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雍正3(1/2)
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夏日的蝉鸣聒噪得令人心烦,金砖墁地反射着白晃晃的光,几乎要灼伤人的眼睛。养心殿里,却是一派与这炎炎夏日截然不同的“清凉”——并非指温度,而是指那位高坐于明黄宝座之上的新帝,人称“小鱼”的雍正皇帝,那份甩手掌柜的惬意与从容。
登基不过数月,这位皇帝便显露出与历朝历代君主截然不同的做派。他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代表着帝国无穷无尽的政务,此刻却仿佛成了与他毫不相干的摆设。他随手拿起几本翻了翻,嘴角撇了撇,便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推向了两侧。左侧,是刚刚被从咸安宫释放出来、脸上还带着几分恍惚与前朝太子傲气的理亲王胤礽;右侧,是素来以精明干练着称、此刻却眉头紧锁的荣亲王胤祉。
“这些,还有后面那些,”小鱼指了指御案一侧更高的一摞,语气轻松得像是在分配糖果,“就劳烦二哥和三哥多费心了。你们经验丰富,见识广博,处理这些政务,定然比朕得心应手。”
理亲王与荣亲王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全是难以置信。胤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于礼不合”,想提醒皇帝这是他的本分,但看到小鱼那副“朕意已决”的惫懒模样,话又咽了回去,化作喉头一声压抑的咕哝。胤祉则想得更深一层,这皇帝到底是想试探他们,还是真的……懒?他下意识地与胤礽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荒谬与无奈。
打发了两位亲王去与奏折搏斗,小鱼的目光转向了下首肃立、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直亲王胤禔。这位曾与他争夺储位、被先帝圈禁多年的大哥,此刻眼神复杂,既有重获自由的些许庆幸,更多的是对新帝意图的深深警惕。
“大哥,”小鱼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西北那边,年羹尧打了个大胜仗,捷报你也看到了。”
胤禔心头一凛,沉声应道:“是,年大将军骁勇,实乃国之栋梁。”
“栋梁?呵呵,”小鱼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听不出多少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嘲讽和疲惫,“是啊,太栋梁了。这一仗打完,朕对他,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胤禔,仿佛要穿透他的心脏:“功高震主,赏无可赏,按照史书上的惯例,接下来就该是‘卸磨杀驴’了。可朕,不想当那个杀驴的屠夫。年羹尧毕竟有功于国,朕若杀他,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朕?寒了将士们的心,以后谁还肯为朝廷卖命?”
胤禔沉默着,他知道,重点要来了。
“所以,这头‘驴’,朕不杀,但‘磨’,也不能让他再推下去了。”小鱼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推心置腹,却又带着帝王的算计,“大哥,朕思来想去,满朝文武,能替代年羹尧稳住西北局势,又能让朕放心的,唯有你了。你去一趟西北,接手他的兵权。朕会下旨,以京师需要拱卫为由,调年羹尧回京担任要职,给他个虚衔,荣养起来。”
胤禔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抽动了一下。放心?是放心我的能力,还是放心我远离京城,无法威胁你的皇位?他心中明镜似的,这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将他这头猛虎再次驱离权力中心,而且是用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小鱼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加码,语气更加“诚恳”:“大哥,这一仗,只要你去打赢了,朕立刻下旨,把你那四个远嫁蒙古和亲的宝贝女儿,全都风风光光地接回京城!让她们回到阿玛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在胤禔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女儿们远嫁漠北,是他被圈禁期间最大的痛楚之一。他猛地抬头,看向小鱼,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小鱼捕捉到了这一丝激动,趁热打铁:“以后的仗,就辛苦大哥你去打。咱们是亲兄弟,血脉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像年羹尧那些外人,要一直封,一直赏,没完没了,永无止境,直到封无可封,酿成悲剧。咱们兄弟之间,不会走到那一步。大不了,朕给你个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到顶了!可爵位到顶了,大哥你还得继续给兄弟我去打仗,为咱们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卖力气,不是吗?”
他最后一句,甚至带上了几分玩笑的口吻,可这玩笑听在胤禔耳中,却无比刺耳:“要不,大哥你觉得累,这皇位让你来坐?朕正好歇歇。”
“臣不敢!”胤禔立刻躬身,声音沉闷而迅速。他心中一片冰凉,得,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去打一场必胜的仗,换回女儿,然后呢?然后就是一辈子征战沙场,直到马革裹尸的那一天。这辈子,算是被这“亲兄弟”的枷锁牢牢拴在战车上了,真要打仗打到死了。他不再多言,直接领命:“臣,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托!”
看着胤禔大步流星离去、背影带着几分悲壮的背影,小鱼满意地靠回了龙椅,端起旁边的冰镇酸梅汤,惬意地呷了一口。
而被留在养心殿偏殿,面对如山奏折的理亲王与荣亲王,可就没有这份惬意了。五天,整整五天,他们被“困”在宫中,从日出到深夜,埋首于无尽的题本、奏本、部议、各省陈情之中。朱笔在手,却感觉无比沉重。批阅的是帝国的未来,决策的是黎民的生计,可最终用印的,却是那个不知跑到哪里去躲清闲的皇帝!
胤礽摔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着胤祉低吼道:“老三,你说说!这到底算怎么回事?!到底谁是皇帝?!啊?皇帝他当着,龙椅他坐着,玉玺他握着,享着他皇帝的尊荣!苦活累活我们干着,折子我们批着,上早朝时,百官奏事,他坐在上面神游天外,还得我们站出来处理国家大事!这……这成何体统!”
胤祉也是一肚子火,但他素来沉稳,只是冷笑道:“二哥,稍安勿躁。咱们这位好四弟(按排行,雍正为皇四子),心思深沉得很呐。他这不是懒,他这是……把自己给架空了!古往今来,只见过权臣架空皇帝,何曾见过皇帝自己主动架空自己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到底想干什么?是试探你我是否安分,还是真的就如此……如此不思进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