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329章 碑前落第一颗种

第329章 碑前落第一颗种(1/2)

目录

清明雨细,杏花村口“始耕处”碑前积水成洼,倒映着灰白的天光与低垂的云影。

水面上浮着几片被雨水打落的杏花瓣,轻轻打着旋,像一封未寄出的信,沉在泥土的记忆里。

谢知耕跪在碑侧,膝盖陷进湿软的泥中,毫不在意。

他从怀中取出一只陶罐,罐身斑驳,刻着一道浅浅的犁痕——那是苏晚晴早年亲手所刻,标记着“十年不开封”。

他拧开盖子,一股陈年酱香混着泥土气息悄然溢出,几粒乌黑如墨的种子静静躺在罐底,仿佛沉睡了整整一个时代。

“老谷种。”他低声说,声音轻得像是怕惊醒什么,“娘说,这谷子认得这片土,能听懂她说话。”

苏念安蹲在他身旁,裙角早已沾满泥点,手中紧紧抱着她的炭笔本子,页页写满村中作物生长记录、节气变化、菌群反应数据。

她是苏晚晴最得意的学生,也是谢云书私下称为“银针第二代”的孩子。

她仰头看向哥哥,眼睛亮得惊人:“那咱们也跟它说句话?”

谢知耕点头,两人并肩跪在碑前,双手合拢如祷告。

“回来啦,我们种你。”

声音不大,却穿透细雨,落在湿润的泥土上,落在远处田埂上一双静静注视的眼睛里。

苏晚晴站在屋檐下,手里还攥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十年前她穿越而来时穿的那一身。

那时她满身棺材味,饥寒交迫,被推进这间漏雨的破屋,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那个喉结明显的“新娘”。

如今屋不在了,碑立起来了,而她,终于敢回头去看那段狼狈不堪的起点。

她剪下一小块衣角,指尖微颤。

那不是纪念,是契约。

她将布条浸入玉瓶,瓶中是养脉膏与信义酱菌液调和而成的秘方,三年试验,七次失败,才换来这一滴能唤醒土壤活性的“地引液”。

布条吸饱液体,泛出淡淡的青金色光泽,宛如活物呼吸。

午后雨歇,天光微明。

她扛起木犁,走向田头。

谢云书默默跟上,没有多问,只是接过缰绳,帮她将牛套稳。

村民们远远望着,不知为何今日主母亲自下田,连陆沉都放下书卷,拄拐站在渠边观望。

苏晚晴将那块浸透菌液的布条,亲手绑在首犁的木铧尖上。

动作缓慢,庄重如祭。

那一刻,风停了。

泥土似乎感知到了什么,微微震颤。

犁锋切入土地的瞬间,异象突生——翻起的湿泥竟泛出一层极淡的青气,如雾非雾,似烟非烟,缠绕在犁沟之上,久久不散。

有老人揉眼惊呼:“地魂醒了!”

阿芷从医馆奔来,取土样嗅闻,脸色骤变:“这不是普通的肥力反应……这是‘记忆唤醒’!古法有载,唯有执念深重之人反复耕耘之地,百年后仍存灵性,遇引即应!”

众人怔然。

原来,那块破布不只是纪念。

它是钥匙。

是苏晚晴用十年汗水、智慧与性命搏来的凭证,是她向这片土地宣告:我不是重生者,我是归来者。

当晚,李小豆巡夜至“始耕处”,忽觉脚边湿意异常。

他蹲下查看,发现石碑底部竟渗出细流,水质清冽,隐隐带甜香,如同蜜瓤瓜汁稀释后的味道。

他未声张,悄悄取样送至阿芷医馆。

次日清晨,检测结果出炉:无毒,富含活性菌群,氮磷钾均衡,pH值近乎完美——根本不是普通泉水,而是被彻底激活的“活土之泪”。

他依苏晚晴平日教导,悄悄引流至村西多年干涸的菜园。

第三日清晨,荒地冒芽。

嫩绿的叶尖破土而出,整齐划一,像是集体苏醒。

陆沉赶来,望着那一片生机勃发的绿意,老泪纵横:“活土醒魂……这是传说中的‘地脉共鸣’啊!唯有心与土同频之人,才能唤醒沉睡的大地记忆!”

消息传开,全村震动。

有人跪地叩拜,有人默默添柴煮饭,只为给春耕的人多一口热汤。

孩子们自发组成“护苗队”,每日轮流浇水记录。

学堂里,先生不再只教《千字文》,开始讲“土壤结构”“菌群共生”。

而这一切,苏晚晴只是静静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