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 第293章 神秘的陌生人

第293章 神秘的陌生人(1/2)

目录

烈阳把民宿的木质楼梯晒得暖烘烘的。

白雪跟着汪晓下楼时,鼻尖已经先一步捕捉到了混杂着肉香与豆香的热气。

一楼餐厅里摆着几张原木桌,老板娘正端着一摞白瓷碗往桌上放。

老板则在灶台后弯腰搅动着锅里的东西,白雾顺着锅盖边缘袅袅往上飘。

“醒啦?快来趁热吃。”老板娘笑着招手,把两人引到靠窗的桌子旁,“我们这儿早餐都是本地家常口味,你们尝尝合不合胃口。”

汪晓拉过椅子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餐盘,笑着搭话:“老板娘,这早餐看着就香。”

老板端着两碗千张包粉丝汤过来,闻言擦了擦手:“那是自然,千张是早晨刚从镇上豆腐坊拿的,肉馅也是凌晨现剁的。”

他把碗放到汪晓、白雪面前。

薄如蝉翼的丁莲芳千张包裹着紧实的肉馅,在鲜醇的汤里微微浮动。

粉丝吸收汤汁,莹润透亮,看着就诱人。

白雪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汤,鲜味儿瞬间在舌尖散开,眼睛亮了亮:“哇,这个汤好鲜!千张也软乎乎的,里面的肉好香。”

汪晓咬了口千张包,肉质鲜嫩不柴,千张的豆香与肉馅的鲜味儿完美融合。

他故意放缓语气,试探着问道:“我们昨天听村口老人说,这附近以前有不少渔家,靠着太湖讨生活,现在还能吃到新鲜湖鲜吗?比如太湖银鱼、白虾之类的。”

老板娘正摆上一碟烂糊鳝丝,金黄油亮的鳝丝裹着浓稠的汤汁,混着火腿丝的咸香。

闻言,她动作顿了顿,随即笑着打岔:“湖鲜是有,镇上餐馆都能吃到。这鳝丝你们试试,是今早菜场刚杀的野生鳝鱼,和火腿丝、笋丝一起炒的,老醐州的吃法,糯叽叽的不塞牙。”

汪晓夹了一筷子鳝丝,口感软糯却不碎,火腿的咸香混着鳝丝的鲜甜,果然地道。

他转而又问:“那餐馆的鱼,都是从太湖里刚捞上来的吗?我还听说,夜里往苕溪深处去,能看到渔船的灯,是不是渔民半夜捕鱼?”

老板这时端来一盘太湖银鱼煎蛋。

金黄的蛋液裹着细碎的银鱼,香气扑鼻。

他语气平淡地接口:“都是些老话了,现在捕鱼有规定,夜里很少有人出去。那些灯说不定是游客的手电筒,苕溪深处水汽重,夜里黑,别往那边去,不安全。”

汪晓眼底掠过一丝了然,拿起筷子给白雪夹了块银鱼煎蛋:“尝尝这个,银鱼很嫩,没刺。”

白雪张嘴接住,银鱼的鲜混着鸡蛋的香,吃得眉眼弯弯:“好吃!汪晓哥哥,这个比前几天在嘉星吃的鲜多了!”

老板娘看着白雪的模样,脸上露出几分真切的笑意,却再没主动提起半句关于苕溪、太湖的闲话,只一个劲儿地劝他们多吃。

说心里话,这两两位老夫妻还是挺地道的。

298一天的民宿还提供一日三餐,早餐都这么丰盛。

早餐过后,汪晓便带着白雪走出民宿。

清晨的醐州苕溪老街区,褪去了暮色的朦胧,多了几分鲜活的烟火气。

街道上,不时有早起的居民走过,提着菜篮子,说着软糯的吴侬软语,脚步轻快。

篮子里装着新鲜的双渎雪藕,藕节饱满,外皮莹白,看着就脆嫩多汁。

沿街的商铺大多已经开门,最热闹的当属特产小摊。

摊主推着竹编小车,上面摆着刚卤好的诸老大酱鸭,油光锃亮,香气随风飘荡,引得路过的游客忍不住驻足询问。

旁边的摊子摆着真空包装的太湖白虾干,肉质紧实。

还有腌制好的醉银鱼,瓶瓶罐罐摆放的整整齐齐。

白雪被一家卖湖鲜小吃的摊子吸引,拉着汪晓快步走过去。

摊主正忙着煎银鱼饼。

只见他把银鱼和面糊拌匀,舀一勺放进热油锅里,很快就煎得金黄酥脆,翻面时香气更浓。

“老板,我要两个!”白雪踮着脚,狐眸亮晶晶的。

摊主热情招呼,将煎好的银鱼饼装进油纸袋,递到白雪手里。

白雪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汪晓哥哥,你也吃!这个超好吃!”

汪晓接过她递来的银鱼饼,浅尝一口,果然酥脆鲜香,地道的湖鲜风味。

再往前走,便是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小店。

门口摆着用善琏湖笔做成的小摆件,还有用双林绫绢绣的水乡小品。

绫绢轻如蝉翼,绣线细腻,上面绣着苕溪古桥、乌篷船,透着江南的温婉。

老板娘是个年轻女孩,见白雪看得入神,笑着介绍:“小妹妹,这些绫绢都是手工织的,用来装裱书画、做丝巾都好看,湖笔更是咱们醐州的宝贝,你看这笔锋,尖、齐、圆、健,写起字来特别顺手。”

白雪拿起一条绣着荷花的绫绢丝巾,在身上比划着:“好漂亮!我想要!”

汪晓笑着付了钱,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把丝巾叠好放进包里。

街边还有不少卖新鲜蔬果的摊子。

翠绿的菱角、饱满的莲子,还有刚摘的青梅,摆得琳琅满目。

汪晓目光缓缓扫过周边的商铺和行人,魂念悄然铺开,小心翼翼地探查着周围的阴气。

不同于昨夜的浓郁,清晨的阴气淡了许多,大多隐匿在河道、古桥深处。

白雪手里捏着银鱼饼,仰起脸望向汪晓,眼底浸着几分惬意,轻声道:“汪晓哥哥,这儿的东西都好新鲜。要是倩倩姐姐、诗涵姐姐、顾想想也在就好啦,大家一起逛,肯定更热闹。哎,阴域的事太麻烦了。”

汪晓望着她天真烂漫的模样,指尖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温声道:“等把醐州的事处理完,要是一切顺利,我们就再过来,带着她们一起,把这儿的湖鲜挨个尝一遍。”

话音稍顿,他的目光转投向不远处苕溪的深处,“眼下,我们先把这片街区逛完,熟悉熟悉周遭的环境,下午再去芦苇荡那边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接触沈清沅的机会。”

……

逛完苕溪老街区时,太阳已爬到头顶,暖融融地洒在青石板路上。

离开热闹的街区,周遭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脚步声,以及风吹过芦苇秆发出的轻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