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重生:我的货物通古今 > 第345章 第一个项目?改良纺织机

第345章 第一个项目?改良纺织机(1/1)

目录

第345集

大雍朝京城西郊的“格物院”工地,热闹非凡。数十名工匠正在搭建厂房,有的搬运木材,有的砌墙,有的安装水利设施——这里将是“纺织部”的所在地,也是格物院的第一个项目“改良纺织机”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秦云站在工地中央,手里拿着林天传送来的“水利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图纸,正在给纺织部的工匠们讲解:“大家看,这台是‘水利纺纱机’,利用水流的动力带动纺锤,一台机器有八个纺锤,一天能纺出八十斤棉纱,抵得上十个织女;这台是‘水力织布机’,同样靠水流驱动,一天能织出二十匹布,比传统织布机快五倍。而且,这两台机器的结构简单,用的材料都是咱们常见的木材和铁器,容易制作和维修。”

工匠们围在图纸周围,一边看一边议论——有的满脸兴奋,觉得这机器能大大提高效率;有的则满脸质疑,觉得这么复杂的机器,不一定能好用;还有的担心,机器要是普及了,织女们会失业,引发民怨。

“秦掌柜,这机器确实厉害,可要是真普及了,天下的织女怎么办?她们靠纺纱织布吃饭,机器抢了她们的活,她们怎么活下去?”一个老工匠皱着眉头问,他的女儿就是织女,靠纺纱补贴家用。

秦云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笑着回答:“张师傅,您放心。第一,机器需要人操作和维护,织女们可以学习操作机器,工资比之前纺纱还高;第二,机器提高了效率,棉布的成本会降低,百姓买布更便宜,棉布的需求量会增加,需要更多的作坊和工人,反而能创造更多的jobs;第三,朝廷会出台政策,鼓励作坊雇佣织女,对雇佣织女多的作坊,减免部分税收。这样一来,不仅不会让织女失业,还能让她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老工匠听了,脸上的担忧渐渐消散,点了点头:“秦掌柜考虑得周到,俺们就放心了。俺这就回去,让俺女儿也来学操作机器!”

其他工匠也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机器的制作,之前的质疑和担心,都变成了期待和兴奋。秦云看着工匠们的转变,心里松了口气——推广新技术,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解决人的问题,让工匠们理解新技术的好处,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工匠们按照图纸,开始制作改良纺织机。秦云每天都在工地里,遇到问题就及时和林天视频沟通——比如纺锤的转速太快,棉纱容易断,林天就让他们在纺锤上增加一个“减速装置”;比如水流的动力不稳定,林天就让他们修建一个“蓄水池”,调节水流的大小。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第一台“水利纺纱机”终于制作完成,安装在纺织部的厂房里。秦云邀请了皇帝、太子、户部左侍郎、御史台监察使,还有京城的百姓代表,来参观机器的试运转。

试运转当天,厂房里挤满了人。秦云亲自操作机器,打开水利闸门——水流驱动水车,水车带动纺锤,八个纺锤同时转动,棉纱源源不断地被纺出来,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围观的百姓代表里,有几个织女,看到机器的效率,眼里满是惊讶和兴奋;皇帝和太子看着不断产出的棉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户部左侍郎则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这机器推广到全国,棉布税收能增加多少。

“太好了!太好了!”雍帝拍着手,笑着说,“秦云,这机器果然厉害!朕要立刻下旨,在全国推广‘水利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让天下的百姓都能穿上便宜的棉布!”

“陛下,臣有个建议。”秦云躬身道,“推广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在京城周边的作坊试点,培训工匠和织女,积累经验;第二步,在江南、河南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推广,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建立‘纺织技术学校’,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这样一来,推广会更顺利,也能避免出现混乱。”

雍帝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户部左侍郎,你负责试点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御史台监察使,你负责监督试点过程,确保不出现贪腐和欺压百姓的情况;太子,你负责跟进推广的进展,多去试点作坊看看,了解百姓的反应。”

“儿臣遵旨!”太子躬身应下,眼里满是兴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改良纺织机给百姓带来的改变。

试运转结束后,百姓代表们纷纷围着秦云,询问什么时候能在自己的家乡推广机器;织女们则围着纺织部的工匠,询问怎么才能学习操作机器。秦云一一解答,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格物院的第一个项目,不仅取得了成功,还赢得了朝廷和百姓的认可,为后续的技术推广,开了一个好头。

他拿出手机,拨通林天的视频电话,把试运转的情况和皇帝的推广计划说了一遍。屏幕里的林天正在现代的纺织实验室里,看着改良纺织机的试运转视频,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秦云,你做得很棒!改良纺织机的成功,不仅能改善古代百姓的穿衣问题,还能为格物院积累经验和声望,为后续的农具、水利、医疗改良打下基础。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准备‘改良曲辕犁’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等纺织机的试点稳定后,就启动农具部的项目。”

“好!我已经让农具部的工匠开始准备材料了,就等您的图纸和资料。”秦云点头,“另外,纺织部的工匠们还提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织布机上增加‘花纹装置’,织出有花纹的棉布,满足百姓的多样化需求。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您觉得可行吗?”

“可行!”林天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会让现代的纺织专家设计‘简易花纹装置’,原理简单,容易制作,传送给你。这样一来,改良纺织机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提高棉布的质量和美观度,更受百姓欢迎。”

挂了电话,秦云看着纺织部厂房里忙碌的工匠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格物院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跨时空事业在古代的影响,一定会越来越深远。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大雍朝的百姓,不仅能吃饱饭、穿暖衣,还能用上更好的农具、享受更好的医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