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13章 牌坊底下埋着谁

第313章 牌坊底下埋着谁(1/2)

目录

键盘的敲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像是清脆而冷酷的战鼓。

清晨六点,天色未明,窗外的雨已经停了,但湿气凝结在玻璃上,模糊了远山的轮廓。

林晚秋的眼睛里布满血丝,面前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她几乎一夜未眠,将白溪镇乃至整个清远县近三年的所有工程项目招投标记录,像梳理一团乱麻般逐一过筛。

答案在黎明时分浮出水面。

“宏远建设”,一个陌生的名字,却像病毒一样,精准地寄生在每一个关键项目之中。

白溪镇的“幸福安居工程”只是其中之一。

它同时中标了邻近两个乡镇的同类项目,中标金额无一例外,全部是卡着财政预算的上限,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这种精确得近乎完美的“巧合”,本身就是最刺眼的信号。

林晚秋指尖轻点,调出这家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

法人代表“张伟”,一个在全省有上千个同名同姓的普通名字,身份证信息指向一名早已失踪多年的流浪人员。

典型的“白手套”,一个用来承担所有法律风险的空壳。

“真实之眼”让她的大脑高速运转,将这些看似无关的点串联成线。

她没有停下,继续深挖股权穿透和关联交易记录。

一条隐秘的资金流向,最终指向了一个私人账户。

账户的主人,是县住建局副局长周培荣的妻弟。

那张精心绘制的图纸,终于露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角。

“陈秘书,”她拨通内线电话,声音因彻夜未眠而略带沙哑,但指令清晰无比,“立刻通过省纪委数据中心,申请调阅清远县住建局副局长周培荣及其直系亲属近五年的个人消费流水与大额资产变动记录。最高密级,事由:关联重大违纪线索。”

她没有惊动县里的任何人。

在找到承重墙之前,她不会去敲任何一块砖,以免整栋建筑提前坍塌,将线索尽数掩埋。

上午十点,座机电话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林晚秋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李桂香老人压抑而颤抖的声音。

“林……林丫头,是我,李桂香。”

“李老师,您怎么了?”林晚秋心头一紧。

“我……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家老头子了。”老人的声音带着一丝诡异的寒意,仿佛在诉说一件极其恐惧的事情,“他浑身湿漉漉的,就站在镇口那个新修的石牌坊底下,一遍遍地跟我说……他说,‘牌坊底下埋着冤魂’。”

冤魂?

林晚秋的脊背窜起一股凉意。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她记忆深处一个尘封的盒子。

她猛地想起,整理父亲遗物时,那本手抄的工作笔记里,有一页记录着关于青禾镇易地搬迁项目初审材料的批注。

父亲用红笔写着:“此件问题颇多,暂缓。复印件共三份,另两份交周、赵存档,以备后查。”

青禾镇的周秉义已经被查,那另一个“周”呢?难道是……

一个大胆到让她心惊的猜测在她脑中形成。

如果当年的腐败网络并未被完全清除,只是蛰伏了下来,那么白溪镇的“宏远建设”和周培荣,会不会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她立刻在内部案例库中输入关键词:“样板工程”、“质量问题”、“周姓”。

屏幕上,一条条记录触目惊心地跳出。

近三年来,全省范围内,至少有四起类似的“样板工程”坍塌或被举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事件。

而每一桩事件的调查卷宗里,或明或暗,都闪现着一个周姓官员的影子,他们或在住建系统,或在发改部门,职位不高,却都处在项目审批的关键节点上。

这不是一张网,这是一个跨越地域、潜藏在系统深处的巨大根系。

周培荣,就是她要撬开的第一块石头。

中午十二点,陈秘书的报告放在了她的桌上:“林处,目标周培荣,今天上午九点,因‘突发性心悸’,入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三号楼特护病房。”

“心悸?”林晚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是最拙劣也最常用的伎俩,用“生病”来拖延时间,试探组织的反应,同时为销毁证据争取窗口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