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凉州雪:徐骁风云录 > 第20章 上阴学宫藏玄机 黄龙士后新传奇

第20章 上阴学宫藏玄机 黄龙士后新传奇(2/2)

目录

一日,徐渭熊在湖边对弈时,忽然觉得寻常的围棋棋法太过局限,无法完全展现出兵法中的“纵横捭阖”之术。于是,她便开始琢磨着改良棋法——她在围棋的基础上,增加了“兵种”的概念,将棋盘分为“天地人”三界,每界有不同的规则,棋子的走法也更加灵活,既需要谋略,又需要应变,完美融合了兵法与棋艺。

经过数月的反复修改与完善,一套全新的棋法终于诞生,徐渭熊为其取名“纵横十九道”。这套棋法逻辑缜密,蕴含着无穷的谋略,刚在学宫流传开来,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起初,还有人质疑这套棋法“不合传统”,可当他们真正坐下与徐渭熊对弈后,才发现纵横十九道的精妙——每一步都像一场小型的战役,既要考虑眼前的得失,又要谋划长远的布局,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许多学宫的棋艺高手,在与徐渭熊对弈时,都被她下得节节败退,却又对这套棋法爱不释手。

很快,纵横十九道便走出了上阴学宫,传遍了整个天下。无论是中原的文人雅士,还是北凉的军中将领,都开始研究这套棋法——文人将其视为“谋略的化身”,将领则将其当作“兵法的演练”,甚至连离阳皇室的皇子们,都请人绘制了纵横十九道的棋盘,时常在一起对弈。

徐渭熊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上阴学宫最具代表性的学子之一。有人说她“以棋悟道,天赋异禀”,也有人说她“将北凉的武夫之气,融入了文人的棋艺之中”,可无论评价如何,没人能否认她的才华。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徐渭熊的“锋芒”也越来越盛。她不仅在棋艺上独树一帜,还开始点评天下文人的成就——她曾在学宫的“文评栏”上写下长篇评论,指出中原几位着名文人的作品“过于迂腐,脱离现实”,还说江南的文风“太过柔弱,无大丈夫之气”,甚至连离阳皇室推崇的几位大儒,都被她挑出了不少毛病。

这些点评,像一颗颗炸弹,在天下文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文人对徐渭熊的评价不满,认为她“年纪轻轻,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北凉来的女子,懂什么文人风骨”。

为了回应这些质疑,徐渭熊提出要在大意湖举办“当湖十局”——她邀请天下有名的文人雅士,与她在大意湖边对弈、论辩,一局定胜负,十局之后,再看谁对谁错。

消息传出后,天下文人纷纷响应。有人是为了“教训”徐渭熊,有人是好奇她的才华,还有人是想借着“当湖十局”的机会成名。一时间,大意湖成了天下文人关注的焦点,无数人涌向了上阴学宫,想要亲眼见证这场盛会。

当湖十局的第一局,徐渭熊对阵的是江南着名的才子柳明远。柳明远擅长“婉约词”,在江南文人中颇有声望,他认为徐渭熊“不懂文人雅趣”,想要在对弈中让她难堪。可没想到,徐渭熊不仅棋艺高超,论辩时更是言辞犀利,将柳明远的“婉约词”批得“无病呻吟,毫无风骨”,最终柳明远惨败而归。

接下来的九局,徐渭熊对阵的都是天下闻名的文人、棋士,有中原的大儒,有江南的才子,还有北方的名士。每一局,徐渭熊都以绝对的优势获胜,论辩时更是句句切中要害,让对手无力反驳。

当湖十局结束后,徐渭熊一战成名,可争议也随之而来——赞誉她的人,称她“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天下文人的表率”;骂她的人,则说她“狂妄自大,不懂尊重前辈,丢尽了文人的脸”。赞誉与骂声各占一半,可无论如何,徐渭熊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天下人的心中。

在骂徐渭熊的人中,以北方名士周敬之为最。周敬之既是诗坛高手,又是棋诏高手,在北方文人中威望极高。他认为徐渭熊“以女子之身,妄议天下文人,有失体统”,还觉得当湖十局“不过是徐渭熊靠着北凉的势力,逼迫对手认输”。

为了“声讨”徐渭熊,周敬之一连写了八封信到上阴学宫,每一封信都言辞犀利,堪比檄文。他在信中痛骂徐渭熊“不知廉耻,狂妄自大”,还说她的纵横十九道“不过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写完信后,周敬之还觉得不解气,干脆千里南行,亲自来到上阴学宫,要与徐渭熊“当面比试”,“让她知道北方文人的厉害”。

徐渭熊得知后,欣然同意了比试。她提出了一个赌注:“若是我执黑连胜十局不败,你便要从此封笔,再也不许在天下人面前谈论诗棋;若是我输了,我便当众向你道歉,从此不再点评天下文人。”

周敬之自认为棋艺高超,又对自己的诗才十分自信,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比试在学宫的大讲堂举行,无数人前来围观。

第一局,周敬之执白先行,他想以“稳健”的棋法,慢慢消耗徐渭熊的精力。可徐渭熊的棋法却十分凌厉,步步紧逼,没走几步,便占据了棋盘的主动权。周敬之越下越慌,最终在第三十步时,被迫认输。

接下来的九局,周敬之屡战屡败。他尝试了各种棋法,无论是稳健的“龟甲阵”,还是激进的“屠龙术”,都被徐渭熊轻松破解。每一局结束后,徐渭熊还会点评他的棋艺,指出他的不足,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十局结束,周敬之全败。他脸色惨白,再也没有了来时的傲气,灰溜溜地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北方。可他又怕“封笔”的赌注会让自己颜面扫地,便偷偷给徐渭熊写了一封信,恳求她不要将赌注之事告诉外人,好让自己继续在北方教书。

徐渭熊看完信后,冷笑一声,提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只有短短几句:“人而无信,不死何为?言行相悖,一只老贼!教甚文书,误人子弟?”写完后,她还特意将这封信抄了一份,贴在了学宫的“文评栏”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周敬之在途中收到回信,看完后气得当场吐血,一病不起。回到北方后,他再也没脸谈论诗棋,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

自此之后,上阴学宫的风头,几乎全被徐渭熊一人抢光。无论是学宫的“兵术论辩”,还是“文评大会”,只要有徐渭熊参加,其他人便只能沦为陪衬。许多求学上阴的各国士子,都是冲着徐渭熊而来——有人是想拜她为师,学习纵横十九道;有人是想与她对弈,证明自己的才华;还有人只是想亲眼看看,这位“北凉姑奶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学宫的稷下学士们,在私下里常常将徐渭熊与春秋时期的传奇人物黄龙士相比。黄龙士曾是上阴学宫最为得意的门生,他搅弄春秋风云,以一人之力影响天下格局,被人称为“春秋搅屎棍”。而如今的徐渭熊,无论是才华、锋芒,还是在天下掀起的波澜,都与黄龙士有着惊人的相似。

“徐渭熊的谋略,丝毫不逊于黄龙士,若是生在春秋,说不定也能搅弄风云。”

“她的纵横十九道,比黄龙士的‘黄龙棋’更具深意,未来必定能流传千古。”

“黄龙士靠的是‘谋’,徐渭熊靠的是‘才’与‘勇’,若是论综合实力,说不定徐渭熊还要更胜一筹。”

这些评价,渐渐传到了徐渭熊的耳中,可她却毫不在意。她知道,自己来到上阴学宫,不是为了与任何人相比,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期望,为北凉闯出一片天地。她在学宫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耀眼——她用剑震慑了挑衅者,用才华赢得了尊重,用实力打破了中原士子对北凉的偏见。

徐渭熊知道,父亲徐骁在北凉默默关注着自己,徐凤年和徐龙象也在等着自己回去。她必须不断成长,学好谋略,练好本事,未来才能成为北凉的助力,成为徐凤年的后盾。

夕阳下,徐渭熊站在大意湖边,望着远方的北凉方向,眼神坚定。上阴学宫的岁月,是她成长的阶梯,也是她锋芒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可她早已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她都会带着北凉的骄傲,一往无前。

————————————————

正所谓:

徐骁送女入学宫,斥资修堤换门庭。

十里长堤映湖景,学宫环境换新容。

渭熊得偿入名校,北凉家世助她行。

拜师祭酒与兵圣,起点颇高众人惊。

独占大意湖光好,惹来学子不平声。

首来挑衅劈发髻,再犯直接斩带头。

虽遭禁足立威名,无人再敢扰安宁。

天赋尽显创棋道,纵横十九传美名。

十且十三称妙手,棋坛十段众皆评。

点评文人论天下,当湖十局起纷争。

赞誉骂声各一半,论战十场碾压胜。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