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弧度(2/2)
嫂子李慧琴也在一旁帮腔:“小军,听你妈的,去看看吧,家里就你老小,你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
小军架不住家里人轮番劝说,心里也有些动摇。她知道家人是为她好,可一想到考大学的梦,又有些犹豫。纠结了好几天,她终究还是点了头:“那……就见见吧。”
这边小军一吐口,桂莲赶紧把小军的情况告诉了小秦。
小秦原本没打算在盘锦找对象,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回沈阳,觉得在这儿找对象,以后调回去就麻烦了。
可听桂莲说,小军是个爱学习、想考大学的姑娘,他心里忽然生出了几分好奇。
“她也爱看书?”小秦问道。
“可不是嘛,”桂莲说,“每天晚上都学到大半夜,连续两年考大学,就是题太难没考上。人长得也周正,个子高高的,性格也文静,跟你正好互补。”
小秦心里琢磨着,反正也没什么事,见见就见见吧。说不定,真是个聊得来的人。
见面的地点定在了张义合家。那天是个周日,小军特意换了一件新买的碎花衬衫,梳了两条麻花辫,脸上还抹了点雪花膏。她站在院子里,心里有些紧张,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小秦是跟着桂莲来的,穿了一件洗得干干净净的军用棉袄,腰间依旧绑着一根草绳,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两斤苹果。他走进院子,一眼就看见了站在石榴树下的小军,个子比他想象中还要高,眉眼清秀,带着一股书卷气。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腼腆,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
“快进屋坐,快进屋坐!”张义合媳妇热情地招呼着,把两人让进东屋。屋里摆着一张八仙桌,几条长凳,墙上贴着一张“农业学大寨”的年画。
桂莲有意撮合,拉着张义合媳妇往外走:“咱们去厨房看看饭好了没,让他俩好好聊聊。”
屋里只剩下小军和小秦,气氛一时有些尴尬。还是小秦先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你……你就是刘军吧?我叫秦明。”
“嗯,我知道,”小军抬起头,笑了笑,“桂莲嫂子都跟我说了。”
“听说你……你在考大学?”小秦问道。
一提考大学,小军的话就多了起来:“是啊,考了两年都没考上,题越来越难,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我理解,”小秦点点头,“我下乡前也复习过一阵子,后来因为家里的事耽误了。你现在在看什么书?”
“主要是高中的数理化,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小军说,“你呢?你看的那本《汽车修理大全》,很难懂吧?”
一说到书,小秦的眼睛亮了起来:“不算太难,我爸就是干这个的,小时候经常跟着他拆修零件,有点基础。其实汽车修理挺有意思的,里面有很多机械原理,跟物理知识也挂钩。”
小军听得很认真,她对机械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小秦讲得通俗易懂,让她觉得很新鲜。而小秦也被小军对知识的渴望打动,他没想到,在这个小城里,还有这样一个愿意刻苦学习的姑娘。
两人就这么聊着,从书本聊到下乡的经历,从盘锦的风土人情聊到对未来的憧憬。小军说她想考上大学,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小秦说他想调回沈阳,继续钻研汽车修理,以后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厂。
聊着聊着,两人都觉得相见恨晚,原本的腼腆和尴尬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默契。
那天下午,两人聊了很久,直到太阳快落山,小秦才起身告辞。临走时,他看着小军,认真地说:“小军,我觉得跟你挺投缘的,以后……我能常来找你吗?”
小军的脸颊红了,轻轻点了点头:“好啊。”
之后的日子里,小秦一有空就来找小军。有时是在工农兵商店门口等她下班,两人沿着土路散步,聊着各自的学习进度;有时是在张义芝家的东屋,小军复习功课,小秦坐在一旁看他的《汽车修理大全》,偶尔互相请教问题。
小秦会给小军讲机械原理,帮她解答物理题里的难点;小军则会给小秦讲文学作品里的故事,让他枯燥的生活多了几分色彩。
家人看着两人越走越近,都很欣慰。张义芝笑着说:“我就说他俩有缘分,你看这不是挺好嘛。”
小军和小秦结婚了。婚礼办得不算隆重,但很热闹。张义芝把家里的东屋腾了出来,给他们当新房。东屋不大,但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贴着大红的“囍”字,窗户上糊着剪纸。
小秦特意回了一趟沈阳,托关系买了一台“海棠”牌洗衣机和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的盘锦,可是稀罕物。
嫂子李慧琴一开始还担心小军找个知青会受苦,看到这两大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还是小秦有本事,这电视机和洗衣机,咱们盘锦可没几家有呢。”
从那以后,冬冬和冬雪更是天天盼着放学,一放下书包就往姥姥家跑,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鼹鼠的故事》和《九色鹿》这些动画片。
只是冬冬和冬雪平时要上学,只有寒暑假才能长时间待在姥姥家。
张义芝每天带着瑞丰和小雷,忙得不可开交。两个孩子还小,才差四十天,正是缠人的时候。张义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然后给两个孩子穿衣、洗脸、喂饭。
孩子们消化不好,她就用大米面打成浆糊,加点白糖,一勺一勺地喂给他们吃,有时候喂完这个,那个又哭了,她只能抱着一个,哄着一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小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没事的时候,就主动帮张义芝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