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276章 三国21

第276章 三国21(1/2)

目录

青瓷熊灯记

人物表

-赵大夯:宫束班掌作,三十余岁,膀大腰圆,手艺扎实但性子执拗,认死理

-钱小瓢:宫束班学徒,十六七岁,机灵跳脱,爱耍小聪明,总想着走捷径

-孙老凿:宫束班老匠人,六十余岁,头发花白,手指布满老茧,懂古器形制,话少但字字珠玑

-李二锤:宫束班匠人,二十余岁,力气大却毛躁,做活总爱出错

-周掌柜:瓷器商,四十余岁,衣着讲究,算盘打得精,只认成品好坏

第一幕:宫束班接活

场景一:宫束班作坊-日

【作坊里弥漫着陶土的湿润气息,几台陶轮摆在中央,墙角堆着晒干的陶坯,墙上挂着各式制陶工具。赵大夯正蹲在地上揉泥,泥块在他手下逐渐变得细腻光滑。钱小瓢拿着小刻刀在一块废陶坯上乱划,李二锤则笨手笨脚地搬着一摞陶板,刚走两步就差点摔了】

李二锤:(手忙脚乱扶住陶板)哎哟!这玩意儿怎么这么沉!

赵大夯:(抬头瞪了他一眼,手上的动作没停)毛手毛脚的!这陶板要是摔了,今天的活就白干了!你当这是搬石头呢?

钱小瓢:(放下刻刀,凑到赵大夯身边)掌作,咱这都快半个月没接新活了,再这么下去,咱们宫束班怕是要喝西北风了。我昨天去街上打听,城西的王记班接了个大户的活,做一套青瓷茶具,听说能赚不少呢。

【孙老凿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块残破的青瓷片,眯着眼睛仔细看着】

孙老凿:(慢悠悠开口)急什么?好活计从来不是抢来的,是等出来的。咱们宫束班做了三代青瓷,靠的不是快,是精。当年你爹在的时候,为了做一个青瓷瓶,能在作坊里守三个月,就为了等窑火的火候正好。

【门外传来脚步声,周掌柜穿着锦缎长袍,手里拿着一个锦盒,身后跟着一个小厮,走进作坊】

周掌柜:(环顾一圈作坊,目光落在赵大夯身上)这位可是宫束班的赵掌作?

赵大夯:(放下手里的泥,站起身)正是在下。周掌柜今日前来,是有活计要交给我们做?

周掌柜:(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张图纸,图纸上画着一个熊形的灯台)赵掌作请看,我要做一对青瓷熊灯。这熊灯要通体青瓷,熊的造型要憨态可掬,灯座能装灯油,灯柱要能插灯芯,点亮后,灯光能从熊的身上透出来。而且,这对熊灯要在一个月内做好,我要送给荆州的刘皇叔做贺礼。

【钱小瓢凑过去看图纸,眼睛都亮了】

钱小瓢:周掌柜,这活计我们接了!不就是一对熊灯吗?一个月的时间,绰绰有余!

赵大夯:(拉了钱小瓢一把,仔细看着图纸)周掌柜,这熊灯的造型不简单,熊的四肢要支撑灯座,还要保证重心稳定,而且青瓷透光性要求高,胎体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一个月的时间,怕是有些紧张。

周掌柜:(收起图纸,看着赵大夯)赵掌作,我知道这活计有难度,所以我给的价钱是平常活计的三倍。要是你们宫束班能按时做好,以后我所有的青瓷活计,都交给你们宫束班做。但要是做不好,或者误了工期,你们宫束班就得赔偿我十倍的定金。

孙老凿:(走到图纸前,指了指熊的腹部)周掌柜,这熊灯的腹部要装灯油,得做一个夹层,而且夹层不能漏水,这对胎体的烧制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开裂。

周掌柜:这些我不管,我只要成品。赵掌作,你就说接不接吧?

赵大夯:(沉默片刻,握紧拳头)接!但我有个要求,这一个月里,你不能来作坊催活,我们宫束班做活,最忌外人打扰。

周掌柜:(笑了笑)行,我答应你。这是定金,一个月后,我来取货。要是做不好,咱们就按约定来。(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转身离开)

【周掌柜走后,钱小瓢兴奋地拍了下手】

钱小瓢:掌作,咱们发财了!三倍价钱啊!一个月做一对熊灯,肯定没问题!

赵大夯:(拿起桌上的银子,又放下)别高兴得太早。这熊灯不好做,尤其是熊的造型,要做到憨态可掬又不失稳重,还得保证功能正常,可不是简单的事。从今天起,咱们所有人都得在作坊里住,白天黑夜赶工。

李二锤:(挠了挠头)掌作,我只会拉坯,这熊的造型我可不会捏啊。

孙老凿:(拿起一块泥,放在陶轮上)我教你。做熊灯,先得把熊的骨架捏出来,再一点点敷泥,调整造型。你先跟着我学捏熊的四肢,记住,熊的四肢要粗壮,才能撑住灯座,手指要短而粗,这样才显得憨实。

第二幕:制作中的麻烦

场景二:宫束班作坊-日(一周后)

【作坊里,赵大夯正在给一个熊灯的胎体修坯,钱小瓢在旁边捏熊的头部,李二锤则跟着孙老凿学捏熊的身体。钱小瓢捏好一个熊头,拿给赵大夯看】

钱小瓢:掌作,你看我捏的这个熊头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憨?我还特意把熊的眼睛捏得圆滚滚的,像个小灯笼。

赵大夯:(接过熊头,仔细看了看)你这熊头捏得太圆了,看起来像个团子,没有熊的气势。而且,熊的鼻子要突出一些,嘴巴要微微张开,这样才显得有活力。你重新捏,这次要按照孙老匠人的方法来,先把熊的面部轮廓定好,再细化五官。

【钱小瓢撇了撇嘴,拿起熊头,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情愿地重新捏起来】

【李二锤跟着孙老凿捏熊的身体,捏着捏着,熊的背部就歪了】

李二锤:(着急地看着孙老凿)孙老匠,这熊的背怎么总歪啊?我明明是按照你教的方法捏的,怎么捏出来还是歪的?

孙老凿:(拿起李二锤手里的熊身,放在桌上,用手指轻轻敲了敲)你太用力了,捏的时候只想着把泥捏紧,却没注意整体的平衡。你看,这熊的左前腿捏得比右前腿粗,背部自然就歪了。你先把左前腿的泥去掉一些,再调整背部的弧度,慢慢来,别急。

【赵大夯修完一个胎体,放在一旁晾干,转身看到钱小瓢又在偷懒,拿着刻刀在熊头上乱刻】

赵大夯:(走过去,一把夺过钱小瓢手里的刻刀)钱小瓢!你又在干什么?我让你重新捏熊头,你怎么还在这儿乱刻?

钱小瓢:(低着头)掌作,我觉得这个熊头已经挺好了,再刻几下,把熊的毛发刻出来,就更像了。

赵大夯:(把刻刀扔在桌上)毛发?你连熊的头部轮廓都没捏好,刻什么毛发?现在刻了,等会儿调整造型的时候,这些毛发都会被毁掉,纯属白费功夫!做青瓷,讲究的是循序渐进,一步错,步步错。你要是再这么毛躁,这活计你就别干了!

【钱小瓢不敢再说话,拿起熊头,重新开始捏】

【几天后,第一批熊灯的胎体做好了,放在窑里烧制。赵大夯、孙老凿、钱小瓢、李二锤都守在窑外,等着开窑】

李二锤:(搓着手,一脸期待)掌作,你说这次能烧成功吗?我这几天都没睡好,就怕烧砸了。

钱小瓢:肯定能成功!咱们都这么用心了,怎么会烧砸?等开了窑,周掌柜看到这对熊灯,肯定会大吃一惊,以后所有的活计都交给咱们宫束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