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脉气同源(1/1)
溪脉村的光稻秸秆还在晒谷场泛着淡金,村口的石桥就被一串急促的脚步声踩得发颤。邻村石溪村的村长福伯领着三个村民,裤腿沾着泥点,怀里抱着捆蔫黄的稻苗,刚过石桥就朝着阿禾家的方向喊:“阿禾老弟!快救救我们的光稻!”此时阿禾正和小穗在整理老周的笔记,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片压平的星花花瓣,笔记最新一页是阿禾补记的光稻种植心得,旁边画着小穗涂鸦的星花。
“这是咋了?”阿禾迎上去,指尖刚碰到稻苗叶片,就觉出异样——光稻特有的星花纹路黯淡无光,根系虽没腐烂,却少了溪脉村光稻的淡金光泽。福伯抹着汗解释:“按你们给的法子种的,土壤酸碱度、灌溉时间都一样,可长到半尺高就开始蔫,晶锐先生给的扫描仪显示,深脉节点能量弱得很,光稻根系吸不上力。”小穗凑过来,把紫檀木牌贴在稻苗上,牌上星花光纹闪了闪,稻苗叶片竟短暂亮了下,又迅速黯淡。
“是脉气不通。”阿禾突然想起老周笔记里夹着的半张残纸,上面写着“溪脉独得老樟引脉,邻村需寻引源之法”。他翻出残纸递给林夏,林夏立刻通过深脉网络调取石溪村的地质数据:“果然!石溪村地下有深脉分支,但被一层厚达三米的岩层挡住了,能量没法传到地表,不像溪脉村有老樟根系扎透岩层引脉。”晶锐的能量波动带着思索,他调出光稻根系三维图:“根系能感知脉气却够不着,得造个‘脉气引管’,把地下能量导上来。”
叮铃立刻打开机械臂的储物舱,取出块半透明的能量板:“这是‘永恒回响号’备用的脉能传导板,能吸收地下节点能量,但需要媒介激活——老周先生的笔记里说‘同源之物可引脉’,溪脉村的晶体残片带着本地脉气,正好能用。”小穗突然举起手里的晶体残片:“用我的!它能和光稻共振,也能和木牌上的星花共振!”阿禾看着残片上淡淡的能量光晕,想起这是“深脉之子”当年送的,确实是连接深脉的关键媒介。
去石溪村的路上,悬浮车穿过晨雾,小穗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连绵的稻田。林夏给她讲星尘传来的消息:“‘永恒回响号’把光稻种子交给星脉行者后,他们试着和母星的‘光根草’套种,没想到两种植物的根系缠在一起,脉气更强了。星尘老师说,这就是共生的‘弹性’,不是照搬,是找彼此的契合点。”小穗似懂非懂地点头,把晶体残片贴在车窗上,窗外的雾气竟泛起细碎的金纹,像深脉光纹在地面流淌。
石溪村的光稻田果然透着股萎靡,稻苗叶片发灰,只有靠近村西老井的几株稍显精神。晶锐用扫描仪探了探岩层厚度:“岩层虽厚,但有裂缝,咱们把传导板嵌进裂缝,再用晶体残片做‘引头’,就能把脉气导到地表。”叮铃从悬浮车搬下设备,机械臂精准地在岩层上钻开小孔:“传导板要斜着嵌,角度和溪脉村老樟根系的倾斜度一致,老周笔记里记着这个角度最利于脉气流动。”
阿禾则带着村民挖沟,沟深正好到岩层裂缝处,沟底铺着晒干的樟枝——这是老周笔记里的“脉气垫层”,樟枝的木质纤维能辅助传导脉气。小穗蹲在老井旁,把晶体残片放在井沿的青石上,残片突然泛起红光,井水里竟映出细小的深脉光纹:“爷爷!井里有脉气!”阿禾凑过去一看,老井的井壁果然有细小的裂缝,脉气正顺着裂缝往上冒,只是太微弱没法滋养稻田。
安装传导板时出了点小意外,传导板嵌进岩层后,能量指示灯只亮了一半。晶锐的扫描仪显示,裂缝里的泥土堵塞了部分传导通道,可岩层太硬,没法再挖。小穗突然跑回沟边,捡起根光稻秸秆,蘸着井水塞进裂缝:“用这个!光稻秸秆能传脉气!”林夏愣了下,立刻用扫描仪检测:“秸秆纤维里有残留的脉气通道,真的能辅助传导!”阿禾笑着点头,这法子老周笔记里提过“草木为脉媒”,没想到小穗凭直觉悟了。
当小穗把晶体残片按在传导板的凹槽上时,整个稻田突然泛起淡金光晕。残片的红光顺着传导板渗入岩层,又顺着光稻秸秆的纤维蔓延,裂缝里的泥土竟被脉气冲开,传导板的指示灯瞬间全亮。稻苗的叶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金亮,星花纹路重新闪烁,风一吹,稻苗轻轻晃动,像在回应小穗的动作。福伯激动得直抹眼泪,攥着阿禾的手:“这就是老周先生说的‘共生’吧?不是你们帮我们,是咱们的地、你们的法子、孩子的残片,凑在一起才成!”
解决完石溪村的问题,回到溪脉村时,村口围满了人。老木匠举着个刚雕好的木盒跑过来,盒子里是新刻的星花图腾:“阿禾你看!雕像发光了!”众人赶到村东头的雕像前,只见老木匠雕的“祖孙持稻”雕像,底座竟泛着淡金光纹,与石墙上的深脉光纹、田埂里的光稻形成共振。林夏的全息投影仪突然亮起,星尘的影像出现在空中:“阿禾叔,是‘永恒回响号’传来的脉气波动!星脉行者的光稻和咱们的光稻共振了,激活了各地的深脉微节点!”
屏幕上切换到星脉行者母星的画面:绿色的光根草缠绕着光稻根系,形成金色的能量网,地面的光纹与溪脉村的光纹完全同步。铁砧的机械臂出现在画面里,手里举着束光稻:“阿禾叔,小穗!星脉行者发现,光稻的脉气能激活沉睡的深脉节点,他们要派使团来地球,专门学习稻田共生技术!”小穗突然指着雕像顶端,那里竟浮现出小小的星图投影,和“夜光绘卷”的缩影一模一样。
接下来的半个月,溪脉村成了“共生种植示范地”,周边十几个村庄的村民都来学习,阿禾把老周的笔记抄了几十份,每份都夹着片光稻叶片做书签。林夏在村里办了“深脉共生学堂”,晶锐教大家用简易扫描仪检测脉气,叮铃则改造了小型能量导管,方便村民使用。小穗成了“小老师”,教其他孩子用晶体残片和光稻“沟通”,孩子们的笑声和光稻的叮当声混在一起,成了溪脉村新的晨曲。
星脉行者使团抵达那天,溪脉村的光稻刚迎来第二季抽穗。使团成员是三个绿色光形的“星脉行者”,他们刚落地就飘到光稻田里,绿色的光手轻轻触碰稻穗,光稻的星花纹路立刻亮了起来,与他们身上的光纹共振。领头的绿芒弯腰捡起根光稻秸秆,能量波动带着惊叹:“在母星时只感知到脉气,没想到在这里,脉气里有土地的温度和人的气息。”
欢迎仪式设在晒谷场,老木匠用樟木和光稻秸秆雕了个双联图腾,一边是溪脉村的稻田,一边是星脉行者的光根草原,中间刻着深脉光纹。阿禾把老周的笔记送给绿芒:“这是我们祖辈的经验,共生不是技术,是把彼此放在心里。”小穗则把自己刻的星花木雕送给绿芒的随行孩童,木雕的星花与孩童身上的光纹共振,泛起淡淡的金光。
当晚,《共生童声》的旋律再次在晒谷场响起。小穗和星脉行者的孩童一起演奏,小提琴的柔美混着光形孩童的能量吟唱,晶锐的晶体乐器和叮铃的数据流键盘伴奏,阿禾和绿芒坐在田埂上,看着光稻的星花与天上的星图连成一片。绿芒突然说:“我们母星的古籍里写着,宇宙的第一缕脉气,是从一粒种子发芽时产生的。”阿禾点点头,摸着怀里的紫檀木牌,牌上老周和小穗的刻痕在月光下泛着光。
深夜,小穗睡不着,跑到雕像旁。雕像的底座还在发光,她把晶体残片放在雕像的孩童手掌里,残片突然融入雕像,雕像的眼睛竟泛起红光,与天上的“永恒回响号”航行灯遥相呼应。阿禾悄悄站在她身后,听见她轻声说:“老周太爷爷,光稻开遍好多地方了,星脉行者也来啦。”雕像的光纹突然闪烁,像在回应她的话。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发现,光稻田里的星纹蝶多了好几倍,它们围绕着雕像飞舞,翅膀上的星纹与光稻的星花、天上的星图形成共振。林夏的全息投影仪传来“永恒回响号”的最新消息:银河系边缘的新发现,那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稻田,脉气波动与溪脉村完全同步。阿禾站在田埂上,看着小穗和星脉行者的孩童一起追逐蝴蝶,光稻的香气裹着晨雾漫过村庄,他突然明白,老周说的“火星星花开在地球稻田”,从来不是指某一朵花,而是指宇宙间所有同源的脉气,所有共生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