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滇缅古道驰铁骑 海陆并进援天竺(2/2)
第一军下辖的三个精锐师——李烈钧第一师、张绍曾第二师、罗佩金第三师,依次开拔,奔赴广州等主要港口,登上了早已准备就绪的大型运输船队。在帝国海军南洋舰队部分舰艇的护航下,这支承载着帝国西线战略希望的庞大船队,缓缓驶离港口,向着西方的印度洋破浪前行。
而在遥远的西安,气氛同样热烈而肃杀。常备第八军军帅马啸川接到了出师的命令。他的任务同样艰巨且紧迫:率部沿着不久前才由工兵部队紧急拓宽加固的滇缅古道,穿越绵延险峻的缅北山区,直插印度阿萨姆地区,与定王柏凌峰的主力会师。
“弟兄们!”马啸川站在临时垒起的土台上,对集结的部队高声训话,“滇缅古道,艰险异常!然,帝国需要我等像一把尖刀,从侧翼插入天竺!此时正是我第八军建功立业之时!让那些英夷和土王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帝国山地雄师!”
第八军下辖柏凌源第二十二师、张孝准第二十三师、陆锦第二十四师,这支以坚韧和擅长复杂地形作战着称的部队,带着充足的骡马、开路器械和适应热带疾病的药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征的艰险征途。他们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云南边境苍茫的群山密林之中。
新京,武英殿。帝国的中枢正在为这场跨越海陆的战略大调动进行着最后的谋划。
武王柏凌岳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向皇帝柏凌云汇报:“陛下,第一军船队预计半月后可抵加尔各答。第八军穿越缅北山区,虽路程较近,但地形复杂,预计需二十日至一月方能前出至印度边境。在此期间,西路军将以稳固为主,蓄势待发。”
襄王柏凌川(通过电文参与)也从柏林发回分析:“德方对我帝国海陆并进、大举增兵印度反应复杂,一方面乐见其成(因能极大牵制英国),另一方面,其军方高层私下对帝国陆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和战役决心表示惊讶乃至警惕。威廉二世近来举止,愈发骄狂,似有将帝国视为‘潜在竞争者’之苗头。”
柏凌云冷静地听着汇报,目光深邃。
“德国人的警惕,是迟早的事。”柏凌云缓缓开口,“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并且展现出强大扩张能力的中华帝国,注定不会永远甘居人下。印度洋,乃至未来之中东,帝国必须拥有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利益和话语权,此乃帝国龙腾寰宇之基石。”
他看向柏凌岳:“电告凌峰,援军抵达后,如何用兵,由其临机决断,朕与大都督府不遥制。唯有一点,印度战事,必须在我帝国主导下,尽快底定!我们要在德国彻底消化欧陆战果、有能力将触角伸向东方之前,牢牢掌控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动权!”
“另,告知凌川,对德方,表面合作照旧,技术交流亦可深化,但核心战略必须保密。外交部与锦衣卫需加倍努力,摸清德国未来全球战略之底牌,特别是其对中东、波斯湾乃至印度洋的野心!”
“臣(弟)遵旨!”文履谦与柏凌岳齐声应道。
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帝国统治者们深沉而坚定的面孔。一支钢铁洪流跨海西征,一支山地劲旅跋涉古道,帝国的双翼正以不同的方式,向着同一个目标奋力伸展——彻底掌控南亚,威压印度洋,在这由欧陆惊变而引发的全球棋局中,落下至关重要的一子。
世界的格局,正随着帝国战车的隆隆推进,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