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京城的科学院?皇帝的批准(1/1)
第344集
大雍朝京城的乾清宫里,雍帝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秦云递上来的“格物院”申请奏折,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格物院,汇聚天下巧匠,研究奇巧之术,以利民、强军、富国为宗旨,设纺织、农具、水利、冶铁、医疗五部,由朝廷派官员监管,秦氏提供技术支持,所需经费由国库和秦氏各承担五成……”
“秦云,你说说,这个‘格物院’,具体能研究出什么‘奇巧之术’?”雍帝放下奏折,目光落在秦云身上,语气里带着好奇和审视。
秦云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坚定:“回陛下,臣举几个例子:纺织部可研究‘水利纺纱机’,一台机器抵得上十个织女,能让百姓穿上更便宜、更结实的棉布;农具部可研究‘改良曲辕犁’,让农民耕种更省力,亩产再提高一成;水利部可研究‘自动灌溉系统’,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冶铁部可研究‘高温冶铁炉’,炼出更锋利的铁器,用于农业和军事;医疗部可研究‘新的治病方法’,比如‘接种法’(疫苗),预防天花等恶疾。”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奇巧之术’,不是华而不实的玩意儿,而是能实实在在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技术。比如‘水利纺纱机’,一旦推广,不仅能让百姓穿衣不愁,还能让朝廷的棉布税收增加三成;‘改良曲辕犁’推广后,全国的粮食产量至少能提高两成,再也不用担心荒年。”
雍帝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最关心的就是民生和国力,秦云的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想起之前秦云推广的高产作物,让陇南的百姓吃饱了饭;想起秦云治理的黄河河南段,再也没有决堤;想起秦云开拓的海贸,让国库多了不少收入——秦云提出的建议,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那‘格物院’由谁来管?怎么管?”雍帝继续问,“要是官员和秦氏互相推诿,或者中饱私囊,怎么办?”
“回陛下,臣建议由太子殿下担任‘格物院总领’,负责统筹全局,培养太子的治国能力;由户部左侍郎(支持秦云的官员)担任‘监管官’,负责经费和官员考核;由秦氏的工匠总管担任‘技术总监’,负责技术指导和工匠招募。”秦云回答,“另外,设立‘监察部’,由御史台派官员担任监察使,监督格物院的运作,一旦发现推诿、贪腐,立刻上奏陛下,严惩不贷。”
这个安排既考虑了太子的培养,又兼顾了朝廷的监管和秦氏的技术支持,还设立了监察机制,可谓面面俱到。雍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所需经费,国库和秦氏各承担五成,秦氏能承担得起吗?要是后续经费不够,怎么办?”
“回陛下,臣的货栈去年盈利五十万两白银,承担五成经费绰绰有余。”秦云说,“要是后续经费不够,臣建议从格物院的‘技术收益’中补充——比如,格物院研究出的‘水利纺纱机’,可以授权给民间作坊生产,收取少量的‘授权费’,用于格物院的后续研究。这样一来,格物院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不用再依赖国库和秦氏的补贴。”
雍帝听到“自给自足”,更是高兴——朝廷的国库虽然充盈,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能少花一笔是一笔。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递给秦云:“就按你说的办!太子总领格物院,户部左侍郎监管,御史台监察,经费各承担五成,技术收益补充后续经费。朕再赐你‘格物院印信’,可调动京城周边的工匠和场地,有任何困难,随时上奏!”
“谢陛下!”秦云接过奏折和印信,心里充满了激动——“格物院”的批准,意味着现代技术的推广正式纳入了古代的国家体系,不再是秦氏一家的“私事”,而是朝廷认可的“国事”。这不仅能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还能减少来自官员和旧势力的阻力,让跨时空事业在古代扎下更深的根基。
离开乾清宫,秦云立刻拿着奏折和印信,去东宫见太子。太子正在书房里读书,看到秦云进来,高兴地放下书:“秦掌柜,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又有好玩的东西要给朕看?”
“殿下,比好玩的东西更重要!”秦云笑着递上奏折,“陛下已经批准成立‘格物院’,让殿下担任总领,统筹全局!格物院会研究很多有用的技术,比如能抵得上十个织女的纺纱机,能让粮食增产的改良犁,还有能预防天花的‘接种法’!”
太子接过奏折,快速看了一遍,眼睛亮得像星星:“真的?太好了!朕早就想看看你说的‘奇巧之术’了!秦掌柜,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朕想现在就去选地址,招募工匠!”
“殿下别急,选址和招募工匠都需要时间。”秦云笑着说,“臣已经选了京城西郊的一块场地,那里开阔,离水源近,适合搭建实验设备。工匠方面,臣会从全国各地招募有手艺、肯钻研的巧匠,再从秦氏的工匠中挑选技术好的,担任各部门的负责人。殿下只需要负责统筹和监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格物院看看,和工匠们交流交流,了解技术的进展。”
太子认真地点头:“好!朕都听你的!秦掌柜,你一定要多教朕一些‘格物致知’的道理,朕也想成为能为百姓做事的皇帝,像父皇一样,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看好病。”
秦云看着太子稚嫩却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欣慰——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对“格物致知”和新技术的兴趣,意味着跨时空事业在古代的影响,会延续到下一代,甚至更远。他拿出手机,给林天发了条消息:“先生,‘格物院’已获陛下批准,太子担任总领,户部左侍郎监管,御史台监察,选址在京城西郊,很快就能启动!”
林天很快回复:“太好了!秦云,你做得很好!‘格物院’是跨时空事业在古代的关键平台,一定要把它建好、管好。第一个项目选改良纺织机,贴近民生,容易出成果,能让朝廷和百姓更快看到格物院的价值。我会尽快把纺织机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传过去,你让工匠们先熟悉图纸,遇到问题随时问我。”
秦云收起手机,看着东宫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期待——“格物院”的成立,是跨时空事业的新起点。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京城的百姓穿上了更便宜的棉布,农民用上了更省力的农具,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天花的威胁,整个大雍朝,都因为“格物院”的技术,变得更加繁荣、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