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13章 牌坊底下埋着谁

第313章 牌坊底下埋着谁(2/2)

目录

“还有,”陈秘书压低声音,“我们的人在医院外围观察到,病房门口有两名身份不明的男子在来回踱步,形迹可疑,不像家属。”

“调医院监控。”林晚秋的命令简短有力。

半小时后,监控画面传来。

其中一名男子,赫然在昨天深夜,出现在了县档案馆的禁区走廊里。

那里存放的,正是近十年的人事任免和项目归档资料。

对方在销毁证据。

一张无形的绞索正在收紧,不仅是冲着周培荣,也是冲着她。

“准备抓人吗?”陈秘书请示。

“不,”林晚秋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鹰,“抓了他们,等于告诉周培荣,我们已经盯上了他。他会立刻闭嘴,变成一块啃不动的石头。”她思索片刻,“给我挂一个县医院的号,心理咨询科,就约在三号楼。”

陈秘书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有时候,手术刀比攻城锤更有效。

下午四点,医院长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林晚秋穿着便装,戴着口罩,像一个普通的病人家属,安静地坐在心理咨询室外的长椅上。

周培荣的病房门开了,他穿着病号服,在一名护士的搀扶下,慢慢地走了出来,神情恍惚,脸色灰败。

他手中死死攥着一张纸,那是一张色彩鲜艳的儿童画,上面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爸爸和一个爷爷,正牵着手,仰望着一面高高飘扬的国旗。

林晚秋站起身,仿佛只是路过,与他擦肩而过。

就在交错的瞬间,她停下脚步,没有看他,只是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问道:“周局长,您说,国旗能一直那么红,飘得那么高,是靠旗杆本身够硬,还是因为风一直都很大?”

周培荣的身体猛地一僵,他缓缓转过头,瞳孔在瞬间剧烈收缩。

林晚秋的“真实之眼”清晰地捕捉到,他握着那张画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指节泛白,手背上的青筋如蚯蚓般暴起。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眼神里充满了惊恐、挣扎与一丝被击溃的绝望。

她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径直转身离去。

心理的堤坝,一旦被冲开一道缺口,崩溃便只是时间问题。

当晚,省纪委专案组的加密电话响起。

周培荣主动请求约谈,声音疲惫而沙哑:“我想……谈谈关于家庭的一些事情。”

傍晚六点,林晚秋坐在灯下,为即将到来的审讯制定预案。

在流程的最后一环,她加入了一项特殊的安排。

她让陈秘书联系远在青禾镇的李桂香,请老人录制一段音频。

内容很简单,就是讲述当年老书记临终前,是如何将一个商人送来的、价值不菲的纯金钢笔扔出窗外,并告诉家人“人这辈子,最值钱的东西,是写在纸上的字,干不干净”的故事。

这不是用来定罪的证据,而是一剂猛药,用来唤醒一个人心中可能仅存的,那最后一丝摇摇欲坠的良知。

她做完这一切,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桌上,并排放着两张照片。

一张,是她父亲站在暴雨中的工地上,泥水裹满裤腿,眼神却无比坚定。

另一张,是白溪镇那栋“样板房”里,天花板上如同伤疤一样渗水的猩红斑块。

她伸出手指,轻轻拂过父亲的照片,然后又落在那片“血迹”上,低声自语:

“你们建的是牌坊,金玉其外,想让所有人瞻仰。我们砌的是墙,一砖一瓦,要为后来人遮风挡雨。可是牌坊底下,不该埋着活人的骨头。”

夜色愈发深沉,窗外的城市陷入了酣眠。

林晚秋打开内部工作系统,准备复盘今天所有的线索。

整个网络静悄悄的,数据在服务器间无声地流淌,像一片深不见底的黑色海洋。

她有一种奇怪的预感。

这张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在被触动了最敏感的神经之后,绝不会坐以待毙。

它的反击,一定来自最意想不到的方向,也一定会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刻到来。

夜,静得可怕。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屏住了呼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