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饮马恒河望西洋 欧陆惊变砺新锋(2/2)
欧陆的均势,在德意志战车的隆隆履带下,被彻底粉碎。同盟国,尤其是德国,取得了空前显赫的胜利。
新京,武英殿。夜色深沉,殿内仅燃着几盏宫灯,光线昏黄,映照着皇帝柏凌云无比凝重的面容。他手中拿着柏凌岳转来的欧战详细战报以及襄王柏凌川来自柏林的外交急电。
文履谦、柏凌岳等核心重臣皆在殿内,气氛压抑,与近日来自东西两线的军事捷报形成了鲜明对比。
“陛下,”首辅文履谦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德人……德人竟真的攻陷了巴黎!法军主力溃散,英国远征军损失惨重,俄国亦元气大伤……这,这欧陆霸权,眼看就要落入德意志之手了!”
武王柏凌岳指着巨大的世界地图,眉头紧锁:“凌川密电确认,德皇威廉二世及其参谋本部,野心极度膨胀。他们不仅要求法国割地赔款,更意图彻底瓦解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如今德军气焰正盛,其海军虽暂未与英国主力决战,但已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袭击大西洋航线。德国,已从帝国的‘利刃’,变成了悬于帝国未来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柏凌云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烽火连天的欧陆,掠过正在被帝国纳入版图的南洋和印度,最终停留在广袤的印度洋和通往欧洲的咽喉要道。
“德意志这把刀,太过锋利了。”柏凌云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冰冷的寒意,“朕原以为,欧陆会是持久的消耗战,足以让英法德俄四方筋疲力尽。未曾想,德人竟能如此速胜!一个独霸欧陆的德意志……绝非帝国之福。”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南洋、印度之战事,虽未竟全功,但大局已定。凌锐、凌峰足以料理后续。帝国之战略重心,必须即刻调整!”
“凌岳,”柏凌云看向大都督,“以大都督府名义,密电西线凌峰!着其攻克加尔各答之部队,稍事休整后,不必急于深入印度内陆!主力沿恒河西进之同时,抽调最精锐之部队,配属重炮及工兵,秘密向印度西北边境集结!目标——阿富汗方向,做出威逼波斯、威胁中东之态势!”
“另,电令南洋凌锐、萨镇冰、邓绍忠!加速扫荡荷属东印度残余岛屿!控制帝汶岛后,海军舰队前出至印度洋东部,巡弋澳洲以西海域!陆军则准备一支机动作战兵力,随时待命,准备西调!”
文履谦倒吸一口凉气:“陛下,您这是要……提前布局,防范德国,甚至……与其争夺中东及印度洋?”
“非止防范,更是争抢时机!”柏凌云沉声道,“德国目光暂时被欧陆战利品和虚弱英国所吸引,但其长远野心,必囊括中东、觊觎印度洋。帝国必须趁此窗口期,将力量前出至关键区域!加尔各答是我进入印度洋西北部的支点,南洋群岛是我控制印度洋东部的基地。下一步,帝国兵锋,当指向亚丁湾,指向苏伊士运河!”
柏凌岳眼中精光爆射:“陛下圣明!此乃未雨绸缪,抢占全球战略要津!臣弟立即部署,令西线部队向西北移动,并令海军制定前出印度洋西部的预案!”
“还有,”柏凌云补充道,“电告凌川,其在柏林任务加重。一方面,要继续加深与德方的军事技术合作,特别是潜艇、远程轰炸机及无线电技术,趁德人胜利喜悦,尽可能多掏些东西出来。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德国对中东、波斯湾地区的真实意图,以及其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同盟关系细节。必要时,可向德方暗示,帝国对维持印度洋航路安全及波斯湾地区稳定,负有‘特殊责任’!”
文履谦深吸一口气,领会了皇帝那超越常人的远见:“内阁将倾尽全力,保障战略转向之物资与财政所需。”
柏凌云最后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越过了万水千山。
“南洋与印度,是帝国浴火重生后必须攫取的血肉。而印度洋乃至更广阔的世界,才是决定帝国能否真正龙腾寰宇的棋盘!传旨嘉勉东西两线将士,告诉他们,更大的功业,在等待着帝国的好儿郎!”
帝国的航向,在欧陆惊变的强烈冲击下,进行着果断而坚决的调整。清扫南洋残敌、巩固印度占领区虽仍是当务之急,但帝国的战略目光,已无比清晰地投向了那片连接东西方的浩瀚大洋以及即将决定世界最终霸权归属的更宏大战场。
一场超越洲际的宏大博弈,已然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