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 > 第173章 风波初现与帝心深测

第173章 风波初现与帝心深测(1/2)

目录

建元六年初夏,襄阳皇城笼罩在一片盛世繁华之下。西域大捷的余威尚未散尽,东海平定的战报又至,帝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鼎盛之势。然而,端坐于宸极殿龙椅之上的林羽深知,盛世之下,暗流涌动。新政的推行、边疆的隐患、宫闱之内的微妙平衡,无不需要他以帝王心术,细致权衡,刚柔并济。

这一日午后,林羽正于宸极殿批阅如山奏章,内侍监满面喜色,趋步入内,躬身禀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太医令方才诊脉确定,东宫、二位娘娘,同时有喜了!

此言一出,林羽执朱笔的手微微一顿,随即龙颜大悦。大乔(莲妃)、小乔(莹妃)出身江东名门,国色天香,自入宫以来,以其绝色容貌与不凡才情,深得宠爱。如今二人同时有孕,不仅是皇室人丁兴旺、国运昌隆之吉兆,更深层次地稳固了与江东旧臣势力的联系,意义非凡。林羽当即下旨:好!天佑我大秦!传朕旨意,厚赏东宫上下,太医署需悉心照料,若有半点闪失,严惩不贷!消息如春风般传遍深宫,表面上一片贺喜之声,然诸位妃嫔心中作何想法,是欣慰、是羡慕、还是暗藏焦虑,则唯有各自知晓了。

喜悦之余,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荀彧联袂求见,神色恭敬中带着几分凝重,奏报新政推行情况。

陛下,诸葛亮轻摇羽扇,沉稳奏道,夷州、琉球移民实边之事,已有进展。内地无地贫民响应者众,已有数万百姓登记在册,首批三千户已乘官船东渡。然……岛民内迁途中,因习俗迥异,背井离乡,于荆州安置点曾有小规模骚动,幸得当地郡守及时弹压安抚,未酿成大祸。

荀彧上前一步,补充道:北疆镇北大将军张飞八百里加急奏报,漠北柔然部落近来活动频繁,似有窥探我边境虚实之举;南疆平南将军吕蒙亦奏,交趾以南丛林之中,发现有可疑人马踪迹,恐与孙权残部或当地土王勾结,其心叵测。

林羽目光微凝,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沉思片刻,决断道:移民实边,乃百年大计,不可因噎废食。然孔明、文若需谨记,重在安抚,缓图同化,官吏选派尤为关键,需择仁厚干练者任之,避免激化矛盾。边疆防务,更不可松懈,令张飞、吕蒙加派斥候,广布眼线,加固城防,未有朕的明令,不得擅自出击,但若遇敌来犯,需坚决反击,扬我国威!帝国疆域日扩,这治理的难题与边防的压力,亦如影随形,考验着统治者的智慧。

是夜,月隐星稀,天牢最底层,火光摇曳,映照着林羽玄色龙袍上暗绣的金龙,也映照着他冷峻如冰的面容。周泰、凌统二人被儿臂粗的精钢锁链牢牢缚于刑架之上,虽伤痕累累,皮开肉绽,却仍梗着脖子,目光桀骜不屈,满是血丝的眼中透着一股败军之将的疯狂与绝望。

周泰、凌统,林羽开口,声音在幽暗潮湿的牢房中冰冷地回荡,不带一丝情感,尔等孤悬海外,犹如无根浮萍。若无内地源源不断之钱粮供给、机密情报支撑,安能于夷州、琉球苟延残喘至今?说!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周泰闻言,猛地抬起头,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狂笑道:昏君!休要在此假仁假义!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我周泰要是皱一下眉头,便不是好汉!想从爷爷口中掏出一个字,痴心妄想!

凌统亦嘶声力竭地附和:成王败寇,何须多言!今日之败,乃天不助我!要吾等攀诬他人,休想!

林羽眼中寒光一闪,耐心耗尽,对身旁如铁塔般矗立的许褚漠然道:仲康,去将他们的母亲、妻妾、女儿、姐妹,凡有牵连之女眷,不拘老幼,全部带来。

片刻后,牢房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与压抑的哭泣声。许褚率虎卫押解着数十名女眷入内,顿时,哀嚎声、求饶声、孩童惊恐的啼哭声撕裂了牢房的死寂。周泰那年迈的母亲见到儿子血肉模糊的惨状,惨叫一声,几乎晕厥过去;凌统尚且年幼的女儿吓得小脸煞白,紧紧抱住母亲的腿,哭声撕心裂肺。

林羽目光扫过这群惊恐无助的女子,语气却冰冷得如同万载寒铁:朕,最后问一次。主使何人?若再不招认,尔等九族女眷,立毙于此!

面对至亲的恐惧与绝望,听着骨肉至亲濒死的哀鸣,周泰、凌统这两位沙场铁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周泰虎目含泪,仰天发出一声野兽般的悲嚎,嘶声道:是……是孙权!是孙仲谋啊!是他……是他屡次遣心腹密使联络,供给钱粮军械,命我等据岛抗秦,以待天时……凌统亦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瘫软在地,泣不成声,在早已备好的供状上按下了血手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