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东宫进学(1/2)
寒露这日,东宫书房外的银杏树刚落下一片金叶,便被侍读学士小心翼翼地拾起,夹进新编的《储君典训》中。十五岁的云琮端坐在紫檀书案前,笔尖悬在《帝范·君体篇》上迟迟未落。
殿下,侍读轻声提醒,皇后娘娘将至。
话音未落,苏璃已踏着晨光进来。她今日未着朝服,只穿件月白暗纹常服,发间别着云昭当年赐的碧玉簪。
儿臣恭迎母后。云琮起身行礼时,袖口不慎带翻砚台,墨汁泼在刚写好的民为贵三字上。
苏璃俯身查看,欣慰地发现那字笔力劲健,颇有云昭遗风。正要夸赞,目光却被砚台下压着的麻纸吸引——上面密密麻麻临摹着女主阴仪四字,笔迹赫然是太子太傅周谨言的风格。
太傅近日在教《汉书》?她不动声色地拂去墨渍。
云琮耳根微红:太傅说...吕后故事,足为鉴戒。
窗外忽然传来喧哗。但见几个小太监追着只纸鸢跑过,纸鸢上歪歪扭扭画着飞凤。苏璃记得,去年上巳节云琮还亲手为弟弟妹妹们扎过蝴蝶纸鸢。
《帝范》有云:天子者,以兆民为子她执起朱笔,在字旁添注,可知何谓?
少年思索片刻:当如父母爱子女。
笔尖重重一顿,是如匠人琢玉。既不可用力过猛,亦不能放任不管。
她突然命人抬来沙盘,执竹枝划出黄河水道:若你为帝,见此水患当如何?
云琮答得流利:当效大禹治水,疏浚河道。
疏浚需征民夫,粮饷从何而出?治水期间漕运中断,京师粮价飞涨又当如何?竹枝在沙盘上点出数个节点,为君者,见一叶须知秋。
少年怔怔望着错综复杂的河道,忽然想起去岁随母巡视河工时,见她与老河工讨论土方测算到深夜。那时他只觉得繁琐,如今在沙盘前才知,每道曲线都关乎万家灯火。
午间歇息时,苏璃在书阁发现本《女诫》。书页间夹着周太傅批注的纸条: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她平静地将纸条收入袖中,转而取出云昭手绘的《九州物产图》。
你父皇近日要增设市舶司,她指着东南沿海,可知为何选在此处?
云琮对照着舆图与账册,眼睛渐渐发亮:此处季风适宜,且邻近瓷窑、丝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