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绣样新奇难蔽体,银钱未至祸先萌(1/2)
崔娘子事件的失败,像一盆冷水,将沈清辞初次试验成功的喜悦浇得透心凉。
但她并未就此一蹶不振。
属于“陆铮”的那份偏执和不服输的劲头,反而被激发了出来。
越是困难,她越是想证明自己能行。
胭脂之路暂时走不通,风险太大,容易留下痕迹。
她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最初的想法——改良绣样。
这一次,她吸取教训,决定采取更隐蔽、更分散的方式。
她不再寻找一个集中的“合作者”,而是打算利用柳嬷嬷多年来在府外积攒的、极其有限的人脉,将不同的环节拆分开来。
她熬了几个夜晚,结合《百工辑要》中的纹样构图原理和自己现代的审美,设计出了几幅既新颖别致、又不至于过于惊世骇俗的绣样图:
将缠枝莲纹与几何光影结合的花边,模仿水墨晕染效果的渐变配色牡丹,甚至还有一幅巧妙利用错视原理、让静态蝴蝶仿佛振翅欲飞的帕子图样。
“嬷嬷,”她将画好的图样小心交给柳嬷嬷,“你下次出府,分头去找几个信得过的、但彼此不相熟的人。找一个手艺好、嘴巴严的绣娘,只让她照着样子绣一小块样品,工钱给足。再找一个常往各府邸送东西的婆子,只需她将绣好的样品‘无意间’展示给某些可能感兴趣的内宅丫鬟或嬷嬷看,若有人问起,就说是南边来的新样子,探探口风和价钱。切记,万万不可提及侯府与我。”
她试图将自己完全隐藏在幕后,通过零散的方式测试市场反应,甚至不直接进行交易,只是探路。
柳嬷嬷看着那精妙绝伦的图样,又是欢喜又是忧,但见小姐如此坚持且计划周详,便也只能依言行事。
过程比想象中更慢,也更艰难。
柳嬷嬷年纪大了,出入府邸本就次数有限,每次出去都要绞尽脑汁找借口。
寻找合适的人选需要时间,沟通需要谨慎,传递东西需要避开耳目。
足足过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有点模糊的回音。
那送东西的婆子传话回来,说那幅“振翅蝴蝶”的帕子样品,被某个侍郎家的丫鬟看到,极为喜爱,私下问了几句,愿意出比寻常帕子高五倍的价钱买,但想知道是哪里出的,还有没有其他样式。
消息传回,沈清辞心中一阵激动。有市场!她的设计是有价值的!
然而,还没等她高兴多久,新的麻烦就接踵而至。
先是柳嬷嬷忧心忡忡地回报,那个绣样品的绣娘,被其她嫉妒的绣娘排挤,追问她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么新奇的样子,是不是攀上了什么高枝,言语间颇多打探和酸意。
绣娘吓得不敢再接活,生怕惹祸上身。
紧接着,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那日请安时,继母王氏难得地没有刻薄刁难,反而上下打量了沈清辞几眼,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听说清辞近日很是忙碌,针线功夫大有长进?还琢磨出些新奇花样?”
沈清辞心中猛地一凛,垂下眼睑,恭顺道:“母亲说笑了,女儿愚钝,不过是闲来无事,胡乱描画几笔,不敢称长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