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穿越太早 > 第101章 毕业与就业

第101章 毕业与就业(2/2)

目录

说他们全部是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善于钻营、甚至在某些时刻可能落井下石的“王八蛋”,或许有些刻薄和以偏概全——

毕竟里面也有几个埋头苦读、心思纯良的书呆子。

但整体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党建国这个带着后世记忆的“老灵魂”看来,更像是一群被时代洪流裹挟、被宏大叙事鼓舞、却又常常困囿于自身局限和现实落差中的“人生不如意者”。

他们满腹经纶,引经据典,能洋洋洒洒写出锦绣文章,却可能算不清自己一个月几斤粮票够不够吃。

他们热衷于讨论主义、路线、世界大势,却可能在分配工作时为了一个留在城里的名额暗地里较劲得头破血流。

他们憧憬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未来等待大多数人的,很可能是基层单位里琐碎的事务、微薄的薪水和一眼望到头的平淡,甚至困顿。

他们敏感、自尊,却又极易在现实的挫折或权力的诱惑下变形。

这种深刻的“不如意”,源于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鸿沟,源于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长的普遍困境,也源于这个剧烈变革时代投射在每个个体心灵上的复杂光影。

看着他们此刻或踌躇满志或强作欢颜的样子,党建国心中没有鄙夷,只有一丝淡淡的、带着怜悯的疏离感。

他就像一个提前看过剧本的观众,默默注视着台上演员们投入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结局早已注定的悲喜剧。

饭局在一种微醺的、略带伤感的氛围中结束。

没有抱头痛哭,也没有依依不舍的十八相送。

大家互道珍重,便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被时代的风吹向四面八方。

党建国独自走在空旷下来的校园小路上,夏夜的微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拂过面颊。

离愁别绪倒不算浓烈,毕竟他与大多数同学的交情也就止于泛泛。

但此刻,一种更深沉、更接地气的感慨却油然而生:

“哎……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丰富、好吃、又便宜的食堂了!”

这感慨是如此的真实,甚至带着点“没出息”的烟火气。

在这个物质依然匮乏的年代,大学的食堂,简直就是学生心中的圣地!

丰富?相比于外面清汤寡水的居民食堂或家里一成不变的窝头咸菜,这里至少能保证每天有菜(虽然多是白菜土豆萝卜)、有主食(米饭馒头管饱)、偶尔还能见点荤腥(哪怕只是肉末或油渣)!

那碗免费的、飘着几缕蛋丝和葱花的蛋花汤,更是无数清贫学子心中温暖的神迹!

好吃?或许以后世的标准看,这食堂的饭菜堪称简陋。

但在当时,大锅菜里舍得放的那点油星和盐味,大师傅偶尔发挥超常炒出的那锅带着锅气的菜,就是无上的美味!

那碗稠乎乎、能照出人影的免费蛋花汤,更是被学生们戏称为“青春圣水”,承载了无数饥肠辘辘时刻的慰藉。

便宜?那更是毋庸置疑!

国家补贴下的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低廉到近乎象征性收费。

几毛钱就能吃得饱饱的,这是走出校门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代学校的食堂水准,足以吊打外面绝大多数需要凭票、限量、还常常缺油少盐的“小灶”!

它是计划经济时代,象牙塔赐予学子们最实在、也最值得怀念的福利之一。

离开了这里,就意味着告别了“吃饭自由”的最后堡垒,正式踏入需要精打细算、为每一口粮食操心的社会洪流。

党建国最后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食堂方向,仿佛能闻到那熟悉的、混合着饭菜和消毒水的气息。

他轻轻叹了口气,将那份对“免费蛋花汤”的怀念和对“食堂天堂”的眷恋,连同那张轻飘飘的毕业证一起,深深埋进了心底。

前路漫漫,充满未知的挑战和计划经济的紧箍咒。

而那段在食堂里,就着喧闹的人声和免费的蛋花汤,埋头苦读或与同学争辩的青春岁月。

终将成为这个穿越者记忆中,一抹带着烟火气的、温暖的底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