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哀牢山笔录 > 第5章 黎明的到来

第5章 黎明的到来(1/2)

目录

第一节:晨光中的营地

第一缕阳光如细碎的金子,透过哀牢山厚重的晨雾,在森林的顶端洒下斑驳的光影。晨雾缭绕,似轻纱般在林间飘荡,被阳光穿透的瞬间,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森林苏醒了,但不是突然的,而是以一种缓慢而庄重的节奏,仿佛大自然本身在呼吸。

露珠凝结在每一片叶片的尖端,颤动着,如同无数微小的水晶球,随时准备坠落。它们捕捉着阳光,将一束束光线分解成细碎的彩虹。鸟儿们在枝头欢唱,不是杂乱无章的鸣叫,而是一曲协调的交响乐,画眉鸟清亮的高音,山雀短促的中音,和远处斑鸠低沉的伴奏,共同编织着晨间的旋律。

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腐殖质和新生植物的芬芳。这是一种复杂而迷人的味道,既有大地深处的沉稳,又有生命萌发的活力。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远处野花的淡淡香气,又很快消散在林木之间。

帐篷内,城城缓缓睁开双眼。他的醒来并非因为鸟鸣或阳光,而是出于一种深植于骨髓的警觉。多年的野外生存让他形成了精确的生物钟,无需外界提醒,总能在大亮前自然苏醒。

他侧过头,看着身旁熟睡的黑子。这是一条德国牧羊犬,毛色黑亮,即使在睡眠中仍保持着某种警觉的姿态。城城的目光柔和下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片荒野中,黑子不仅是伙伴,更是家人。他轻轻伸出手,抚过黑子的后背,感受着那平稳的呼吸节奏。

城城悄无声息地起身,尽可能不打扰黑子的休息。他知道黑子需要更多的睡眠来恢复体力。昨晚与野兽的遭遇战让黑子受了伤,虽然不致命,但足以让这条勇猛的牧羊犬暂时失去往日的活力。

帐篷很小,仅能容纳一人一犬。城城弓着身子,小心地拉开门帘,钻出帐篷。外面的空气比帐内清新许多,带着清晨特有的凉意。他伸展了一下身体,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二十八岁的身体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多年的野外生活留下了不少痕迹——手上的老茧,胳膊上的伤疤,以及总是略带疲惫但锐利如鹰的眼神。

他简单洗漱后,开始准备早餐。从背包中取出小型燃气炉,点燃蓝色火焰,放上小锅烧水。水是从附近小溪取来的,经过过滤和煮沸才能饮用。城城的动作熟练而经济,没有多余的动作,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千百次的重复而变得流畅自然。

水开后,他放入一些干粮和肉干,煮成一锅简单的肉粥。香气逐渐弥漫开来,帐篷内传来轻微的动静。黑子醒了,它小心地站起,前腿有些不便,但仍摇着尾巴走向主人。

“早上好,老伙计。”城城转身,微笑着抚摸黑子的头,“睡得好吗?”

黑子用头蹭着主人的手,尾巴摇得更欢了,尽管动作间仍能看出一丝不适。城城仔细检查了黑子后腿上的伤口,那是昨晚为保护他而被野猪獠牙划伤的。伤口不深,但很长,已经过了初步处理,但仍需要细心护理。

早餐后,城城取出医疗包,为黑子重新处理伤口。他先用清水清洗创面,然后涂上自制的草药膏——这是他从当地少数民族那里学来的配方,对伤口愈合有奇效。最后用干净的绷带仔细包扎好。整个过程黑子都很配合,虽然疼痛使它偶尔颤抖,但它始终安静地站着,眼神坚定,偶尔用舌头轻舔城城的手,仿佛在安慰主人不要担心。

“老伙计,昨晚你受伤了,这几天我们不前行。”城城抚摸着黑子的头,声音轻柔但坚定,“今天我们重新搭建营地,找个更安全的地方。”

黑子似乎听懂了,发出低低的呜咽声,用头蹭着城城的膝盖。城城知道,在这片荒野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昨晚的遭遇提醒他,哀牢山虽然美丽,却也充满危险。野猪、熊、豹子,甚至毒蛇和毒虫,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威胁。更不用说变化无常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

他收拾好帐篷和行李,将所有物品打包成两个背包——一个自己背着,一个巧妙地固定在一副特制的犬用背带上,让黑子也能分担一些重量。虽然黑子受伤,但城城知道让它完全休息反而不好,适当的负荷有助于保持它的精神状态。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晨雾散去,森林展现出它全部的面貌。高大的乔木伸展着枝桠,各种蕨类和灌木填充着林下的空间,藤蔓植物如网络般连接着不同的层次。这是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危机四伏的世界,美丽与危险并存。

城城拿起猎枪,检查了一下弹药,然后将它挎在肩上。他示意黑子跟上,开始沿着昨晚战斗的边缘巡视。他的目光锐利,不仅注意着地面的痕迹,也观察着四周的环境,寻找着最适合建立新营地的地方。

他知道,在野外,选择一个好的营地位置往往意味着生存与死亡的区别。

第二节:选址与规划

城城带着黑子,沿着昨晚与野兽搏斗的痕迹慢慢巡视。地面上还残留着打斗的迹象——被践踏的草丛,零星的血迹,以及野兽死亡后留下的压印。城城仔细研究这些痕迹,不仅是为了确保野兽的大小,更是为了了解这片区域动物的活动规律。

他的脚步轻而稳,每一步都小心地选择落脚点,尽可能不留下明显的痕迹。黑子跟在一旁,虽然腿伤使它有些跛,但依然保持着警觉,耳朵竖起,鼻子不时抽动,捕捉着空气中的信息。

城城的思维在快速运转。选择一个合适的营地位置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地势要高,避免雨水积聚和洪水威胁;要有可用的水源,但不能太近以免潮湿和蚊虫滋生;要有天然屏障,便于防守;要远离动物常走的路径;要考虑到风向和阳光照射;还要有可用的资源,如木材、石料等。

他们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小径前行,这是野生动物踩出的路径。城城知道,这样的路径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则容易与动物遭遇,太远则不便观察和狩猎。

大约走了半小时,城城在一处地势稍高的山坡停下。这里的视野相对开阔,可以俯瞰

“看这里,黑子。”城城指着周围的环境,仿佛黑子真能理解他的分析,“这里的地势稍高,下雨时不会积水。那块巨石可以提供天然的屏障,右侧的灌木丛茂密,难以穿越,左侧的枯树既可作为材料,也能形成障碍。”

黑子似乎感应到主人的兴奋,尾巴轻轻摇动,发出赞同的呜咽声。

城城走到巨石旁,用手测量着它的尺寸。这是一块花岗岩巨石,高出地面约两米,宽约三米,表面粗糙但结实。它似乎是从山上滚落至此,已经在这里待了不知多少年岁,表面覆盖着苔藓和一些小型的蕨类植物。

巨石后面是一面稍微倾斜的土坡,土质看起来不算太硬,适合挖掘。城城用手抓起一把土,仔细观察它的成分和湿度。不错的黏土含量,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又不会太湿滑。

右侧的灌木丛主要由当地常见的刺莓和一些不知名的带刺植物组成,茂密而难以穿越,自然形成了一道屏障。左侧的倒下的枯树是一棵老橡树,虽然已经死亡,但木材仍然结实,没有太多腐烂的迹象,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最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小溪反射的阳光,距离适中,取水方便但又不会太近。而且视野开阔,可以观察到接近的人或动物。

“就是这里了。”城城对黑子说,语气中带着决定的坚定。

他放下背包,取出一个笔记本和铅笔,开始绘制营地规划图。城城的绘画技巧不错,能够将想法清晰地表达在纸上。他先画出地形轮廓,标出巨石、灌木丛和枯树的位置,然后开始设计营地布局。

在地上,他用树枝画出更为详细的规划图,一边画一边向黑子解释,仿佛这个忠实的伙伴真能提出建议似的。

“主庇护所将建在巨石后面,利用山坡挖一个半地下的结构,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隐蔽。”城城画出一个矩形,“入口朝东,早晨的阳光可以照进去,但又不会直接暴露。”

他继续画着:“周围我们要设置陷阱区,分成内外两层。内层是接近警报装置,外层才是真正的防御性陷阱。”城城的眼睛闪着专业的光芒,“最后,我们要清理出一片警戒区,移除多余的灌木和障碍物,创造视野开阔的地带,作为第一道防线。”

城城的规划既考虑了实用性,也考虑了安全性。他甚至在图中标出了潜在的逃生路线和紧急集合点,这是多年野外生存养成的习惯——总是准备最坏的情况。

规划完成后,城城站起身,伸展了一下身体。接下来的工作将非常繁重,但他已经准备好了。黑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开始的工程,兴奋地叫了一声,尽管腿伤让它无法像往常那样跳跃。

“好了,老伙计,我们开始工作吧。”城城拍拍黑子的头,然后拿起工具,“你先休息,注意周围的情况,有异常就叫我。”

黑子听话地卧下,但头仍然高昂,耳朵竖起,履行着警戒的职责。城城则拿起铲子,开始实施他的规划。第一步是挖掘地洞,这将是最耗时耗力的部分,但也是整个营地的基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林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鸟鸣和不知名动物的叫声,微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森林中,一个人和一条狗开始了建立新家的工程。

第三节:建造庇护所

城城选择从挖掘地洞开始,这是建造庇护所中最基础也是最费力的一步。他脱下外套,只穿着一件汗衫,肌肉在阳光下显得结实有力。多年的野外生活让他的身体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虽然不再年轻,但耐力和力量都不逊色于年轻人。

他首先清理了选址区域的表面植被,小心地将一些可能有用的植物移开,而不是简单地破坏。这是城城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取所需,用其所取。

然后,他拿起铲子,开始挖掘。铲子切入泥土,发出沉闷的声响。土质比预期的要硬一些,含有不少石块,但这并没有让城城气馁。他节奏稳定,不急于求成,保持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挖出的泥土被堆放在右侧,逐渐形成一道矮墙。城城有意这样做,这堵土墙将来可以作为额外的屏障。他不时停下来检查土壤的结构,确保挖掘的洞壁不会坍塌。

黑子卧在不远处,看着主人工作,耳朵不时抖动,捕捉着周围的声音。它的存在让城城感到安心,在野外,有一条训练有素的犬只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和耳朵。

挖掘工作持续了几个小时。城城汗流浃背,但进展显着。一个深约二米,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五的地坑已经初具规模。这足够他和黑子躺下休息,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中午时分,城城停下来休息和进食。他分享了一些肉干和水给黑子,自己则吃了一些干粮和坚果。休息时,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完善心中的设计,计算着需要的材料和接下来的步骤。

下午,挖掘工作完成后,城城开始制作框架。他走到那棵倒下的枯树旁,用手斧砍下较直的枝干。斧头落下的声音在安静的森林中回响,惊起了一些附近的飞鸟。

城城选择的是那些已经死亡但尚未腐烂的树枝,它们既保持了一定的强度,又不会太重。他将这些树枝拖回营地,然后开始搭建框架。

框架采用简单的“A”字形结构,一端倚靠在巨石上,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城城用随身携带的绳子和自制的藤蔓绳将主要支点牢牢固定。他测试了结构的稳定性,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铺设屋顶。城城先铺上一层大的树叶和蕨类植物作为底层,这些材料可以防止细小的泥土落下。然后他添加了一层干草作为保温层,最后覆盖上一层泥土作为防水层。每一层都被仔细压实,确保不会轻易被风吹走或被雨水冲垮。

屋顶的坡度被精心计算,既能有效排水,又不会太陡而影响结构稳定。城城甚至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屋檐延伸,可以在下雨时防止雨水流入地洞内部。

完成外部结构后,城城开始布置内部。他在角落用石头砌了一个简易的“壁炉”,并巧妙地将烟囱引向庇护所外。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壁炉,而更像是一个小火塘,可以在必要时生火取暖或烹饪,同时确保烟雾不会在庇护所内积聚。

地洞的地面上,城城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干草,形成柔软的床铺。他特意选择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草类,这种草能够驱赶一些昆虫。在床铺的一侧,他为黑子准备了一个小窝,比周围略高,更加柔软舒适。

庇护所入口处,城城用剩下的木材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门框,然后用自己的防水布做成可移动的门帘。白天可以卷起通风,晚上则可以放下保温防虫。

当夕阳开始西下时,庇护所已经基本完成。城城站在外面,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它并不华丽,甚至很简陋,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正是城城想要的效果——低调,隐蔽,安全。

他走进庇护所内部,空间虽然不大,但足够他和黑子舒适地待着。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干草和树叶的气味,有一种原始而安心的感觉。从内部看出去,通过门帘的缝隙,可以看到外面的一小片森林和逐渐变暗的天空。

“怎么样,老伙计,我们的新家还不错吧?”城城对黑子说,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黑子小心地走进来,在自己的窝里转了几圈,然后满意地躺下,发出舒服的叹息声。它的认可让城城感到欣慰。

庇护所完成了,但这只是营地的核心部分。接下来还需要设置防御陷阱和警戒系统,才能真正保证安全。城城知道,在野外,一点疏忽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他走出庇护所,看着逐渐落下的夕阳,决定明天再继续其他工作。今晚,至少他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休息了。

第四节:陷阱与捕兽器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城城就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经过一夜的休息,黑子的状态明显好转,虽然腿伤仍未痊愈,但已经能够较为自如地行走。

早餐后,城城开始着手设置营地周围的陷阱和警戒系统。这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之一,多年的狩猎和野外生存经验使他掌握了各种陷阱的制作技巧。

他首先规划了陷阱的布局。以庇护所为中心,向外分成三个区域:最内层是警戒区,中间是防御性陷阱区,最外层是预警区。这种分层设计确保了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又不会因为过于密集的陷阱而影响自己和黑子的活动。

城城选择的第一个陷阱点是营地左侧的小径。这是一条野生动物常走的路径,虽然不宽,但明显能看到被踩踏的痕迹和一些足迹。他决定在这里设置一个尖桩陷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