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小镇炊烟米其林 > 第102章 研究食珍

第102章 研究食珍(2/2)

目录

一时间,后厨鸡飞狗跳,人仰虾翻。我和陈默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看着这混乱的一幕,忍俊不禁。陈默甚至还推了推眼镜,冷静地点评了一句:“活体食材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传统技法复原面临的常见挑战之一。”

最后还是陈默看不下去了,指挥小辉和苏琪重点封锁角落和柜底。苏小豆也终于放弃了理论计算,不知从哪个角落找出一个捞金鱼用的细网兜,进行了“物理限制”。在三人的围追堵截下,这场“虾兵蟹将”的大逃亡才总算平息下来。

苏琪累得气喘吁吁,头发都有些散乱,看着重新被归拢到盆子里、依旧活力不减的虾们,忿忿地抹了把汗:“这些家伙,比当年我奶奶教我时那锅怎么调都差一点意思的卤水还难搞!”

经过这番波折,试验总算得以继续。严格按照《林氏食珍》记载(结合了王老爷子和林爸的一些模糊记忆补充),配置好复杂的香料酒液,将依旧活蹦乱跳的虾浸入其中,密封保存。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二十四小时后,我们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打开了密封罐。一股复合着醇厚酒香、药料清香和虾肉鲜香的独特气味弥漫开来。取出几只品尝,虾壳很容易剥离,虾肉果然呈现出一种近乎半透明的凝脂状,入口冰凉弹牙,花雕的醇厚酒香与陈皮的甘香、当归的微苦、枸杞的清甜层层铺开,回味悠长而温和,完全没有普通醉虾那股冲鼻的酒气。

“成功了!”苏琪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就是这个感觉!温润!复杂!有层次!”

然而,喜悦之余,现实问题也摆在眼前。这古法醉虾味道虽好,但制作周期长达两天,对虾的鲜活度要求极高,失败风险大,根本无法作为常备菜品供应。最终,我们决定将其作为需要提前三天预定的“隐藏菜单”或特殊节日的限量特供。

苏琪倒也不气馁,拿出她那个封面画着卡通厨师的小本本,认真地记录下这次试验的配方、流程、优缺点,嘴里还嘀咕着:“失败是成功之母!至少我们验证了古法在风味层次上的优势。下次可以试试能不能简化流程,或者……把这种复合香料的思路,借鉴到其他的冷盘或者甚至热菜里去?”

这种将古籍智慧与现代经营理念结合的思考,让我看到了她真正的成长。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大胆地将“忆奶奶卤味”的香料逻辑,与《林氏食珍》里记载的一些宫廷卤味技巧进行融合试探。比如,她尝试在卤制猪蹄时,除了常规香料外,还加入了食珍中提到的一种名为“檀香”的少量木料,发现经过长时间卤煮,这檀香竟能赋予猪蹄一种极其幽远、沉静的独特后香,化解了肥腻,让卤味的口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老街坊们吃了这改良版的“檀香卤猪蹄”后,都啧啧称奇,张大爷咂摸着嘴问:“薇薇,小琪,你们这卤味是不是换了新方子?吃着好像更……更透亮了?香味也好像更往鼻子里钻了?”

苏琪得意洋洋,叉着腰宣布:“这叫古今结合,中西……不对,是古今合璧!老祖宗的智慧宝库,咱们得学着用起来!”

这话正好被刚遛弯回来、站在后院门口的我爸听见。他习惯性地哼了一声,板着脸训斥:“瞎折腾!老祖宗的东西是让你们这么胡乱掺和的?步子迈太大,小心扯着裆!”但等他转过身,假装巡视后院时,我却眼尖地看见他偷偷用手捏了一块刚出锅、还烫手的“檀香卤猪蹄”,飞快地塞进嘴里,一边嘶哈着热气,一边眯着眼,嘴角似乎还微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