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穿越太早 > 第100章 撒花,要毕业了

第100章 撒花,要毕业了(2/2)

目录

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工业党”,他的论文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核心观点:

“工业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终极指向,必须是全体人民福祉的切实提升!

衡量经济发展的成败,绝不能仅仅盯着冰冷的产值数字和片面的经济增长率,更要看它是否真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灵魂所在!”

他进一步阐述:

“强大的工业体系,是国家的筋骨;

而完善的教育、普惠的医疗、可靠的社会保障,则是滋养民生的血脉!

工业的成果,必须反哺于民,服务于民。

我们的工厂、我们的机器、我们创造的所有财富,其最终归宿,应当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能够享有体面的生活、安心的保障、发展的机会。

唯有消除其后顾之忧(如疾病无钱医、子女无学上、老无所依),才能激发出他们建设国家、创造未来的磅礴伟力!

这才是工业化的正道,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党建国内心oS:

这套理论在后世某些“精英”或“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眼里,怕是要被喷成筛子!

他们准会跳脚大骂:

“这哪里是为人民?分明是想让‘牛马’吃得饱一点、健康一点,好更有效率、更持久地‘拉磨’!这是赤裸裸的‘资本家走狗’思维,只不过披上了好看的外衣!”

然而,他笔锋一转,带着沉甸甸的现实感写道:

“但是,环顾今日之神州,这片土地上谁是‘牛马’?

是千千万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

是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老大哥!

是筚路蓝缕、默默奉献的普通建设者!

他们,构成了这个国家最坚实、最广大的根基!

为‘牛马’谋福祉,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希望,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难道不是我们奋斗的初心?!”

论文答辩那天,气氛微妙。

几位评审教授传阅着这份观点犀利、文风朴实的论文,神色各异。

文章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得益于党建国在部委接触到的内部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牢牢占据了道义和政治的制高点——

“一切为了人民!”

这面旗帜在1956年的中国,金光闪闪,无懈可击。

有思想相对“西化”、推崇经典经济学理论的评委,内心是极度不适的。

文中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批判,对“唯Gdp论”(虽然此时尚无此词)的潜在否定,简直是在挑战他们学术认知的根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