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星陨(1/1)
贴着墙根的阴影移动,林夕感觉自己像一只在光天化日下惶恐穿行的老鼠。每一次远处传来的汽车引擎声,每一次路人投来的不经意一瞥,都让她心脏骤停,几乎要缩回刚刚离开的藏身之处。临河镇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的不是暖意,而是无所遁形的焦灼。她必须找到地图,必须尽快解读出沈巍山留下的暗语,离开这个正在收紧的罗网。
她不敢再去那些看起来正规的商店,目光在街道两旁逡巡,最终锁定了一个摆在街角、由一位老人看守的旧书摊。旧书、旧报纸、或许会有过时的、被遗忘的地图册。这种地方往往不那么起眼,也较少引起“那些人”的注意。
她压低头上的棒球帽(从第一个安全屋带出来的),走到书摊前,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堆积的、散发着故纸堆气味的书籍。“阿婆,有……有附近的地图吗?老一点的也行。”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守摊的是个满头银发、戴着老花镜的老太太,正就着阳光慢悠悠地缝补一件旧衣服。她抬起头,透过镜片看了看林夕,指了指书摊角落一摞泛黄卷边的册子:“自己翻翻看吧,都是些老黄历了,不晓得有没有你要的。”
林夕道了声谢,蹲下身,在那堆杂物中快速翻找起来。大多是过期的杂志、连环画,还有一些农业技术手册。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一本封面破损、纸张脆硬的册子出现在她眼前——《江沅县区域水利交通图》,出版日期是十多年前。
江沅县!这正是临河镇所属的县区!她心脏一跳,连忙拿起地图册,快速翻到临河镇所在的页面。虽然版本老旧,但河流、主要村镇、山脉的轮廓依然清晰。
她付了钱(价格低廉得让她庆幸),将地图册紧紧卷起握在手中,如同握着一根救命稻草,迅速离开了书摊。
她不敢再回那个废弃的院落,那里已经不安全。她沿着镇子边缘行走,找到了一处位于河堤下方、被茂密芦苇丛遮蔽的小小凹陷处。这里相对隐蔽,可以暂时容身。
她迫不及待地摊开地图,手指沿着代表他们所在河流的蓝色线条向上游移动,目光在地名标识间急速搜寻。
“河图之北,洛书之西……”她喃喃自语,尝试着定位。“河”可以指代这条河,“图”和“书”是古代方位系统,通常与八卦、五行对应,但具体应用极其复杂。沈巍山用此暗语,显然是取其晦涩难懂之意。
她换了一个思路。“河图洛书”传说出自黄河、洛水,但其核心理念蕴含了古代对宇宙方位和数的理解。或许沈巍山只是借用其“方位指示”的核心概念,并非严格对应地理?
她将注意力集中在“北”和“西”这两个明确的方位词上。结合笔记是在这个区域发现的,沈巍山最后的活动范围也大致在此,“河图之北,洛书之西”很可能就是指以此地(或以此河为参照)的西北方向!
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向西北方向移动,掠过几个普通的村镇名,没有发现任何与“星陨”或“金石”明显相关的地名。难道理解错了?
她不甘心,目光更加仔细地扫过地图上每一个细小的标注,包括那些通常被人忽略的、更小范围的地名、山名、甚至是一些古迹或旧称。就在她的指尖划过地图上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于西北方向山区边缘的小点时,她的动作猛地停住了。
那个地点的名字是——落星坳。落星!星陨!她的呼吸骤然急促!找到了!星陨之路,指的就是通往“落星坳”的方向!
那么,“金石”呢?她强压下激动,仔细查看落星坳周边的标注。落星坳附近有一条支流,标注名为“金溪”,而金溪上游,靠近一片无名山岭的地方,有一个更小的、几乎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标记——采石场(废)。
金溪!采石场!金与石!“见金石而止!”就是那里!废弃的采石场,就是沈巍山留下的第二个安全点,或者说,是指引的终点!
希望如同炽热的岩浆,瞬间冲破了恐惧和绝望的冰层,让她几乎要喜极而泣。她找到了!沈巍山教授,在近二十年后,为他素未谋面的“继承者”,留下了一条逃生的路径!她迅速记下路线——沿河北上,至金溪汇入处,逆金溪向西,进入山区,寻找废弃的采石场。
不敢再有任何耽搁,她将地图册小心收好,环顾四周。河堤上有零星的渔民和行人,大路是不能走了。她看向脚下浑浊的河水,又看了看手中电量不多的手机,一咬牙,做出了决定。
她再次潜入冰冷的河水中,利用茂密的芦苇丛作为掩护,开始沿着河岸,向着西北方向,向着“落星坳”,向着那未知的“安全层·贰”,艰难地溯游而上。
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在水面上投下破碎的金光。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此刻的林夕,眼中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星陨之路已在脚下,无论尽头是庇护所,还是更大的风暴,她都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