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价格暴涨(2/2)
“啥?6000元?”沈建国眼睛都直了,抓过算盘重新算,“2500+2400=4900,4900+1100=6000!真、真赚了6000元?”他看着李秀莲,又看了看沈浩,突然笑出声,“咱之前的5000元本金,不仅全收回来了,还多赚了6000元!现在家里有5000(本金)+6000(利润)+1000(应急款)=元了!”
沈浩趴在柜台上,看着父母手里的钱,小拳头悄悄攥紧。他知道,这6000元利润是实打实的,比父母之前三年赚的还多。他伸手抓过一张“大团结”,放在手里掂量着,又递给母亲,嘴里说“存、存”——他记得文档里说要成为“万元户”,现在
元,已经远超目标了。
下午来买洗衣粉的人更多了——粮店的粮价涨了,大家怕日用品也跟着涨,都想着多囤点。100箱洗衣粉很快卖完,李秀莲把最后一张钱放进铁盒子里,长长地舒了口气:“之前总觉得‘囤货’是冒险,现在才知道,跟着政策走,抓住机遇,才能让日子过好。这6000元利润,够咱再盘个摊位,进更多货了!”
沈建国坐在旁边,喝着冰镇绿豆汤,看着铁盒子里的钱,突然感慨:“要是没小浩闹着囤粮,咱哪能抓住这机会?之前我还反对,现在看来,还是孩子的眼光准。以后家里的大事,都得听小浩的。”他伸手摸了摸沈浩的头,“小浩,以后你就是咱家的‘小财神爷’了!”
沈浩抬起头,小脸上满是认真,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粮票——是之前没卖完的,他把粮票递给沈建国,嘴里说“存、钱存银行”。他知道,现在家里有
元,得留一部分存银行,剩下的用来扩摊位、进新货,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把钱全放在家里。
傍晚时分,收摊回家时,胡同里的邻居都围过来,羡慕地问沈家赚了多少。张婶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能赚大钱!当初小浩闹着囤粮,我就跟我家那口子说,沈家这孩子有灵性,肯定没错!现在果然成了‘万元户’,以后可得多带带咱!”
林晓雅也跟着母亲来串门,手里拿着个刚缝好的布偶,递给沈浩:“小浩,你厉害!我妈妈说,你帮家里赚了好多钱,以后我也跟你学算账。”
沈浩接过布偶,心里暖暖的,从口袋里掏出颗水果糖,塞进林晓雅嘴里:“甜、甜。”林晓雅含着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甜!比我妈妈买的水果糖还甜!”
回到家,李秀莲把今天赚的钱和之前的本金、应急款放在一起,又开始算账:“现在总共
元,得留5000元存银行,剩下的7000元,3000元用来盘下隔壁的摊位,2000元给深圳王老板打定金进电子表和蛤蟆镜,2000元留着应急。”
沈建国点点头,又想起什么:“对了,明天我去供销社问问,能不能把隔壁的摊位也租下来,现在咱的货越来越多,五十平米的铺子不够用了。等新摊位盘下来,咱就做个像样的招牌,以后再也不用怕没地方摆货了。”
沈浩坐在炕边,听着父母的计划,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这5000元本金没白费,不仅赚回了6000元利润,还为家里铺好了扩业的路。1988年的价格闯关,就像一场及时雨,浇活了家里的日子,也让父母看到了“跟着政策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