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224章 颍川剧本杀:神秘酒鬼一句话改变三国战局

第224章 颍川剧本杀:神秘酒鬼一句话改变三国战局(1/1)

目录

建安十年,五月,颍川。

夏侯渊所率的万余精骑,如同一股铁色洪流,滚滚北上,马蹄踏碎官道的尘土,带着一股救燎于危的决绝。将士们甲胄在身,虽经长途奔袭,脸上却不见多少疲态,只有一股憋着的、欲与胡虏见个生死的悍勇之气。夏侯渊本人金甲外罩征袍,跨坐于雄骏的凉州大马上,独眼之中精光四射,不时催促队伍加快速度。他深知邺城危殆,每晚一刻,城破的风险便增一分。

这一日,行至颍川境内一处岔道,前方斥候忽然来报,言道旁有一人,指名要见将军。

夏侯渊眉头一拧,此刻军情如火,岂容耽搁?他拍马至队首,只见道旁老槐树下,果然歪坐着一人。那人身着半旧青衫,衣襟微敞,露出内里白色的中衣边角,腰间挂着一个朱红色的酒葫芦,随着他跷起的腿轻轻晃动。他身形清瘦,面容带着几分疏狂落拓之气,乍一看去,那放浪形骸的姿态,竟与军中那位郭祭酒有七八分神似!

夏侯渊独眼微眯,心中惊疑不定。郭奉孝此刻应在江夏随子宁都督筹划撤军事宜,怎会突兀地出现在这颍川道旁?

那人见夏侯渊过来,也不起身,只是闲适地举起手中的一卷帛书,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却又透着一股奇异的清晰:“可是夏侯妙才将军?在下戏志才,受文若兄所托,在此等候多时了。”他晃了晃手中的帛书,“文若兄手书在此,言北疆危局,非勇力可解,特命志才前来,为将军献上一策。”

荀彧的手书?夏侯渊心中一震,荀文若识人之明,他素来佩服。他立刻下马,接过帛书,展开快速览过。上面果然是荀彧亲笔,字迹一如既往的端正清隽,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急促,详细说明了北疆胡骑势大,邺城危殆,并极力推荐眼前这位名为戏志才的故交,称其“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放形骸外,胸有甲兵万千”,请夏侯渊务必信之重之。

夏侯渊收起帛书,独眼审视着眼前这个看似不着调的文士,沉声道:“先生既受文若所托,必有以教我。如今邺城危在旦夕,渊奉命驰援,恨不能肋生双翅,何来闲暇听策?”他语气虽急,却并无轻视之意。

戏志才闻言,嗤笑一声,慢悠悠地拔开酒葫芦塞子,仰头灌了一口,这才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目光投向北方,那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将军欲直奔邺城,与胡虏决战于城下?勇气可嘉,然,不过送死耳。”

他站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尘土,走到夏侯渊马前,手指在空中虚划:“将军请想,胡虏数万铁骑,挟新胜之威,围困邺城。将军麾下虽皆百战精骑,然长途跋涉,人困马乏,骤遇以逸待劳之敌,胜算几何?即便侥幸冲破重围入城,不过与守军一同困守孤城,坐待粮尽,此乃下下之策。”

夏侯渊眉头紧锁,他知道戏志才所言非虚,但救兵如救火,岂能坐视?

戏志才看出他的焦虑,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话锋一转:“将军可知,胡人为何能长驱直入,肆虐幽冀?其所恃者,无非来去如风,无城池之固,无粮秣之忧,劫掠为生。然其根本,仍在塞外老巢!其青壮尽出,巢穴必然空虚!”

他手指猛地指向西北方向:“雁门关!由此出塞,直扑代郡、上谷,便是乌桓、鲜卑腹心之地!将军麾下皆精锐骑兵,行动迅捷,何不效仿当年霍骠骑,行雷霆一击,直捣黄龙?彼辈家眷、牛羊、财货尽在彼处,闻听巢穴被袭,前方大军焉能不乱?届时,邺城之围自解!更可借此良机,以战养战,就食于敌,补充我军消耗!”

一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夏侯渊耳边!他独眼瞬间爆发出骇人的光芒!直捣巢穴?这想法何其大胆!何其……诱人!他猛地看向戏志才,只见对方虽姿态闲散,但那双眼眸中闪烁的,却是洞穿局势的智慧与魄力!

“先生此言……当真?”夏侯渊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他并非莽夫,深知此策若成,不仅可解邺城之围,更能给予胡人致命打击,一劳永逸!

戏志才又将酒葫芦凑到嘴边,嘿然一笑:“文若兄手书在此,志才岂敢妄言?将军若疑,可自决之。只是……”他拖长了语调,瞥了一眼夏侯渊身后那些虽然疲惫却依旧军容整肃的骑兵,“只是可惜了这些好儿郎,要去邺城下与胡人的铁骑硬碰硬,填那无底的血肉壕沟。”

夏侯渊再无犹豫,重重一拍大腿,甲叶铿锵作响:“好!便依先生之策!传令全军,转向西北,目标——雁门关!”

命令下达,铁流骤然转向,带着一股更显凌厉的杀气,朝着西北方向,滚滚而去。戏志才翻身上了亲兵让出的战马,那骑术竟也颇为娴熟,他晃了晃酒葫芦,对夏侯渊露齿一笑:“将军放心,此行,定叫那些胡虏,知道何为腹背受敌,何为肝肠寸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