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5章 新政初行固国本 麟儿诞世定国储

第15章 新政初行固国本 麟儿诞世定国储(1/2)

目录

盛大的凯旋与封赏余波未平,帝国的权力中枢已在新架构下高效运转。启元殿东暖阁内,改制后的首次内阁会议气氛严肃。紫檀木长桌两侧,新晋的帝国权力核心们正襟危坐。首辅文履谦身旁,坐着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老者,他便是皇帝柏凌云新近任命的内阁次辅——前咨政院首席大臣、以通达时务、老成持重着称的前清名臣张之洞。柏凌云深知,新政推行需平衡各方力量,这位在士林中享有威望、曾力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老臣出任次辅,既能以其丰富的行政经验协理文履谦处理繁剧政务,又能有效安抚和引导国内仍具影响力的传统士人群体,实为稳定朝局的一步妙棋。

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首辅文履谦率先奏报新辟疆土的官吏选派方案,呈上厚厚一叠名单。“陛下,广南、澜沧两省及库页岛、外东北新拓之地(已新设北海省),百废待兴,治理之才急缺。此乃吏部与兵部会同拟定的升迁调补初案,请陛下圣裁。”

柏凌云接过名单,仔细翻阅,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及其履历。他就几个边陲要职的人选,特别询问了张之洞的意见。“次辅于各地官吏情状素有了解,此人选任广南巡抚,是否妥当?彼处汉越杂处,需刚柔并济之才。”

张之洞微微欠身,从容应答:“陛下明鉴。广南新附,确系紧要,张人骏此人曾在前清任职督抚,精于调和民族事务,为人沉稳干练,甚为适宜。”引经据典,分析利弊,展现了对官员背景和地方情势的熟悉。

柏凌云颔首,最终圈定了几个人选,对文履谦和张之洞道:“二位相国,新地之治,首在得人。人选最终议定,务求人地相宜,由吏部尽快行文派遣,不得延误。凌川,”他转向兼任外交大臣的襄王柏凌川,“外交层面需予配合,特别是与仍存旧势力区域交接事宜,确保平稳过渡。”

“臣等遵旨。”文履谦、张之洞、柏凌川齐声领命。张之洞的加入,使内阁决策更显稳妥与周全。

随后,新任工商大臣沈富安奏报庞大的战后建设计划,提出加速贯通南北铁路大动脉、开发新领土资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等具体措施,言辞间充满雄心。内务大臣柏凌宇则详细汇报了内务部架构搭建、接管皇家产业以及与锦衣卫权责衔接的进展。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一如既往言简意赅,陈奏了对新附之地及沿海口岸的安全监控部署。整个会议过程条理清晰,效率颇高,柏凌云对新内阁的运转能力深感满意。

然而,退朝之后,真正的波澜却在暗中涌动。福王柏守业与裕王柏守谦两位皇叔,显然已等候多时,联袂求见,神色比往日更为凝重。

“陛下,”在御书房内,柏守业摒退左右,开门见山,言辞恳切,“国不可一日无君,宫不可长期无后。此乃江山社稷之基。林贵妃(林嫔已升为贵妃)虽得圣心,近日又将临盆,有功于皇室,然其出身……终究寒微,若立其为后,恐天下士林非议,谓陛下不重门第,有损天家威严于四海。”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继续道,“沈富安之女,系出江南望族,自幼受庭训,知书达理,品貌端方,更紧要者,其父于帝国创建、新政推行,皆有擎天保驾之功。立沈氏为后,上合礼法,下安功臣之心,更能联结新兴之力,实乃稳固社稷之良策啊!”柏守谦在一旁连连点头,补充道:“王兄所言极是。皇后乃天下母仪,门第品性至关重要。沈氏女实为不二之选,望陛下为国家计,早定中宫,以安人心。”

柏凌云静坐御案之后,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桌面,发出沉稳的笃笃声。他心知肚明,两位皇叔此番进言,不仅代表了部分宗室和旧有勋贵的观念,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以沈富安为首的新兴工商势力渴望通过联姻进一步融入权力核心的迫切心态。立沈氏为后,无疑是巩固眼下统治联盟、换取他们对新政持续支持的一步重要棋子。且沈氏女本身风评甚佳,确为合适人选。权衡利弊,他心中已有决断。

略作沉吟,柏凌云便抬起眼帘,目光扫过两位叔父,颔首道:“二位叔父为国操劳,用心良苦,朕甚感欣慰。沈卿功勋卓着,于国于家,皆有大功。其女贤德之名,朕亦素有耳闻。立后之事,关乎国体,便依叔父之议,择吉日册立沈氏为皇后。”

两位皇叔闻言,脸上顿露喜色,仿佛完成了一桩重大使命。但他们真正的意图并未完全达成。柏守业趁热打铁,向前微倾身体,试探着将话题引向更敏感的领域:“陛下圣明!此实乃帝国之福!此外……臣等听闻,林贵妃临盆在即,宫中御医皆言胎象稳健,若天佑柏氏,诞下皇子,自是陛下皇长子,可喜可贺。然……国本大事,关乎万年基业,是否……待皇后正位中宫之后,再观嫡出之子,从容议定,更为稳妥?”话语委婉,却清晰表达了希望未来立嫡的倾向。

柏凌云目光骤然一凝,虽未动怒,但周身气息瞬间变得更为威严,他打断了柏守业的话:“叔父!”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立后,是为统摄六宫,明尊卑序,安定人心。朕已准奏。然,朕之血脉,无论母氏为何,皆是龙胤,承天景命,尊贵无比。立储乃国家根本,天下至重,朕自有宸断,必以社稷千秋、皇子贤德为唯一准绳,此非外廷可轻议。”他明确表达了对未来“长子”地位的维护意向,以及立储将基于才能而非单纯嫡庶的决心,强硬地拒绝了皇叔们试图影响继承序列的企图。柏守业、柏守谦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决绝与威压,深知此事已触底线,不敢再强谏,只得躬身称是,诺诺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