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学者态度大转变(1/2)
沈微澜推开门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叠刚打印好的检测报告。走廊的灯光有点冷,照在她脸上,看得出她一整晚都没合眼,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可她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实验室里,几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着。
春棠低着头,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着,核对着一笔笔资金流向。夏蝉懒洋洋地靠在墙边,手里转着一把小刀,银白色的刀刃在她指尖翻来翻去。冬珞盯着面前三块并排的屏幕,眼睛都没眨一下,手指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角落里,秋蘅正小心翼翼地往试管里滴试剂,液体一滴一滴落下去,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人来了。”冬珞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房间安静了一瞬。
门外传来脚步声,不紧不慢,停在了会议室门口。
春棠立刻起身,快步走过去,手搭上门把,却没有开门。她回头看了沈微澜一眼,眼神里带着防备。
“是他。”冬珞低声说,“就是那个在讲座上当众质疑你的教授。”
沈微澜没说话,只是把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走到门边,声音平静:“让他进来。”
春棠犹豫了一下,还是拧开了门。
男人站在门口,穿着一件深灰色夹克,提着一个旧皮包,头发有些花白,镜片后的眼神透着审视。他没急着进来,而是扫了一眼实验室里的每个人,最后目光落在沈微澜脸上。
“我来,不是为了再吵一架。”他说,“我想看数据。”
沈微澜点点头,转身走向投影仪。她插上U盘,按下播放键。大屏幕亮起,一组曲线图缓缓展开——是净化机连续七天处理工业废气的记录。p2.5、Voc、硫化物的下降曲线清晰得像刻上去的一样,每一笔都写着“真实”。
她没解释,也没说话,就站在那儿,静静等着他自己看。
男人往前走了两步,凑近屏幕,眉头一点点皱了起来。他从包里掏出一支笔,在随身带的本子上记了几行字,又退后几步,重新看了一遍。
“你们这台机器,运行了多久?”
“整整七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沈微澜答,“样本来自城郊三家高排放工厂,数据每小时自动上传,没有人为干预。”
男人沉默着,翻开自己的本子,一边对照屏幕上的数值,一边低声念着什么。突然,他抬头:“我回去复验了你们之前公布的三次实验,用的是标准环境模型……结果,和你们的数据基本一致。”
沈微澜轻轻点头:“我们不靠嘴说,只靠机器跑。”
男人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纸张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和计算式。
“这是我写的分析。”他递过来,“我原本以为你们是拿古法当噱头,可这能量波动的衰减曲线……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高度吻合。材料反应速率也符合多相催化理论。”
沈微澜接过文件,快速翻了几页,没急着评价,而是转身倒了杯茶,轻轻放在桌上。
“喝口茶吧。”她说,“我们不求你马上信,只希望你愿意继续看下去。”
男人坐下,端起茶杯,手指在杯沿上停了片刻。他抬头看着她:“你们……还缺人吗?”
春棠立刻开口:“你之前在讲座上说我们搞封建迷信,现在怎么又改口了?”
男人没回避:“我说过的话,我认。但我更认事实。如果数据推翻了我的判断,那错的就是我。”
冬珞盯着他,语气冷:“你一句话就能否定我们,现在一句话就想加入?外面的人怎么看?”
“我明天会发一篇公开说明。”男人语气沉稳,“承认我之前的误判,并附上你们的数据分析过程。如果你们允许,我想参与后续的监测。”
沈微澜看着他,很久,才开口:“我们今天有例会,你要不要旁听?”
男人点头:“我想听。”
会议在十点准时开始。五个人围坐在桌边,沈微澜坐在主位,手里拿着笔,面前摊着进度表。
她先开口:“今天有位新客人。”她看向男人,“他曾经质疑我们,但现在带来了分析报告,提出合作意向。大家怎么看?”
春棠直接说:“他身份不明,背景不清,万一是来打探消息的呢?”
“我不是任何机构的人。”男人说,“我是独立研究者,过去十年一直在做污染治理模型。你们的‘衡气结构’让我重新思考了能量闭环的问题。”
秋蘅翻着他的报告,突然问:“你提到增设第三方监测接口,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数据是你们自己采集、自己发布的。”男人说,“哪怕再真实,也容易被人说是‘自说自话’。如果能接入一个公开可查的监测平台,比如环保局的实时系统,数据的公信力会立刻提升。”
冬珞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做数据端口对接,把净化机的运行日志同步上传,加密但可追溯。”
“对。”男人点头,“哪怕只接一家试点,也能形成示范效应。”
沈微澜低头记下这条建议,笔尖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
“这个建议,列入下一阶段任务。”她说,“冬珞负责技术对接,秋蘅准备监测标准,春棠联系有没有愿意试点的企业。”
春棠皱眉:“可谁会信我们?连学者都当众说我们是骗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