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山河月明照归途(1/2)
“她不是你母亲。”
“可我信她。”
沈微澜站在沈府祠堂外,晨风卷起她肩头那片梨花,飘向皇陵方向。她没回头,只将指尖在唇边一擦——昨夜咬破的伤口还在渗血,铁锈味混着香灰的气息,沉在喉间。
一行人疾行至皇陵地宫入口,石门半塌,毒雾未散。夏蝉提剑在前,软剑“蝉翼”轻颤,刃尖挑开一缕青烟,烟中浮出半张人脸,是幼年沈微澜被抱走那一夜的嬷嬷,口唇开合,无声哭喊。
“别看。”秋蘅低声道,药箱一开,幽香扑面,银针已夹在指间。
沈微澜却抬手止住她。“让她说。”
那幻影张着嘴,指尖指向地宫深处,忽然扭曲,化作血雾扑来。春棠急忙挡在她身前,袖中算盘轻响,三枚铜钱飞出,嵌入地面成三角阵,血雾撞上即溃。
“蛊母残魂在唤主。”冬珞闭目,眉心微凉,冰鉴之术探入地脉,“它认你。”
沈微澜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纸页——《蘅芜悼亡辞》。这是她昨夜以血为墨,写于祠堂石案上的祭文,字字皆是母亲临终那句“活到真相大白那天”的回响。
“我要进去。”
“你刚破血脉图谱,心脉未稳。”秋蘅皱眉,“玉青蛊虽灭,余毒尚在经络。”
“正因如此。”沈微澜将纸卷轻折,收入袖中,“它认我为母,我便以文为火,烧尽它执念。”
她迈步而入,足音踏碎地宫残冰。穹顶裂痕中漏下一线月光,照在祭台中央那滩干涸血迹上,像一朵枯败的莲。
谢云峥跟上,脚步微滞。他右手指尖仍在抽搐,金纹如蛇游走,那是血脉图谱排斥时留下的烙印。他没说话,只将手按在腰间玉佩上——半枚凤首,与沈微澜那枚同源。
“你不必跟来。”沈微澜头也不回。
“你说过,有些东西烧不掉。”他声音低哑,“比如信。”
她脚步微顿,未应,继续前行。
地宫深处,毒蛊残魂盘踞如云,血雾翻涌,幻象迭生:七岁那年,她在沈府后园画画,母亲隔着窗棂看她,咳着血笑;三岁那夜,产婆抱着襁褓奔出侧门,火光映着谢老夫人冷脸;还有少主临死前,左脸疤痕裂开,化作蛊虫扑向她心口……
沈微澜闭目。
肩头香囊微热——棠梨所制,春棠亲手缝的。她记得七岁那年发高热,春棠守了三夜,天亮时塞给她这个香囊,说“小姐闻着这味,就能醒”。
她睁眼,指尖抚过香囊结扣,轻声念:“活到那天了。”
血雾一震。
她取出《蘅芜悼亡辞》,展开于空中,以指为笔,血为墨,一字一字,凌空重写。
“山风不语,唯我独行。
明月照骨,寒泉洗魂。
母名虽焚,心香未冷。
子归不迟,血脉如灯。”
每落一笔,血雾退散一寸。写至“血脉如灯”,整篇祭文忽燃金焰,坠入地宫核心。轰然一声,地下毒根尽断,青烟化灰,飘散如雪。
她左肩胎记微烫,一道暗红纹路悄然舒展,如莲瓣初开。
“成了。”冬珞睁眼,冰鉴之术收回,“蛊母意识已散。”
沈微澜低头看肩,未语。那纹路与《江山雪霁图》中雪峰轮廓竟有几分相似——她七岁所画,先帝批注“蘅芜有骨”那一幅。
“走吧。”她转身欲出。
忽地,地宫震颤,穹顶落石如雨。出口已被封死。
谢云峥闷哼一声,单膝跪地,咳出一口黑血。玉佩光芒微弱,似将熄灭。
“星图机关……还能启吗?”春棠扶住石壁,声音发紧。
冬珞抬头,望向穹顶星轨——那是先帝布下的最后阵眼,唯有凤首玉佩方可激活。
谢云峥抹去唇边血,缓缓起身。他将玉佩举过头顶,低声道:“你说过,信比命重。”
他用力掷出。
玉佩划破黑暗,撞上星轨交汇点。刹那间,银光炸裂,无数银蝶自破口涌出,如雪纷飞,蝶翼映出先帝手书遗诏:
“蛊成则国殇,唯蘅芜可止。”
沈微澜仰头,一只银蝶掠过她面颊,带来一缕极淡的蘅芜香——那是母亲最爱的香,她说“花开无声,香自远播”。
她伸手欲触,蝶已飞远。
“原来他一直知道。”她轻道。
“也一直护你。”秋蘅看着她肩头红莲纹,“这印记,是血脉归位的证。”
沈微澜摇头。“我要的不是证。”
她走向祭台,火盆犹温。她取出那卷血诏残片——先帝以皇血书于地脉,唯有她可现。她将诏书投入火中。
火焰腾起,墨迹扭曲,忽有一只凤凰形蛊虫自灰烬中飞出,绕她三匝,翅尖轻点她眉心,随即化作尘光,散入月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