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狮头鹅香(1/2)
周六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七个人影就聚集在潮城汽车站。冬日的寒气让每个人都裹紧了外套,但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彩。这是他们第一次集体远行,目的地是黄朝彬在澄城龙都镇的家。
车来了!黄朝彬挥手指着进站的班车,大家跟紧我!
班车是那种老式的长途客车,绿色的车身上沾着晨露。七人鱼贯上车,找到后排连座。车厢里弥漫着汽油味和早餐的香气,早起的乘客打着哈欠,收音机里播放着潮剧唱段。
车子驶出城区,田野在晨曦中渐渐清晰。冬日的稻田已经收割,留下整齐的稻茬。路边的香蕉林在晨风中摇曳,偶尔可见早起的农人在田间劳作。
很快,一个半小时后,龙都镇的站牌出现在眼前。黄朝彬兴奋地指着窗外:到了!这就是我们镇!
小镇在晨光中苏醒。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骑楼建筑古色古香,店铺陆续开张,早点摊飘出阵阵香气。
先带你们吃我们这最有名的双头粽!黄朝彬熟门熟路地引路。
早餐店不大,但生意红火。老板娘见到黄朝彬,热情招呼:彬仔回来啦!还带这么多同学!
双头粽果然名不虚传。粽子用竹叶包裹,一边是咸的,里面有五花肉、虾干、香菇、花生;另一边是甜的,红豆沙细腻香甜。咸甜交融,口感奇妙。
太好吃了!刘小惠小口品尝,甜而不腻,咸香可口。我之前从没吃过又是甜又是咸的粽子。
詹晓阳微笑的看着她,顺便给她递了张纸巾。
假先生郑世林道:从营养学角度,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搭配合理。
游金彦细细品味:确实有特色。
吃完早餐,黄朝彬当起导游。他带大家参观镇上的特色民居:青砖灰瓦,雕花门窗,有些门楣上还刻着颖川旧家等字样,显示着家族的源流。
这栋是我太公建的,黄朝彬指着一座老宅,当年我们黄家是镇上的大户。
老宅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石雕、木雕、灰塑,处处体现着潮汕建筑的精致。
走到镇郊,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出现在眼前。黄妈妈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儿子回来,脸上笑开了花:彬仔!同学们快进来!
院子干净整洁,一角堆着饲料,隐约能听到鹅叫声。黄爸爸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欢迎同学们!午饭马上好!
午餐丰盛得超出想象。主菜当然是狮头鹅——整只卤鹅油光发亮,旁边配着卤豆腐、卤蛋。还有清蒸鲈鱼、白灼虾、炒青菜,摆满了八仙桌。
叔叔阿姨太客气了!游金彦代表大家致谢。
哪里话,黄爸爸爽朗一笑,彬仔在学校多亏你们照顾。
卤鹅果然名不虚传。肉质鲜嫩,卤香入味,连骨头都带着香味。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比那天带的还好吃!刘小惠由衷赞叹。
现卤现吃当然更香!黄妈妈高兴地又切了一盘。
“来来来,同学们大家别拘束啊,好吃大家就多吃点。”热情的黄妈妈,分别给每人碗里夹肉,黄爸爸又给每人上了一碗牛肉丸汤。
同学们也没客气,狮头鹅肉实在太好吃了,个个大快朵颐。
詹晓阳发现了黄爸爸把整只鹅切了搁一块了,没有按部位分开装盘。当然这是家宴情有可原。不过狮头鹅的其他部位卖的价格比鹅肉高多了。
詹晓阳在前世的记忆里清楚的记得,卤鹅头的价格是鹅肉的七八倍甚至超十倍的价;鹅肝、鹅翅、鹅脚都得是鹅肉价的两三倍。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那么讲究,都按鹅肉的价格来算。要让知道过不了多少年,一只额头能卖到1500元,还不得让他们把眼珠子给瞪出来。
嗯,下午得跟他们说道说道。詹晓阳继续闷头干饭。
……
饭后,黄爸爸带大家参观鹅场。鹅场在院子后面,用竹篱笆围着。见到生人,鹅群叫起来,声音洪亮。
这些都是狮头鹅,黄爸爸自豪地介绍,看那个头鹅,有二十多斤呢!
头鹅果然威风凛凛,头顶肉瘤发达,步态从容,真如狮子般威武。
詹晓阳仔细观察鹅场环境:干净的水槽,充足的饲料,鹅群精神饱满。他心中暗赞——黄爸爸是真正的养鹅能手。
参观完毕,黄爸爸召集大家回屋喝茶聊天。
詹晓阳正式提出合作设想:叔叔,我们想在潮城夜市摆摊卖您家的卤鹅。
黄爸爸有些意外:学生娃做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