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81章 父亲的笔没写完的话

第381章 父亲的笔没写完的话(2/2)

目录

她没有多余的开场白,直接当众播放了一段经过多重降噪和声纹增强的音频。

那是从一位退休老教师多年前无意中录下的一盘旧磁带里,恢复出的几分钟会议残片。

录音里,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响起,是她的父亲林建国:“扶贫款的发放,审批权绝不能下放。每一笔钱,都必须见到具体的人,见到真实的户口本,见到完整的申请材料。这是底线。”

紧接着,是周德海略显殷勤却暗藏机锋的回应:“老镇长,情况特殊,上面催得紧,有些偏远山户的材料一时半会儿补不齐。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先签个空白的授权单,我们回头保证把流程补得滴水不漏。”

之后是一段长达十几秒的沉默,压抑得仿佛能听到空气凝结的声音。

最后,一个清晰无比的、笔尖在纸上划动的“沙沙”声响起。

录音结束。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林晚秋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调查组成员:“各位同志都听到了。我父亲当年签下的,从来不是一份正式的项目批文,而是一份用于应急协调、要求后续补全手续的备忘录。但是,有人把这份‘备忘’,当成了可以无限透支的‘许可’;把承诺的‘补录’,变成了长达十年的‘伪造’!”

中午十二点,陈秘书脚步匆匆地推开门,脸上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晚秋同志,最新技侦通报!我们植入境外云盘的诱饵程序被成功激活了!对方在凌晨四点试图下载一份名为‘原始账目备份’的文件时,触发了我们的追踪机制。Ip定位显示,操作设备位于本市cbd的‘环球中心’写字楼A座17层——那正是承安集团名下的自有物业!”

他递过平板,上面显示着更惊人的信息:“更关键的是,对方登录云盘所使用的账户,是陆振业私人邮箱授权的一个二级子账号!”

陆家不仅没有切割,反而正在午夜的掩护下,孤注一掷地协助周德海转移、销毁核心罪证。

林晚秋眼中寒光一闪,她没有丝毫的意外,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步。

她果断下令:“很好。命令技术团队,立刻将一份我们伪造的、名为《海外资金洗白路径详图》的加密文档植入诱饵包,替换掉对方正在下载的文件。同时,给这份假文件设置一个自动销毁的倒计时——七十二小时。”

她要让这条上钩的鱼,带着一枚定时炸弹游回老巢。

傍晚五点四十分,暮色渐沉。

林晚秋的非工作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公用电话亭的匿名语音留言,号码经过了三次虚拟跳转,无法追踪。

她点开,一个经过变声器处理的、沙哑如磨砂纸的声音响起,内容只有短短一句:“你爸知道,但他选择了闭眼。”

林晚秋拿着手机,立在窗前,久久未动。

她没有去追查这条信息的来源,那不过是对手扰乱她心神的伎俩。

她转身,从行李箱最底层,翻出那个被她封存许久的、父亲的遗物箱。

箱子打开,里面除了那支英雄钢笔,还有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专业书籍。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皮上是烫金的四个大字——《中国共产党章程》。

她一页页地翻过去,指腹感受着父亲曾经无数次摩挲过的书页。

终于,在第七十一页,关于“党员义务”的条款旁边,她发现了一行用铅笔写下的、极淡的批注,字迹小而克制:

“若权柄成刃,持之者必先自剖。”

一瞬间,那封信,那段录音,那句“选择了闭眼”的匿名留言,所有碎片化的信息在她脑中轰然拼接完整。

她猛然醒悟——父亲当年并非不知情,更不是同流合污。

他是被困于那张由宗族、同乡、上下级织就的、密不透风的人情牢笼之中。

他无力斩断,又无法同化,最终选择了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沉默,试图换取一个暂时的稳定,一个等待时机到来的可能。

他剖开了自己,将污点与责任一并吞下,将一把干净的、未曾染血的剑,留给了未来。

留给了她。

轮回的终点,是她执剑的起点。

林晚秋缓缓合上书,眼神中的悲戚与迷惘被彻底涤荡干净,只剩下一种近乎残酷的清明。

她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陈秘书的号码,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陈秘,通知下去。明天的联合搜查行动,增加一项紧急任务——让省厅立刻增派法医专家组,携带最精密的设备介入。我要他们对从周德海老家后院起获的那个水泥封死的焚烧桶,进行二次开封和残渣深度提取。”

电话那头的陈秘书愣了一下:“二次提取?我们不是已经确认过里面是焚烧文件的灰烬了吗?”

“不够。”林晚秋的声音陡然压低,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淬了冰,“我要知道,那些被烧成灰的‘文件’里,到底有没有,人体组织残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