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清朝(宫束班)雍亲王府。造府记(2/2)
周六钉:(放下碗筷,说道)二斧,你这话就不对了!咱们匠人,手艺就是脸面,要是做了偷工减料的事,传出去,以后谁还敢找咱们宫束班干活?再说了,这是亲王府,要是出了安全问题,咱们脑袋都保不住。
吴七彩:(笑着说)还是六钉明白事理。三墨这重叠榫做得是真漂亮,我昨天去看了,接口处严丝合缝,比整根木料还结实。
李二斧:(挠了挠头)我也不是说偷工减料,就是觉得没必要那么较真。对了,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后寝那边总是神神秘秘的,晚上还在施工,不知道在搞什么。
吴七彩:(眼神一暗)不该问的别问,班主和赵叔他们自有安排,咱们做好自己的活就行。
【这时,陈大锤和王三墨走进食堂,王三墨眼下带着黑眼圈,显然是熬了夜。】
陈大锤:(拍了拍手)大家静一静!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后寝的主梁已经安装完毕,重叠榫做得非常成功,张大人检查过了,很满意!这多亏了三墨,还有六钉和七彩的帮忙。大家再加把劲,争取早日完成前厅的建造。
众人:(齐声欢呼)好!
陈大锤:(笑着说)今天加菜,每人一碗肉!
【众人更是兴奋,李二斧拍着手大喊“师父万岁”。】
第四幕:风波骤起,憨货守节
场景六:内务府衙门-日
【内务府大堂,气氛凝重。李德全坐在主位,旁边站着几个官员,张大人低着头,神色紧张。宫束班的陈大锤、赵四尺、王三墨三人站在堂下,面无惧色。】
李德全:(拍着惊堂木,厉声喝道)陈大锤!你可知罪?
陈大锤:(躬身)小人不知,还请公公明示。
李德全:(冷笑一声)明示?有人举报,你宫束班在建造雍亲王府时,偷工减料,用劣质木料替换金丝楠木,中饱私囊!可有此事?
陈大锤:(脸色一变,高声道)公公明鉴!小人冤枉!宫束班承建雍亲王府,所用物料皆是内务府调配,每一根木料、每一块砖瓦,小人都亲自查验,绝无劣质物料!更不敢偷工减料、中饱私囊!
赵四尺:(上前一步)公公,此事绝不可能!大锤为人耿直,视手艺如命,怎么可能做这种败坏名声的事?一定是有人诬告!
王三墨:(也说道)公公,所有木料的尺寸、材质,都有记录,可随时查验。若是我们用了劣质木料,甘愿受罚!
张大人:(连忙说道)公公,宫束班施工一向严谨,臣也时常巡查,并未发现偷工减料之事。或许……或许是举报之人弄错了?
李德全:(瞪了张大人一眼)弄错了?举报信上写得明明白白,说后寝的主梁是用普通松木替换的金丝楠木!你敢说你巡查时看得仔细?
陈大锤:(怒声道)简直是无稽之谈!后寝的主梁是金丝楠木,而且因为尺寸问题,我们还特意做了重叠榫,耗费了大量心血,怎么可能是松木?公公若是不信,可派人去工地查验,一看便知!
李德全:(点点头)好!本公公就给你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来人,随陈大锤去工地,查验主梁!若是真如他所说,便还他清白;若是真有偷工减料之事,定斩不饶!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工地,后寝的主梁已经稳稳立起,通体呈金黄色,木纹清晰,散发着淡淡的楠木香气。】
查验官员:(上前仔细查看,又用刀刮了一点木屑,闻了闻,躬身对李德全说)回公公,此木料确是金丝楠木,纹理细密,质地坚硬,绝非松木。而且接口处的榫卯结构精妙,工艺精湛,并无偷工减料之嫌。
李德全:(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显然没想到举报是假的。他看向陈大锤,语气缓和了些)陈班主,看来是本公公误会你了。不过,是谁诬告你,本公公一定会查明。
陈大锤:(躬身)公公明察秋毫,还小人清白,小人感激不尽。只是,小人有一事不明,为何会有人诬告我们宫束班?
【这时,张廷玉突然出现,身后跟着一个被捆绑的小吏。】
张廷玉:(笑着说)李公公,陈班主,诬告之人已经查到了。此人是内务府的一名小吏,因向宫束班索要好处被拒,怀恨在心,便捏造事实,诬告宫束班偷工减料。
【那小吏吓得连忙磕头:“公公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李德全:(脸色铁青)胆大包天!竟敢诬告朝廷命官承建的工程,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贬为庶民!
【小吏被拖下去,哀嚎声远去。】
张廷玉:(走到陈大锤面前,拱手道)陈班主,委屈你了。宫束班的匠人精神,令人敬佩。四阿哥也知晓了此事,特意让我前来告知,宫束班忠心耿耿,手艺精湛,本王甚是满意。
陈大锤:(连忙躬身)谢四阿哥体恤!小人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当“敬佩”二字。
李德全:(干咳一声)既然误会解除,那本公公就先回去了。陈班主,后续施工,仍要多加小心,不可有半点疏忽。
陈大锤:(回道)小人明白!
【李德全和张廷玉等人离去,赵四尺松了口气。】
赵四尺:(擦了擦额头的汗)真是吓死人了!还好咱们没做亏心事,不然今天就栽了。
陈大锤:(看着众人,严肃地说)兄弟们,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咱们是匠人,靠手艺吃饭,不能为了一点好处就丢了本心。只要咱们守得住底线,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别人诬告!
众人:(齐声回道)师父说得对!
第五幕:府邸落成,憨班留名
场景七:雍亲王府-日(一年后)
【一年时光匆匆而过,雍亲王府已然落成。府邸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前厅宽敞明亮,后寝静谧雅致,花园曲径通幽,假山流水相映成趣。康熙皇帝并未前来,但派李德全前来验收,胤禛、张廷玉也亲自到场。】
李德全:(站在前厅中央,环顾四周,连连点头)好!好!不愧是宫束班建造,这府邸建造得规制严谨,工艺精湛,远超预期!皇上定会满意!
胤禛:(看着眼前的府邸,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陈班主,辛苦你了。这府邸,本王很满意。尤其是那密室和暗廊,设计巧妙,隐蔽牢固,甚合我意。
陈大锤:(躬身)能让阿哥满意,是小人的荣幸。这都是兄弟们齐心协力的结果,并非小人一人之功。
赵四尺:(拿着酒葫芦,笑着说)四阿哥,这府邸的每一处细节,都按照《营造法式》建造,又融入了咱们宫束班的手艺,保证能立百年不倒!
吴七彩:(指着墙上的漆色)阿哥,您看这漆色,沉稳大气,又不失雅致,都是小人精心调配的。
周六钉:(拍着立柱上的铁箍)阿哥,这铁箍都是我亲手打造的,保证百年不松!
孙五灰:(结巴着说)阿……阿哥,花……花园的三合土,垫……垫了五尺,夯……夯实了,不……不会积水。
李二斧:(挠着头,憨厚地说)阿哥,我砍的料,每一根都直溜溜的,立柱的时候稳得很,您往后住着,保准踏实!
王三墨:(补充道)阿哥,府中所有雕花和榫卯,都经过反复丈量校准,差一毫都重新打磨,既符合规制,又显精巧。
胤禛:(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眼中笑意更深)好,好一群身怀绝技的匠人!本王知道,这一年来,你们吃了不少苦,熬了不少夜,才有了这座雍亲王府。张廷玉,按皇上旨意,赏赐宫束班白银千两,绸缎百匹,另外,本王再额外赏赐每人黄金五两,以谢你们的辛劳。
众人:(连忙跪拜)谢阿哥恩典!
陈大锤:(叩首道)阿哥厚爱,小人惶恐。能为阿哥建造府邸,是宫束班的荣耀,不敢奢求过多赏赐。只是,小人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阿哥恩准。
胤禛:(抬手)起来说,什么请求?
陈大锤:(起身,躬身道)这座王府,是兄弟们用血汗和手艺建成的,小人想在府中不起眼的角落,刻上“宫束班造”四个字,不为扬名,只为让后人知道,曾有一群匠人,用心雕琢过这座府邸。
胤禛:(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准了!就刻在花园假山的石壁后面,既不破坏景致,又能遂了你们的心愿。你们的匠心,值得被铭记。
张廷玉:(附和道)四阿哥英明。匠人之心,为国之根本,宫束班的手艺和风骨,确实该留个念想。
【李德全在一旁笑道:“陈班主倒是个念旧的人,这要求虽小,却见真性情。”】
陈大锤:(再次跪拜)谢阿哥成全!
场景八:雍亲王府花园假山-日(落成后三日后)
【宫束班众人齐聚假山旁,王三墨正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在石壁背面刻字。“宫束班造”四个大字,力道遒劲,又不失雅致。】
李二斧:(凑在旁边看着,兴奋地说)三师弟,你这字刻得真好看!以后有人看到这四个字,就知道这王府是咱们宫束班盖的了!
王三墨:(头也不抬)刻字跟做榫卯一样,要用心,不能马虎。这四个字,是咱们所有人的脸面。
赵四尺:(提着酒葫芦,喝了一口,感慨道)一年了,从一块空地到一座王府,真是跟做梦一样。想当初,咱们还担心主梁短三寸的事,现在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咱们。
吴七彩:(看着满园春色,笑着说)以后我路过这里,就能想起咱们一起调漆、一起赶工的日子,多有意义啊。
周六钉:(拍着石壁)等我老了,就带我的徒弟来这里,告诉他们,你师父当年参与盖过雍亲王府,这石壁上的字,就是见证!
孙五灰:(结巴着说)这……这座王府,会……会立百年,我……我们的名字,也……也能跟着传下去。
陈大锤:(看着众人,又看着“宫束班造”四个字,眼中满是欣慰)兄弟们,咱们是匠人,一辈子跟木头、砖瓦打交道,不求富贵,只求手艺精湛,问心无愧。这座雍亲王府,是咱们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作品。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匠人要有匠心,做人要有骨气,不能丢了宫束班的脸面。
众人:(齐声回道)师父说得对!不忘匠心,不失骨气!
【陈大锤拿起酒葫芦,倒了七杯酒,分给众人,自己也端起一杯。】
陈大锤:来,兄弟们,敬咱们的手艺!敬这座雍亲王府!敬咱们宫束班!
众人:(举起酒杯,碰在一起)干杯!
【酒液一饮而尽,众人脸上都洋溢着憨厚而自豪的笑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宫束班造”四个字上,熠熠生辉。】
场景九:雍亲王府-夜(数年后,胤禛登基为雍正帝)
【夜色深沉,已是雍正皇帝的胤禛,穿着龙袍,独自来到花园假山旁。他抚摸着石壁上“宫束班造”四个字,眼神复杂。】
张廷玉:(悄然走来,躬身道)皇上,夜深了,露重,小心着凉。
雍正:(缓缓道)张廷玉,你还记得这宫束班吗?
张廷玉:(回道)臣记得。一群憨厚耿直的匠人,手艺精湛,风骨可嘉。当年建造王府,他们不畏艰难,不徇私情,还遭人诬告,却始终坚守本心,令人敬佩。
雍正:(点点头)是啊,憨厚之人,往往最可靠。他们不懂权谋,不涉党争,只认手艺,只守本分。这座王府,他们盖得牢固,朕住着也踏实。后来朕派人打听,这宫束班,依旧在京城做木活,不求功名,不慕富贵,凭手艺吃饭,活得逍遥自在。
张廷玉:(笑道)这便是匠人之福。他们守住了匠心,也守住了安宁。
雍正:(看着“宫束班造”四个字,语气感慨)朕当年设粘杆处,暗中布局,这座王府的密室和暗廊,确实帮了朕不少忙。可如今想来,最让朕安心的,还是这群匠人用憨劲和匠心,打下的这坚实根基。没有这牢固的府邸,没有这纯粹的匠心,朕当年的许多谋划,或许也难以成事。
【雍正抬手,轻轻拂去石壁上的灰尘。】
雍正:传旨,以后雍和宫(注:此时王府已改为雍和宫)的修缮,凡涉及木作、瓦作、漆作等活计,优先交由宫束班承办,待遇从优。另外,告诫宫中所有人,不得为难宫束班匠人,要尊重他们的手艺和人格。
张廷玉:(躬身)臣遵旨。
【雍正转身离去,背影威严而落寞。月光下,“宫束班造”四个字,在夜色中静静矗立,如同那些憨厚的匠人,虽不显眼,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见证着岁月变迁,王朝更迭。】
场景十:京城宫束班新作坊-日(又过数年)
【宫束班的新作坊,比当年大了许多,院中依旧堆满木料,锯末纷飞。陈大锤已经头发花白,却依旧拿着刨子,打磨着一根木料。李二斧、王三墨等人也已中年,各自带着徒弟,传授手艺。】
一个小徒弟:(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宫束班”三个大字,问道)师父,咱们班名为什么叫宫束班啊?
李二斧:(放下斧头,哈哈大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当年咱们师父创建班底,就是想做最规矩、最精湛的木活,“宫”是皇家规制,“束”是约束本心,合起来就是“守皇家规制,束匠人本心”!
小徒弟:(似懂非懂)那咱们班真的盖过雍亲王府,也就是现在的雍和宫吗?
王三墨:(停下雕花的手,点头道)当然是真的。雍和宫花园假山后面,还刻着“宫束班造”四个字,那是咱们班的荣耀,也是咱们的规矩。以后你们学艺,要记住,不管盖什么房子,都要像当年盖雍亲王府一样,用心、细心、诚心,不能有半点马虎。
小徒弟们:(齐声回道)弟子记住了!
陈大锤:(放下刨子,看着徒弟们,露出憨厚的笑容)木头不会骗人,手艺藏不住心思。咱们宫束班的规矩,就是凭手艺说话,凭良心做事。不管是盖亲王府,还是盖普通宅院,都要一样用心。这规矩,要一代代传下去,不能丢。
【阳光洒进作坊,锯末纷飞如金,匠人们的锤子声、刨子声、凿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跨越岁月的匠心之歌。而远方的雍和宫,红墙绿瓦,香火鼎盛,假山后的“宫束班造”四个字,依旧默默诉说着一群憨货匠人,在百年前用血汗和坚守,书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