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黎明的到来(2/2)
先用铲子挖出一个深约一米五,宽约一米的坑。这项工作比昨天挖掘庇护所要轻松一些,但依然需要体力。坑挖好后,城城选择一些直而结实的树枝,用刀将它们的一端削尖,制成尖桩。这些尖桩被牢牢地固定在坑底,尖头向上。
然后,他制作了一个巧妙的伪装覆盖。用较细的树枝交叉铺在坑口,上面覆盖大片的树叶和泥土,使其与周围地面无异。城城仔细测试了伪装的稳定性,确保它能够承受小动物的重量而不会塌陷,但较大的动物或人踩上去就会掉入坑中。
“这个陷阱主要是为了防御大型动物,”城城对黑子解释,同时小心地在陷阱周围做上只有自己能识别的标记,“尤其是像昨晚那种野猪。”
黑子似乎理解这个地方的危险性,小心地绕开陷阱区域。
接下来,城城开始制作绊线触发装置。他选择营地右侧的灌木丛边缘,这里比较隐蔽,是动物可能悄悄接近的路线。
他用收集来的藤蔓制作绊线,这些藤蔓强韧而有弹性,非常适合做触发装置。绊线被设置在离地面约十厘米的高度,几乎看不见,但足够绊倒经过的动物。绊线连接到一个简易的弹射装置上——一根被压弯的弹性树枝,上面绑着削尖的木刺。
一旦有动物触发绊线,被压弯的树枝就会弹起,带动木刺射向目标。虽然不足以杀死大型动物,但足以造成伤害并发出警告。
城城设置了几个这样的装置,分布在不同的方向。每个装置他都仔细调整,测试灵敏度,确保既不会因小动物而误触发,又能在有真正威胁时及时反应。
对于小型动物,城城设置了几个简易套索。这些不是用于防御,而是为了获取食物。他用柔韧的藤蔓编织成圈套,设置在兔子等小动物常出没的地方。套索的位置和大小都经过精心计算,以确保能够捕捉到猎物而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最后,城城着手建立警戒系统。他在营地周围选择了几处关键点,挂上了自制的“风铃”——用细线串起一些小贝壳和石子,挂在树枝上。一旦有风吹草动,这些风铃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提供早期预警。
他还设置了一些简易的警报装置:在接近地面的高度拉上细线,线上系着小铃铛;在一些可能被踩踏的地方放置干树枝,踩上去就会发出断裂声;甚至利用某些特殊植物的特性,当被触动时会发出特殊的气味警告。
所有这些装置,城城都在自己的地图上详细标记,并教黑子识别危险区域。黑子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通过主人的语气和重复的训练,学会了避开那些有标记的地方。
完成所有这些工作花了大半天时间。当夕阳再次西下时,营地已经被一层无形的安全网络所保护。城城站在庇护所门口,看着自己的作品,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
这些陷阱和警报系统不仅提供了物理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在野外,恐惧和焦虑往往比实际的危险更加致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营地,能够让人的心态保持稳定,这对于长期野外生存至关重要。
城城知道,这些陷阱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而且随着时间和天气变化,可能需要调整甚至重新设置。但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晚,城城睡得格外香甜。虽然地面坚硬,空间狭小,但知道周围有自己的防御系统,让他能够放松警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休息。黑子也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安全感,偎依在主人身边,呼吸平稳而深沉。
在梦中,城城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营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荒野之家。
第五节:森林的馈赠
第二天,城城将注意力转向了生存的另一个关键方面:食物和资源的获取。庇护所和安全系统固然重要,但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长期生存仍然无法维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冠,城城就带着黑子开始了新一天的探索。他小心地避开自己设置的陷阱,沿着一条自己标记的小径向小溪方向前进。
黑子的伤已经好了很多,虽然仍然有些跛,但已经能够较为正常地行走。城城仍然小心地控制着步伐,确保不会让黑子过度劳累。
森林在清晨显得特别活跃。各种鸟类的鸣叫声不绝于耳,小动物在灌木丛中穿梭,偶尔可以看到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城城的感官全部打开,不仅用眼睛观察,也用耳朵倾听,用鼻子嗅闻,捕捉着森林提供的各种信息。
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几种可食用的蘑菇。在一棵倒下的朽木上,生长着一簇簇肥美的平菇;在潮湿的地面上,有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城城小心地采摘这些蘑菇,只取成熟的部分,留下幼小的继续生长。他深知在野外采集的原则:永不取尽,总是留有余地。
“看,黑子,”城城展示着收获的蘑菇,“今晚我们可以有蘑菇汤了。”
黑子好奇地嗅了嗅蘑菇,似乎不太感兴趣,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地方。
继续前行,城城发现了一些野莓丛。大多数莓果还未成熟,但有一些早熟的品种已经可以食用。他品尝了几颗,酸涩中带着甜味,富含维生素。他小心地采集了一些,准备作为食物的补充。
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城城始终注意着潜在的药物资源。他认出了一些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以消炎止血的车前草,能够缓解疼痛的柳树皮,还有几种能够驱虫的芳香植物。这些都被他小心地收集起来,添加到自己的草药包中。
到达小溪边时,城城先让黑子喝水休息,自己则检查前一天设置的鱼篓。这是用柔韧的树枝和藤蔓编织的简易笼子,入口设计得只能进不能出,放在溪流较缓的地方。
令他高兴的是,其中一个鱼篓中有动静。拉起来一看,里面有两条不小的溪鱼,还在活蹦乱跳。城城满意地笑了,今晚的晚餐有了蛋白质来源。
“好收获,黑子。”城城对狗说,黑子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喜悦,尾巴摇得欢快。
在返回营地的路上,城城还收集了一些其他资源。他砍了几根直而结实的树枝,可以用来制作工具或武器;收集了一些树皮纤维,可以用来编织绳索;还发现了一处黏土沉积,挖了一些质地细腻的黏土,准备用来制作简单的容器或修补庇护所。
回到营地后,城城开始处理收集到的资源。鱼被清理干净,用树枝穿起来准备烤制;蘑菇和莓果被分类放好;药用植物被小心地处理保存。
黏土被他加水揉捏,制成几个简单的碗状容器,放在火边烘烤硬化。这些容器粗糙但实用,可以用来盛放食物或水。
城城还用收集到的树枝制作了几个新工具:一个更长的狩猎矛,一个用来挖掘的木铲,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弓架。他的双手灵巧而熟练,几乎不需要思考,动作流畅自然,仿佛这些技能已经融入他的血脉。
下午,城城开始整理营地,将收集到的资源有序存放。食物被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工具挂在庇护所内壁上,药物资源被小心包好。一切都井井有条,体现着他多年的野外生存经验。
在工作的间隙,城城不时检查周围陷阱和警报系统的情况,做一些小的调整和维护。他发现有一个绊线装置被小动物触发,重新设置好;还有一个尖桩陷阱的伪装需要加强,他也及时进行了修补。
夕阳西下时,城城点起一小堆篝火,开始准备晚餐。鱼被烤得外焦里嫩,蘑菇煮成的汤散发着香气,再加上一些野莓作为餐后水果,虽然简单,却是一顿营养均衡的晚餐。
他与黑子分享着食物,看着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一刻,城城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和平静。森林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慷慨地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一切。
他知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营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物储备需要增加,冬季的来临也需要提前准备。但此时此刻,坐在自己建造的庇护所前,与忠实的伙伴分享着森林的馈赠,他感到无比充实。
夜幕降临,星空在树冠间隙中闪烁。远离城市的光污染,这里的星空格外清晰明亮。城城辨认着熟悉的星座,感受着自己与这片森林、与自然世界的连接。
在这一刻,他不再是城市中那个迷失方向的城城,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猎人、建造者、生存者。这是他选择的道路,艰难但真实,危险但自由。
第六节:守护与誓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新营地上,为一切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城城坐在庇护所门口,看着这一天努力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成就感。
营地已经初具规模:庇护所虽然简陋但舒适安全;周围的陷阱和警报系统提供了一层保护网;收集到的食物和资源保证了近期的生存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开始有了“家”的感觉。
黑子躺在温暖的草床上,伤口在草药的作用下似乎不再那么疼痛。它偶尔抬起头,看看主人,尾巴轻轻摇动,表达着满足和安宁。经过几天的休养,它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眼中的神采也恢复了往日的明亮。
城城拿起他的猎枪,开始仔细擦拭。这是一把老式步枪,已经跟随他多年,虽然有些旧,但保养得很好,性能可靠。擦拭枪支的过程对城城来说几乎是一种仪式,一种与老伙伴的交流,也是对自身责任的提醒。
每一部分都被仔细清洁和上油:枪管、枪机、扳机、枪托。城城的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冥想。在野外,枪不仅是狩猎工具,更是最后的安全保障。他深知这一点,因此从不疏忽对武器的保养。
夕阳的余晖中,枪械的金属部分反射着温暖的光泽,木制枪托显示出经年使用的痕迹,每一道划痕都有一个故事。这把枪见证了他的许多经历,既是工具,也是伙伴。
擦拭完枪支,城城将它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转向黑子。这条德国牧羊犬已经与他相伴多年,共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在城城最低谷的时候,是黑子的陪伴让他保持了理智和希望。
“黑子,”城城轻声说,手抚摸着狗的头颈,“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黑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轻轻舔了舔城城的手。无需言语,这种默契已经深植于他们多年的共同生活中。
城城望向逐渐暗下来的森林,继续说着,既是对黑子,也是对自己:“我知道这不是理想的地方,远离文明,充满危险。但在这里,我们至少是自由的,不受那些...”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不受那些枷锁的束缚。”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人际关系的复杂、现代社会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被他留在身后。在森林中,生存虽然艰难,但规则简单明了: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存。
“有我在,没人能伤害你。”城城的声音低沉但坚定,这是一个誓言,不仅对黑子,也是对自己立的誓。
夜幕完全降临,星星开始在天幕上闪烁。城城点起一小堆篝火,不是为了取暖或烹饪,更多的是为了心理上的安慰。火焰跳动着,驱散黑暗,也驱散了一些夜间动物的靠近。
他拿出笔记本,借着火光记录这一天的进展和明天的计划。写字的手在火光中投下晃动的影子,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些记录不仅是实用的生存日志,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日记,记录着在野外的所思所感。
完成记录后,城城坐在火堆旁,开始制作一些小型工具:用骨头磨制缝纫针,用树皮编织绳索,用石块打磨切割边缘。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都是野外生存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黑子偶尔抬起头,看看主人,然后又安心地睡去。它的存在让城城感到不那么孤独,而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是在野外生存的重要心理支持。
夜渐深,森林的声音发生了变化。白天的鸟鸣被夜行生物的叫声取代:猫头鹰的咕咕声,远处不知名动物的嚎叫,昆虫的合唱。对这些声音,城城已经习以为常,他甚至能够分辨出哪些是正常的夜间活动,哪些可能表示潜在的危险。
当他最终准备休息时,仔细检查了营地周围的安全措施。陷阱完好,警报系统就位,庇护所隐蔽。一切都很安全。
躺在草铺上,城城回顾着这几天的成就。从最初的紧急扎营,到现在初具规模的营地,进步是显着的。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季节的变化,新的挑战会出现:食物储存、冬季保暖、可能的人员搜寻...
想到这里,城城的眼神变得复杂。他既希望不被找到,能够保持这种自由的生活,又不可避免地感到一丝孤独。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挑战。
黑子在睡梦中轻轻抽动,仿佛在追逐梦中的兔子。城城微笑着抚摸它的背,这种无条件的陪伴和理解是他在人类世界中很少体验到的。
“无论如何,”城城轻声自语,“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我们会继续走下去。”
这是他对未来的承诺,也是对过去的告别。在城市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不再重要,在这里,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日出都是新的机会。
最后检查了一遍猎枪是否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城城闭上了眼睛。睡眠很快降临,深沉而安宁。在梦中,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营地,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一个他和黑子可以称之为自己的地方。
营地外,星空璀璨,银河横跨天际,无数星光见证着这片荒野中一个小小的誓言:一人一犬,相互守护,面对无论何种挑战都将并肩前行。
黎明的到来不再是可怕的未知,而是充满希望的开始。在这片哀牢山的深处,一个新的生活正在慢慢展开,简单,艰难,但真实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