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 第244章 之行(三)

第244章 之行(三)(2/2)

目录

他不再犹豫,清晰地回答了詹晓阳的问题:“詹总问到了点子上!我们的供货价格,全国统一是按产品吊牌价的4.5折结算。至于市场支持,我们目前对核心经销商,会按照季度进货额的4个点(即4%)作为市场推广基金返还,这笔钱可以用作当地的广告投放、促销活动费用。”

姑父和小姨听完,对具体的折扣和返点没有太多概念,下意识地都把目光投向了詹晓阳,等待他的判断。

连刘小惠也紧张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詹晓阳没有立刻回应。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沉吟了大约十秒钟。

姑父和小姨心里暗自惊讶和佩服:这孩子,小小年纪,这气场、这沉得住气的劲儿,简直像个久经沙场的老生意人!

他们哪里知道,对于拥有前世记忆和经验的詹晓阳来说,这种级别的谈判,早已经历过无数次。

放下茶杯,詹晓阳抬起头,目光平静而坚定地看着厂长,开口说道:“厂长,不瞒您说,我们非常看好‘皮克’品牌的未来前景,尤其是赞助cbA带来的专业形象提升。我们这次来,是带着极大的诚意,希望与‘皮克’建立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货销售。”

他稍微停顿,观察了一下厂长的反应,继续不疾不徐地说道:“潮城市场,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起点和试点。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潮城,逐步辐射整个大潮汕地区,乃至粤东的其他城市。我们希望‘皮克’能成为我们开拓这片市场的核心品牌和强大助力。”

这番话,格局宏大,目标清晰,完全超越了普通经销商的思维层面。厂长听得不由坐直了身体,眼神更加专注。

詹晓阳话锋一转,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基于我们这样的合作诚意和发展规划,厂长,我提一个我们的合作方案,您看是否可行?”

“请讲,詹总。”厂长的语气也变得正式起来。

“首批进货额度,我们主动提高到十二万元。并且,我们可以承诺,只要市场反响良好,后续每个月的进货额稳定维持在这个水平,甚至更高。”詹晓阳抛出了第一个筹码——主动加码,显示实力和决心。

厂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没打断。

詹晓阳继续抛出核心条件:“相应的,我们希望厂里能在两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第一,供货价格,希望能从4.5折优惠到4折。第二,市场推广基金的返还比例,从4个点提升到5个点。另外,在我们新店开业、以及国庆、五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希望厂里能额外支持一些促销礼品,比如运动袜、小背包、水壶之类的,帮助我们更好地拉动销量。”

说完,詹晓阳目光坦然地看着厂长,等待他的回应。

他提出的这些条件,尤其是4折的供货价,几乎是卡在了厂长授权范围内的底线附近,既显示了己方的诚意和实力,又最大程度地为己方争取了利益空间。

厂长听完,脸色微微有些泛红,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他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讨价还价的见过不少,但像眼前这个年轻人这样,思路如此清晰、条件如此精准、既有宏大愿景又有具体筹码的谈判方式,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完全不像一个少年,更像一个经验老道的商业对手。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姑父,似乎在寻求最终的确认。

姑父迎着厂长的目光,沉稳而肯定地点了点头,表明全力支持詹晓阳的方案。

厂长收回目光,忽然笑了起来,笑容中带着几分感慨和赞赏,他站起身,向詹晓阳伸出手:“詹总!厉害!真是后生可畏啊!我干了这么多年销售,今天算是开眼了!别人来谈判,都是千方百计想压低首批额度,少进货、多要支持。您倒好,主动加码,要规模、要长远合作!就冲您这份魄力和诚意,这个方案,我破例同意了!”

詹晓阳也立刻起身,紧紧握住厂长的手,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感谢厂长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努力把‘皮克’在潮城、在粤东的市场做大做强!”

“好!一言为定!”厂长用力地摇了摇手。

接下来的流程就顺畅多了。厂长叫来销售科长,当场拟定了一份简单的区域经销合作协议。

姑父作为签约代表,在协议上签了字。按照协议,詹晓阳他们现场支付了两万元的定金,剩余十万货款,约定好回到潮城后三天内电汇到厂里指定账户。

签完协议,支付定金后,小姨在销售科一位女业务员的陪同下,去产品陈列室挑选首批订货的鞋款和尺码。

詹晓阳、姑父和刘小惠则继续在厂长办公室喝茶,闲聊了一些市场情况和未来的合作设想。

大约半小时后,小姨拿着初步选好的货单回来了,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厂长极力挽留他们吃午饭,但被姑父以“还要赶去下一家工厂考察,时间紧张”为由婉拒了。双方再次握手道别,厂长亲自送他们到办公楼楼下。

离开“皮克”厂区,时间还早。

姑父开车,按照计划,又去了另一家“德惠”鞋厂考察。然而,到了“德惠”厂,发现这家工厂规模明显小很多,而且产品线比较单一,主要以生产基础款运动鞋为主,缺乏服装配件等产品,品牌形象和“皮克”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詹晓阳只看了一会儿,就悄悄对姑父和小姨摇了摇头。

两人也同意他的判断。于是,他们婉拒了“德惠”厂方的进一步洽谈,客气地告辞离开。

从“德惠”厂出来,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大家饥肠辘辘,便在路边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卫生的本地大排档吃午饭。

点好菜,等菜的时候,姑父和小姨再也忍不住,对詹晓阳刚才在“皮克”厂的谈判表现赞不绝口。

“晓阳!你今天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姑父拍着詹晓阳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和骄傲,“那话说得,一句是一句!句句都在点子上!气势十足!我和你小姨刚才在旁边,都不知道该怎么插话,心里直打鼓!没想到你三两下就把厂长给拿下了!还争取到那么好的条件!”

小姨也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惊叹:“是啊!晓阳,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一套?跟谁学的?那厂长一开始都没把你当回事,后来被你几句话说得,眼睛都直了!最后那‘詹总’叫得,可真顺口!哈哈!”

刘小惠虽然没说话,但看着詹晓阳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拜和自豪的光芒。

詹晓阳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谦虚地笑了笑,含糊地解释道:“姑父,小姨,你们过奖了。我就是来之前,多查了些资料,多想了想该怎么谈。主要还是咱们有诚意,厂长也觉得咱们有潜力。”他无法解释前世经验的来源,只能归功于准备工作充分。

饭菜上桌,地道的闽南风味,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都对这次晋江之行的成果感到非常满意。

吃完饭,结账离开。姑父计算了一下路程和时间:“现在快两点了。从晋江直接回潮城,大概要四个多小时。如果先送晓阳和小惠回饶城老家,再到潮城,估计得天黑透了,你们到家也太晚。要不这样,咱们不走原路,从漳州那边绕一下,走省道,虽然慢点,但可以直接把你们送到饶北家门口。怎么样?”

詹晓阳一听,这当然更好,连忙感谢:“那太好了!谢谢姑父!就是太辛苦您和小姨了!”

“没事!顺路的事!你们回家也方便!”姑父爽快地摆摆手。

于是,他们在路边一家特产店,买了一些福建特色的馅饼、铁观音茶叶等特产,准备带回家。

然后,车子启动,踏上了绕道漳州、返回饶北老家的归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