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147章 星火初燃遇逆风

第147章 星火初燃遇逆风(1/2)

目录

“巧艺切磋会”在萧景珩的暗中推动和宓瑶的精心筹备下,于织造局后巷一处闲置的旧库房里悄然开办了。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官员剪彩,只有陈匠人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老伙计,以及十几个通过简单考核、眼神中带着渴望与忐忑的年轻匠人和学徒。

宓瑶没有亲自授课,她坐在角落,如同一个普通的旁听者,观察着,记录着。

起初的几堂课,内容都是最基础的织机调试、丝线辨识、常见染料的特性与搭配。

授课的老匠人起初有些拘谨,但在学员们求知的目光和宓瑶偶尔恰到好处的补充提问下,渐渐放开了,甚至开始分享一些自己摸索多年、未曾载于书册的“独门诀窍”。

课堂气氛从生疏到热烈,年轻的学徒们眼睛发亮,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些被视为“祖传秘方”、“不传之秘”的技艺,竟然可以这样被清晰地讲解讨论。

宓瑶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

她知道,自己播下的这颗“开放交流、技艺传承”的种子,已经开始汲取养分,准备破土。

她谨慎地引入了一些现代的质量管理雏形,比如建议将每次讲习的内容要点、学员提出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形成简单的“工坊笔记”,便于流传和后续参考。

她还鼓励学员之间结对,互相检查织品瑕疵,美其名曰“以他人之眼,查己身之失”。

这些细微的改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圈圈涟漪。

年轻匠人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工坊里讨论技术的声音多了起来,甚至有人开始尝试将讲习中学到的新思路,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然而,正如萧景珩所预料的,变革的阻力很快便显现出来。

首先是织造局内部一些资历老、思想保守的匠头和吏员。

他们习惯了固有的模式和权威,对于这种打破师徒壁垒、公开技艺的“切磋会”极为不满。

有人私下议论:“手艺是吃饭的本钱,都教给别人,我们吃什么?”

“一个女人家,懂什么织造?不过是仗着殿下的势,胡搞乱搞!”

甚至有人暗中使绊子,比如在分配活计时,故意给参加了讲习的学徒安排最繁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者克扣他们的物料份额。

接着,风声也传到了江宁本地一些与织造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绸缎商和染坊主耳中。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旨在提升底层匠人技艺的模式,长远来看,可能会动摇他们依靠技术壁垒和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基础。

几家大的商号联合向织造局施压,暗示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会影响“贡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

这日,宓瑶正在旧库房内与陈匠人商讨下一期讲习的内容,王主使带着两名面色不善的吏员找了过来。

“宓匠师,”王主使脸上带着为难的笑容,语气却不容置疑,“这‘切磋会’开办以来,局内颇多物议啊。匠人们心思浮动,耽误了正经差事,上面所需的贡品进度已然受了影响。您看……是否暂且停一停,待局面稳定些再说?”

陈匠人脸色一变,想要争辩,被宓瑶用眼神制止。

宓瑶神色平静,放下手中的笔记,看向王主使:“王主使,讲习所用皆是工余时间,并未占用织造公务。至于贡品进度,”

她拿起旁边一本刚刚整理好的、记录着近期因采用新染料和校验方法而提升效率的简册,“据我所知,近半月来,丙字坊的织锦次品率下降了两成,染坊的返工率也减少了近一成半。这难道不是‘切磋’带来的实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