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2章 万里迂回破宋防 襄樊城下定乾坤(1/2)
中统三年的汴梁城,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墙在春日下泛着苍青。阿术端坐于都元帅府中,案头堆满了两淮地区的舆图与文书。这位当年在西南初露锋芒的年轻将领,如今已过而立,眉宇间沉淀着经年征战的沧桑与睿智。
大帅,宿州急报。亲兵呈上军报,打断了阿术的沉思。他展开绢帛,眉头微蹙——宿州作为经略两淮的要冲,自宋军退走后一直废置,致使粮道不畅,民心不稳。
传令诸将,即刻升帐。阿术起身,铠甲铿锵。不过半炷香时间,十余名将领齐聚帅帐。
老将阿剌罕率先发言:大帅,宿州残破已久,若要重建,需耗资巨大。不如暂驻汴梁,徐徐图之。
阿术摇头,手指舆图:宿州乃淮北门户,控扼漕运。当年世祖皇帝亲征时便曾在此驻跸。今若不取,待宋军站稳脚跟,悔之晚矣。
他当即下令:以精锐五千开赴宿州,重修城防;同时招募流民,减免赋税,恢复屯田。不过三月,宿州已是商旅云集,俨然重镇。此举不仅巩固了元军在淮北的统治,更在襄樊之战前建立起稳固的后方。
至元四年秋,汉水之畔虎头山上,阿术远眺对岸的襄阳城。这座号称铁打的襄阳的雄城,在夕阳下巍然矗立,城头宋字大旗迎风猎猎。
大帅请看,副将张弘范指向汉水白河口,此处水流平缓,距襄阳仅十里,正是宋军粮船必经之路。
阿术目光如炬,沉默良久后突然开口:若在此筑垒,可断襄阳粮道。
帐中诸将闻言皆惊。老将阿里海牙迟疑道:大帅,白河口距襄阳太近,宋军必拼死来攻。且水势湍急,筑垒谈何容易。
正因近,才要筑。阿术语气坚定,要让吕文焕日日看见我军堡垒,让他寝食难安。他随即下令:征调民夫三万,采石伐木,昼夜赶工。
次日黎明,汉水两岸突然响起震天号子。数万元军与民夫如蚁群般忙碌起来,运石填土,修建堡垒。对岸襄阳城头,守将吕文焕望见这一幕,手中望远镜险些跌落。
速派水师!吕文焕急令。然而宋军战船刚出港口,便遭元军炮石阻击。阿术早有准备,在沿岸布置回回炮数十座,其射程之远,精度之高,令宋军水师无法靠近。
至元五年春,鹿门堡、新城堡相继竣工,如两把铁钳扼住汉水咽喉。但阿术并未满足,他又下令在汉水中流筑台,建起高达三丈的水寨,与两岸堡垒呈鼎足之势。
这日,阿术亲临水寨视察。但见寨分三层,下层泊战船,中层驻兵士,上层设望楼炮台。寨周以铁索相连,暗设拦江铁索,可谓固若金汤。
大帅妙算,新任水军万户刘整赞叹道,有此水寨,襄阳已成瓮中之鳖。
然而就在此时,探马来报:宋将夏贵、范文虎率五万水师来援,已至汉水下游。
军帐中,诸将纷纷请战。万户史格激昂道:末将愿率本部兵马,迎头痛击!
阿术却凝视着沙盘,缓缓摇头:夏贵用兵谨慎,范文虎性如烈火。此时大张旗鼓而来,必是虚张声势。传令各营:严备新堡,无令不得出战。
果不出所料,次日宋军佯攻鹿门堡,却暗遣精兵突袭新城。所幸阿术早有准备,埋伏的精锐突然杀出,火矢如雨。宋军猝不及防,战船相继起火,溺死、被俘者达五千余人,损失战船百余艘。
此战后,阿术声望更隆。但他并未沾沾自喜,反而在视察战场时对诸将说:此战虽胜,然我军水战仍逊于宋军。当务之急,是练就一支无敌水师。
深秋的汉水,波涛汹涌。阿术站在新造的战船上,望着正在操练的水军,眉头紧锁。
大帅,南方士兵不习水战,北方士卒更是不堪舟楫之苦。水军总管朱国宝面露难色,若要练成精锐,非三年五载不可。
阿术扶舷远眺,忽然问道:当年吕文焕是如何训练水师的?
这个...听闻是重金招募江汉渔民,以熟识水性的当地人为骨干。
正是!阿术击栏道,传令:招募汉水渔民,许以重赏;同时征调江南降卒,编入水军。要以熟带生,以老带新。
他还亲自设计战船,将蒙古骑兵的战术融入水战:造轻舟为,用于侦察突击;建楼船为,用于正面攻坚;更打造连环舟为,专司突破敌阵。
至元六年冬,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汉水两岸。阿术却下令:越是天寒,越要操练!他亲自登船,与士卒同食同住。有时深夜还能看见他在灯下研究水战阵型,案头堆满了从江南搜集来的水战兵书。
一日,老将阿剌罕忍不住劝道:大帅贵为都元帅,何必事必躬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