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朝野非议(2/2)
周振显然没料到云琼会提起这位前朝公主,愣了一下,才梗着脖子道:“平阳公主乃乱世从权,非常态!且其功绩在于军事,并未干预朝政!”
“哦?未干预朝政?”云琼的声音微微扬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锐利,“平阳公主能于乱世之中,明大势,聚人心,统兵征战,稳定一方,此等眼光、魄力与治军之能,难道与‘政’字毫无干系?若按周御史之言,莫非只有每日坐在这朝堂之上,批阅奏章,才算是‘政’?那镇守边疆、安抚地方的将领官员,又算什么?”
她顿了顿,不给周振反驳的机会,继续道,声音愈发清亮:
“《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虽主内,然‘齐家’亦是‘治国’之基。若天下女子皆能明事理、知兴替,相夫教子,于潜移默化间,培养出忠君爱国、明辨是非的下一代,难道不是于国于民大有裨益?本宫随母后学习,聆听教诲,开阔眼界,所为何来?不过是想多明白一些道理,将来若能‘齐家’,亦能懂得何为忠孝节义,何为家国天下,而非只知绣花扑蝶,浑噩度日!这,难道也触犯了哪条祖宗家法,动摇了哪位大人的‘国本’?!”
这一番话,引经据典,逻辑清晰,更是巧妙地将自己“旁听”的行为,拔高到了“明事理、助齐家、利国家”的层面,避开了直接“干政”的指控,反而将对方扣下的“牝鸡司晨”大帽子,用“培养贤良后代”的正面意义给顶了回去!
满殿寂然。
周振等御史张了张嘴,脸涨得通红,却发现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反驳。云琼的话,站在了“孝道”、“母仪”(虽然是未来的)和“教化”的制高点上,让他们那些“后宫干政”的指责,显得如此狭隘和苍白!
就连一些原本对公主涉政心存疑虑的中立官员,也不由得暗自点头。这位公主,不仅胆识过人,心思更是缜密,言辞犀利,直指要害!
珠帘之后,一直沉默的苏璃,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扬起了一个极小的弧度。那弧度里,有欣慰,有赞赏,更有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
她没有去看那些目瞪口呆的御史,而是将目光投向帘外,声音平稳地打破了寂静:
“公主年幼好学,志在明理,其心可嘉。尔等身为朝廷重臣,当以国事为重,弹劾之事,需有实据,岂可因循守旧,妄加揣测?”她语气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不必再议。退朝。”
“恭送陛下、太后娘娘——”
百官躬身,这一次,许多人的目光复杂地掠过那道珠帘,仿佛想穿透那些璀璨的珠子,看清后面那个刚刚发出惊人言论的少女。
云琼安静地坐在帘后,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言语交锋与她无关。只有微微起伏的胸口,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经此一役,“公主干政”的明面指责被暂时压了下去。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云琼公主,已不再是那个可以被人忽视的小女孩。她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悄然改变着朝堂的格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