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人口问题(2/2)
利润薄没关系,
只要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
学到真本事,培养出自己的工程师队伍,掌握核心的制造工艺!
这些无形的积累,才是真正的金矿!
才是未来我们不再受制于人、
甚至反过来制定规则的底气!
赚小钱是手段,
练内功、养人才、积累技术,才是根本目的!
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和人才池,
再向利润更高的设计和品牌端延伸,
那样的话就水到渠成!
研发是我们为了发展的重心,
生产是我们为了解决研发问题的养料。”
陈秀梅沉默了。
党建国的话,
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和更朴素的生存需求出发,
冲击着她固有的商业思维。
她承认党建国说得有道理,
尤其是在南洋这样根基未稳,
强敌环伺的环境下,
生存和培养自身造血能力,
确实比追求短期暴利更重要。
但她内心对高利润的渴望并未完全熄灭,
只是暂时被更宏大的目标所压制,
陈秀梅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执行:
“好吧,我明白了。
现在确实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
先把眼前的人手和项目理顺吧。”
话题不可避免地回到了最紧迫的瓶颈——人口运输。
南洋需要海量的工人和技术人才,
去填充那些正在拔地而起的工厂、农场和未来的兵工基地!
但现有的运力,如同杯水车薪。
陈秀梅汇报着现实的情况:
“和劳德那边的交易达成了。
用极其‘优惠’的价格,以‘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名义,
买下了福特汽车公司一条即将退役的、生产老式轿车(Fairne)的整车生产线。
设备状态尚可,性价比确实很高,很快就能运抵和平市。
这解决了汽车制造的燃眉之急。
“但是,苏珊那边寻找高精度工业母机(机床)的工作,进展很不理想。
英国仓库里翻出来的大多是粗加工用的老古董,精度勉强能达到二战水平。
而制造枪管、炮管、精密齿轮、发动机缸体这些,
需要的是能加工到微米级精度的车床、铣床、磨床和坐标镗床!
这些属于战略物资,西方管控极严,
即使是淘汰的二手货,也很难流出,价格更是天文数字!
更关键的是,
我们极度缺乏,能操作和维护这些精密机床的高级技术工人!
内地过来的工人,
热情很高,但基础太薄弱,多是初级工甚至学徒。
培养一个合格的高级技工,
没有三五年苦功加上好师傅带,根本不可能!”
党建国痛苦地揉着眉心,仿佛要把那深不见底的焦虑揉散,说到:
“唉……设备和厂房还能想办法砸钱、想办法淘换。
可这人……
特别是这种需要时间沉淀、经验积累的高级技术人才……
真是急死也没用啊!”
党建国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也许大长老他们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的吧?
“先把能建起来的厂房建起来吧,
设备到位了就安装调试,
工人……一边干一边学吧。
我们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小了!”
人口仍然是制约南洋工业化的核心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