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 第11章 饮马恒河望西洋 欧陆惊变砺新锋

第11章 饮马恒河望西洋 欧陆惊变砺新锋(1/2)

目录

启元十五年四月的椰城(原巴达维亚),赤龙旗在昔日的荷兰总督府上空猎猎作响,宣告着荷属东印度群岛心脏地带的易主。投降仪式上的屈辱与沉寂,迅速被帝国这台高效战争机器运转的轰鸣所取代。

靖王柏凌锐并未在胜利的喜悦中过多沉浸,巴达维亚的陷落,标志着帝国在南洋的征伐进入了清扫战场、巩固战果,并将兵锋指向更遥远目标的新阶段。

几乎与椰城光复的捷报同时抵达的,是来自数千里外印度战场的又一震撼消息——西路军统帅、定王柏凌峰麾下帝国陆军常备第四军、第五军主力,在经过一系列激烈攻坚和巧妙的外交斡旋后,已成功攻克英属印度东部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出海口——加尔各答!

消息传来,南洋征讨行辕内一片欢腾。这意味着帝国西线战略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不仅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了富庶的恒河三角洲,更为帝国经略整个南亚次大陆,乃至西进中东,奠定了坚实的桥头堡。

行辕内巨大的南洋-印度洋态势图前,靖王柏凌锐、第二军军帅宋占彪、第三军军帅赵守诚,以及刚刚率部分舰队主力抵达椰港的海军南洋舰队提督邓绍忠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之色。

“好!凌峰和何雄、王士珍干得漂亮!”柏凌锐一拳轻轻砸在地图上加尔各答的位置,声若洪钟,“加尔各答一下,恒河门户洞开,英夷在印度东部的统治核心已碎!我看伦敦的那帮老爷们,还能不能坐得住!”

第三军军帅赵守诚笑道:“王爷,西线弟兄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如此一来,我军在南洋的行动更是高枕无忧。英夷现在自顾不暇,远东舰队残部困守印度西海岸,绝无力量再干预我南洋战事。”

第二军军帅宋占彪摩拳擦掌:“王爷,西线进展神速,我们东路也不能落后。巴城已下,苏门答腊传檄而定,接下来这苏拉威西、香料群岛,乃至澳洲北面那些大岛(指新几内亚),正好让我第二军儿郎们活动活动筋骨!”

海军南洋舰队提督邓绍忠沉稳地补充道:“靖王殿下,诸位军帅,海军方面,萨都督已令东洋舰队加强对澳洲方向的警戒。我南洋舰队主力扫清爪哇海残敌后,已可全力支援陆上兄弟扫荡余岛。荷兰人海军魂胆已丧,其残余舰只龟缩于安汶、荷兰港等偏远据点,已成瓮中之鳖。我舰队可分遣支队,掩护陆军登陆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并前出至帝汶海,兵锋直指荷属帝汶及澳洲门户!”

柏凌锐目光锐利,扫过沙盘上星罗棋布的岛屿,果断下令:“既定方略不变,加速推进!赵守诚第三军,继续负责苏门答腊全境之肃清与安抚,重点确保巨港油田、邦加勿里洞锡矿恢复生产,并筹建地方守备力量。”

“宋占彪第二军,休整五日后,立即启航,目标苏拉威西岛及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邓绍忠,海军需确保航渡安全,提供必要登陆火力支援。”

“至于加里曼丹岛,”柏凌锐的手指划过那片广袤的岛屿,“面积虽大,但荷夷据点分散,抵抗意志薄弱。待第二军拿下苏拉威西后,可视情况分兵,或由后续抵达的预备部队,会同海军及锦衣卫联络的当地华裔力量,逐一平定。”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告诉将士们,西线弟兄已饮马恒河,威震天竺!我东路军亦当横扫千岛,将这万里南洋,彻底化为帝国之内湖!陛下与朝廷,正期待着我们的捷报!”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在椰城,宋占彪的第二军仅进行了短暂休整,补充了弹药给养后,便再次登船,在邓绍忠派出的护航舰队保护下,浩荡驶向形状奇特的苏拉威西岛。

与此同时,赵守诚的第三军在苏门答腊的进展势如破竹。失去了巴达维亚的统一指挥和信心支撑,散布在苏门答腊各地的荷兰守军及土着仆从军几乎望风而降。第七师师帅蒋百里兵不血刃进入巴东;第八师师帅马福祥在棉兰接受了最后一批荷兰守军的投降;第四师师帅蔡锷坐镇巨港,不仅确保了油田安全,更开始着手恢复秩序,推行帝国新政。至五月中,苏门答腊全境主要城镇和战略要地已尽数飘扬起赤龙旗,残余的零星抵抗转入地下或逃入深山雨林,已无法影响大局。

第二军的登陆行动同样顺利得超乎想象。帝国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荷兰人早已丧胆。宋占彪亲率主力在望加锡登陆,未发一枪便接管了这座苏拉威西岛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随后,各师分遣出击,如同梳篦般清扫全岛。至六月初,苏拉威西岛及邻近的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主要据点均已宣告易帜。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三百余年的殖民统治,正在以雪崩的速度土崩瓦解。

然而,就在帝国军在南洋高歌猛进、西线亦捷报频传之际,数份来自万里之外欧陆,标注着“绝密·特急”的加密电报,由锦衣卫以最高等级送至坐镇星洲统筹全局的武王柏凌岳手中,并旋即呈递至新京皇城御前。

欧陆的战局,发生了令全球战略家都为之瞠目的惊天剧变。

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以其惊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指挥艺术,指挥德意志帝国大军,在法国境内完成了一场史诗般的战略性合围。德军右翼主力如同一柄巨大的钢铁镰刀,在击溃英法联军仓促组织的防线后,迅猛突击,兵锋直指巴黎!尽管法军和英国远征军进行了殊死抵抗,但在德军强大的攻势和新型战术面前,防线一再被突破。最终,德军先头部队的旗帜,插在了巴黎埃菲尔铁塔之下!法国政府仓皇南迁波尔多,首都陷落!

与此同时,在东线,德奥联军亦在一系列会战中重创俄军,俄军战线崩溃,损失惨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