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73章 朝议定策分疆土 君臣相契谋江南

第173章 朝议定策分疆土 君臣相契谋江南(2/2)

目录

石守信还想再说,却被赵匡胤拉住——他知道,柴荣已拿定主意,再争只会惹恼皇帝。朝议结束后,大臣们陆续散去,柴荣却留下柴贵与陈琅,去了行在的暖阁。

暖阁里燃着炭火,柴荣亲手给两人倒茶:“皇弟,你去闽地,记住四个字‘谦听慎用’——苏明远虽出身寒门,却懂民生,他的建议要多听;清剿残部时,能招降就别赶尽杀绝,闽地百姓怕打仗,别再让他们遭罪。”

柴贵点头:“臣记住了。只是……殿前司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有朕在,他们不敢乱来。”柴荣看向陈琅,语气缓和了些,“陈卿,江南的利权全交皇商司,你压力不小。魏仁浦推均田、李谷搞海贸,都需要皇商司支持,粮种、盐、铁器,一样都不能少。”

“陛下放心。”陈琅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皇商司已在江南设了二十个惠民仓,粮种储备充足;泉州港的码头正在扩建,海贸的税银下个月就能入库,足够支撑三巡抚司的开支。只是……”他顿了顿,“吴越的元德昭,虽为副使,却掌着吴越旧臣的人脉,李谷宰相年纪大了,恐难完全掌控,臣想派几个影士赴杭州,暗中协助李宰相,防吴越旧臣生乱。”

柴荣点头:“准了。影士的事,你全权负责。朕要的不是‘表面安定’,是‘根基稳固’——江南是大周的粮仓,绝不能出岔子。”

柴贵看着兄长与陈琅议事,忽然插了一句:“臣去闽地后,想先去漳州看看。陈总掌事说闽地多山,适合种荞麦、粟,臣想亲自去试试,看看梯田怎么开垦。”

陈琅笑着点头:“柴将军有这份心,闽地百姓有福了。苏明远已从江南调了种子,等将军到福州,咱们就能立刻动手。”

夜色渐深,暖阁的炭火映着三人的身影。柴荣看着幼弟的意气风发,看着陈琅的沉稳周全,忽然觉得,江南的安定,或许比他想象中更快。他想起当年在代州,与赵虎、陈琅一起查私盐的日子;想起金陵破城时,杨延昭的陌刀营血染城墙;想起如今分疆治理,君臣同心——大周统一天下的路,终于走得稳了些。

“好了,时候不早了。”柴荣起身,拍了拍两人的肩,“陈卿回去准备皇商司的事,皇弟明日就赴福州——记住,江南的事,你们多沟通,别让朕操心。”

陈琅与柴贵躬身告辞,走出暖阁时,月光正洒在庭院的槐树上。“陈总掌事,”柴贵忽然停下脚步,语气带着真诚,“往后闽地的事,还要多靠你指点。”

“柴将军客气了。”陈琅笑着说,“咱们都是为了大周,为了江南百姓。只要同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两人并肩走出行在,远处的侍卫亲军营地里,传来士兵操练的呐喊;金陵城内的惠民盐铺前,还有百姓在排队买盐,灯火映着他们的笑脸。陈琅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朝议上的争执、殿前司的不满,都抵不过百姓的安稳——只要江南能定,再大的压力,他都能扛住。

而暖阁里,柴荣仍站在窗前,望着江南的方向。他拿起桌上的《江南治理策》,上面是陈琅写的“三年之内,江南粮产量翻番,盐利覆盖荆楚开支”的承诺。皇帝的指尖划过那些字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相信陈琅,也相信柴贵,更相信大周的未来,会在这些人的手里,变得越来越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