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悬颅烽火召龙旗(2/2)
“两条命线。”陈琅声音如同冰片划过铁甲,在狭小的空间里激起一阵寒意,“一线赴晋阳,只呈赵匡胤:‘代州危若悬卵,契丹三万主攻,暗伏后续不下五万。火油将罄,精铁耗尽。’记住,要让他看见你肋下的铜筒是从血里挖出来的,告诉他,这是杨业将军亲手封的信。”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另外三人:“另两线分赴汴梁——第一条命,闯枢密院北曹门!将此物呈交王枢密案前!”一枚极轻薄的玄铁令牌掷出,令牌边角赫然嵌着半枚断齿——那是李甫之前生擒契丹斥候时,对方拼死咬断的门牙!令牌背面用针尖刻出的契丹小字,正是那斥候吐露的粮道机密:“黄花岭藏粮,守将耶律沙嗜酒,夜必饮三斗”。
“第二条命,”陈琅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在最后那名武卫的耳边,“撞西华门,不惜粉身入宫!向陛下口传此二字——悬颅!”
悬颅!这两个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将会在枢密院北曹和紫宸宫中炸响。这是最为紧急的绝命密语,它的出现意味着军情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玉石俱焚的绝境,唯有御前亲裁才能定夺!
这个密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传首九边”典故,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当年安禄山叛乱时,潼关守将曾用过这两个字来传递紧急军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五个人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叩首,表示对这一密语的敬畏和重视。然后,他们迅速采取行动,用黑灰混血涂抹在裸露的手和脸上,使得自己的肤色与鞑靼人毫无二致。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的身形如同鬼魅一般,倏然闪入了一条塌了半边的砖道阴影之中。他们的动作轻盈而敏捷,宛如狸猫一般,没有发出丝毫声响。
一刻钟后,代州东南塌陷的水门泥沼里浮起几串微小的气泡,五条水蛭般的身影贴着冰河淤泥滑入城外污黑的护城河——那里漂浮着数百具契丹兵的尸体,他们将借着这层“掩护”,顺流而下,奔向各自的命运终点。
陈琅站在城头,目送他们消失在浑浊的冰水中。他知道,这五人能活着抵达目的地的,恐怕不足半数。
但他别无选择,代州的血快流干了,杨业的破虏刀再利,也挡不住五万契丹铁骑的轮番冲击。他需要援军,需要那面能号令天下的龙旗,哪怕代价是用这些年轻的生命做引线。
杨业走到他身边,破虏刀的刀鞘轻轻撞了撞他的肘弯:“他们能活几个?”
“不重要。”陈琅望着南方,那里的天际线被厚重的云层覆盖,“重要的是,‘悬颅’两个字,必须穿云而过。”
风卷着城头的霜气掠过,两人的衣袍猎猎作响。远处,契丹营的号角声隐约传来,带着几分试探的意味。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远方,五条血线正穿过冰封的河道、险峻的关隘、茫茫的雪原,向着不同的命运终点潜行——他们的血肉之下,藏着代州最后的生机,也藏着足以震动天下的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