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北方大国的输血泵(2/2)
“现在!整个西伯利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中枢决定,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以及整个叶尼塞河地区作为试点,与我们南方的好朋友合作开发这里的资源矿藏。……”
期间,早已安排好的记者,向谢尔盖委员问了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谢尔盖微笑着一一做了解答,好的,我们继续谢尔盖委员的故事线,看他如何利用南盟的投资,推动西伯利亚特区的建立:
彼得罗夫的“意外”身亡,如同搬走了压在谢尔盖心头最重的一块石头,也暂时震慑了考察团内其他潜在的异见者。
谢尔盖迅速巩固了对考察团的绝对控制,接下来的视察行程变得异常“高效”和“顺利”。
在精心安排的路线和汇报中,谢尔盖向南盟随行的“技术顾问”充分展示了西伯利亚令人咋舌的资源禀赋——不仅仅是已探明的油气,还有储量惊人的铜、镍、稀土、钻石以及广袤的原始森林。
同时,他也“坦诚”地揭示了开发面临的巨大困境: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设备陈旧,资金极度匮乏,气候环境恶劣。
考察结束,一份厚达数百页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综合评估及开发建议报告》被迅速整理出来,由谢尔盖亲自带回莫斯科。
与报告一同抵达克里姆林宫的,还有南盟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一份“合作意向书”,其内容让陷入财政焦灼的北苏高层呼吸都为之一滞。
南盟提出,愿意在前次萨哈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史诗级”的升级:
1.一次性支付一笔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储备认购款”,用以购买西伯利亚多处巨型油气田及关键矿产的“地下储量期权”。
2.承诺投入巨资,帮助北苏在西伯利亚建立“能源与矿产综合开发特区”,特区享有特殊的财税和政策优惠,由北苏主导行政管理,南盟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
3.特区产出的一部分资源,将优先并以优惠价格供应北苏本土,确保其战略需求。
4.提供一系列北苏急需的、非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转让,包括改善民生的农业技术、医疗技术和部分基础工业技术。
这份意向书,像一块巨大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奶酪,摆在了饥饿的老鼠面前。
它所承诺的巨额现金,能立刻填补国库的空虚,维持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
它所描绘的特区蓝图,似乎能解决西伯利亚发展的顽疾,甚至成为北苏经济起飞的新引擎;
它所提供的技术,更是缓解国内矛盾、提升民生的及时雨。
克里姆林宫内,争论异常激烈,但基调已经改变。
“这是赤裸裸的经济侵略!这是在给我们套上黄金的枷锁!”有保守派官员发出警告。
“但我们有选择吗?”
更多的人持务实的态度,
“没有这笔钱,我们的军队拿不到新装备,我们的工人领不到足额工资,甚至粮食供应都可能出问题!至于特区,主权在我们手里,他们只是出钱出力,我们有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