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179章 荆州书院

第179章 荆州书院(2/2)

目录

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完最后一圈时,发现刘封不知何时来到了校场边。

将军……张喆慌忙行礼。

刘封扶住摇摇欲坠的少年:无需多礼。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张喆,数学院新生。

刘封打量着这个面色苍白却目光坚定的少年:为何选择数学?

家父曾任县中小吏,常为学生演示算筹计数。学生自幼喜爱算学,只是……张喆低下头,只是从未想过学算术也要习武。

刘封笑了笑,指向远处的山脉:你看那山势走向,能用数学描述吗?

张喆一愣,随即会意:将军是说,学问本无界限,算学可用于测绘地形,行军布阵?

聪明。刘封赞许地点头,所以我要求你们文武兼修。他日你若为官,既要能计算钱粮,也要能守护一方平安。

这番话让张喆豁然开朗。从此他训练更加刻苦,不仅算学成绩名列前茅,军训考核也取得了甲等。

与此同时,书院的教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最引人注目的是刘封引入的分类。他将传统农学、工学等实用知识系统整合,编撰成《格物致知》教材,开创性地提出了观察-验证-应用的学习方法。

这一做法遭到了部分保守儒生的反对。一日讲学中,老儒林焕当堂质问:将军所谓,莫非是要学子舍本逐末,不读圣贤书而专务奇技淫巧?

刘封不慌不忙,命人抬上一个木制模型:林公请看,这是诸葛副院长与韩暨根据《考工记》复原的灌溉水车,一牛之力可灌溉百亩良田。若这是奇技淫巧,那周公制礼作乐时,为何要设考工一职?

林焕哑口无言。许靖适时补充道:《大学》言致知在格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圣人之学,本就不离日用常行。

在刘封和许靖的配合下,改革逐渐获得广泛支持。荆州书院的名声日益显赫,甚至吸引了江东、益州的学子前来求学。

荆汉军校和荆汉医学院也在有条不紊的运行,军校由刘封亲自主持,不仅教授兵法战阵,还开设了地理形势兵器改良等实用课程。医学院则由名医张仲景主持,系统教授《伤寒杂病论》等医典,并设立诊所为百姓看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所学校虽然专业不同,但每周都要共同上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由诸葛亮亲自拟定大纲,通过讲解《春秋》大义、《论语》箴言,培养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三院学子齐聚大讲堂,聆听刘封讲授中等数学通识课。这门课是刘封特别设计的,旨在培养学子们的逻辑思维。

今日我们讲勾股定理赵爽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周髀算经》有云:勾三股四弦五,此乃天地之常数……

张喆坐在前排,全神贯注地记着笔记。他注意到刘封的讲授方式与传统夫子大不相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测量、计算来验证定理。课后还有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放学路上,周彦抱怨道:我们文学院的,学这些算数有何用?

张喆想了想,答道:昨日许公不是讲了么?需要来规范。祭祀时礼器的数量、乐舞的行列,哪一样离得开算数?

周彦恍然大悟:难怪许公支持刘将军的改革!

转眼到了年末考核。三院学子不仅要参加专业考试,还要进行军训汇报演练。校场上,三百学子列队整齐,表演剑术、射箭,引来众多百姓围观。

考核结束后,刘封和许靖在书院后山的亭子里小酌赏雪。

许公,刘封举杯,多谢您这一年的支持。若非您坚持礼学必修,改革不会如此顺利。

许靖抿了一口温酒,笑道:将军客气了。老朽这一年也大开眼界。那些院的孩子们发明的净水装置,确实让城内百姓少了许多疾病。

教育之道,本就如这酿酒,刘封望着纷飞的雪花,既要有传统的曲蘖,也要有新的方法,才能酿出醇厚的美酒。

许靖点头:不错。只是老朽尚有一虑——这些学子毕业后,将任何职?朝廷取士,仍以经学为主啊。

刘封胸有成竹:我已与父亲商议,荆州将设实务科取士,数学优者可任户曹,科学优者可任工曹,文学优者当然也可任治曹、礼曹。至于军校和医学院的学子,军中与医署虚位以待。

许靖抚掌大笑:妙哉!如此一来,学子们更有进学之志了。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荆州的山川城池。但在三所学院的讲堂里,思想的火花正在融化着千年积雪,孕育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张喆站在书院藏书楼前,看着新挂上的匾额——实事求是,这是刘封亲笔所题。他想起父亲常说的话:算筹虽小,可量天地。如今他终于明白,在这变革的时代,学问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如算筹一般,丈量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