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52章 清朝(宫束班)石垒青云——谢道山宝塔续建记

第652章 清朝(宫束班)石垒青云——谢道山宝塔续建记(2/2)

目录

场景四:谢道山工地-月余后-日

【石基已经清理完毕,新开采的青石堆放在一旁,宫束班众人各司其职。赵老憨用墨斗在石料上弹线,孙四夯指挥着匠人夯土加固地基,李二愣和几个匠人抬着石料,小心翼翼地往石基上放,王三痴则在一旁雕刻石料】

赵老憨(拿着线锤校准石料位置):往左挪半寸,再往左!二愣,稳住,别晃!

李二愣(憋得满脸通红,额头上全是汗水):班主,稳着呢!

【石料稳稳落在石基上,榫卯结构严丝合缝,赵老憨用手抚摸着接缝处,满意地点头】

孙四夯(走过来,擦了擦汗):班主,地基已经夯实了,糯米灰沙也准备好了,接下来可以砌第四层塔身了。

赵老憨:好。砌塔身的时候,灰缝要均匀,每层高度要一致,八角要对称,不能有丝毫偏差。四夯,你负责监督灰沙配比,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孙四夯:放心吧班主,我盯着呢,每一锅灰沙都是按比例来的,糯米浆熬得黏糊糊的,保证结实。

【王三痴拿着雕刻好的石构件,走过来递给赵老憨】

王三痴:班主,这是第四层的角柱石,缠枝莲纹已经刻好了,你看看。

赵老憨(接过石构件,仔细端详):纹路对称,刀法流畅,好!三痴,辛苦你了。这石刻是塔的脸面,得刻得精致,让后人看到了,也知道咱宫束班的手艺。

王三痴(嘴角微微上扬,又低下头):我再去刻下一块。

【周五爷带着陈先生来到工地,看到忙碌的景象,满意地点头】

周五爷:赵班主,进展神速啊!这第四层已经起了半丈高了。

赵老憨(拱手):托五爷的福,石料、灰沙供应及时,乡亲们也常来帮忙,进展才快了些。

陈先生(走到塔身旁,用手敲击石料):声音清脆,石料质地上乘,灰缝均匀,赵班主果然名不虚传。

赵老憨(憨厚一笑):陈先生过奖了。咱就是干这行的,手艺是吃饭的本钱,不能糊弄。

【突然,李二愣大喊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他脚下一滑,差点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幸好抓住了旁边的木杆】

赵老憨(心头一紧,快步跑过去):二愣!你怎么样?没事吧?

李二愣(脸色发白,声音发颤):班主,我没事,就是脚下的木板有点滑。

赵老憨(勃然大怒):说了多少遍,上脚手架前要检查木板,脚下要踩稳,你怎么就是不听?要是摔下来,轻则伤筋动骨,重则丢了性命,你对得起家里人吗?

李二愣(低着头,不敢说话):班主,我错了,以后一定检查好木板再上去。

周五爷(上前劝道):赵班主,二愣师傅也是一时疏忽,没出事就好。以后多加小心便是。

赵老憨(叹了口气):五爷,不是我严苛,修塔是高危活计,半点疏忽都可能出人命。今日我不罚他,但若再有下次,必不轻饶!

李二愣:我知道了班主,再也不敢

第三幕:风雨淬炼

场景六:谢道山工地-秋-日

【宝塔即将封顶,第七层的塔身已经砌好,只剩下安装塔顶和塔刹。工匠们正在搭建更高的脚手架,准备安装塔刹】

赵老憨(站在第七层塔身顶端,拿着图纸,指挥着准塔心。二愣,你带着人把塔刹抬上来,小心点,别磕碰了。

李二愣(领着几个匠人,抬着沉重的铁制塔刹,一步步走上脚手架):班主,稳着呢!

【塔刹重达数百斤,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塔刹抬到第七层顶端。赵老憨用线锤校准位置,指挥众人调整】

赵老憨:往左一点,再往左!好,停!就这个位置!

【众人将塔刹稳稳安放在塔顶,用糯米灰沙固定好。赵老憨站在塔顶,望着远处的海丰县城和连绵的群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孙四夯(爬上塔顶,递给赵老憨一碗水):班主,完工了!咱宫束班真的把这塔建起来了!

赵老憨(接过水,喝了一口,感慨道):是啊,从清理地基到封顶,整整一年零三个月。这一年多,风里来雨里去,摔过跤、碰过壁,还好,咱没辜负五爷的托付,没辜负海丰的乡亲们。

王三痴(站在一旁,看着塔顶的塔刹,眼神里满是满足):每个角的斗拱都对齐了,石刻纹样也没偏差。

李二愣(拍着胸脯,得意地说):那是!咱宫束班的手艺,那可不是吹的!以后谁要是来谢道山,都得说这塔建得气派!

【山下传来一阵喧闹声,周五爷带着陈先生、乡绅们和大批村民,抬着匾额、提着鞭炮,浩浩荡荡地走上山来】

周五爷(远远地就高声喊道):赵班主,恭喜恭喜!谢道山宝塔,今日终得圆满!

赵老憨等人赶紧从塔顶下来,迎了上去。

陈先生(走到塔前,仰望着巍峨的七层宝塔,赞叹道):七层八角,飞檐翘角,石刻精美,与原塔浑然一体,赵班主真乃巧夺天工!

村民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这塔也太气派了!站在山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宫束班的师傅们真是辛苦了,这手艺没得说!”

“以后谢道山有了这塔,定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周五爷(示意管家展开匾额,匾额上写着“石垒青云”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赵班主,这是乡亲们联名请陈先生题写的匾额,赠予宫束班,感谢你们为海丰建成此塔,让青云之志,永镇山河!

赵老憨(看着匾额,眼眶有些湿润,拱手作揖):五爷,陈先生,乡亲们,这都是草民们该做的。这塔不是咱宫束班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五爷的牵头,没有乡亲们的帮忙,咱也建不成。这匾额,草民愧领了!

春丫(捧着一束野花,递给赵老憨):赵班主,这是我采的野花,送给你们。谢谢你们建了这么美的塔,以后我要常来爬塔!

李二愣(凑上前,笑着说):春丫姑娘,下次我陪你爬,我给你当向导!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山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喜庆的氛围弥漫在谢道山的上空。

场景七:谢道山宝塔下-三日后-日

【宝塔前热闹非凡,海丰百姓纷纷前来登塔祈福。赵老憨带着宫束班众人,正在检查塔身的细节,做最后的修缮】

孙四夯(用手敲击着一块石料,听着声音):班主,所有石料都稳固得很,灰沙也都凝固好了,没问题。

王三痴(正在修补一处细微的石刻划痕):这里好了,现在完美了。

赵老憨(点头):好。这塔是要立百年、传千年的,半点细节都不能放过。咱宫束班的名声,就刻在这每一块石头上了。

李二愣(带着几个孩子正在塔下玩耍,孩子们围着他,听他讲建塔的趣事):当时暴雨下得跟瓢泼似的,我差点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多亏了班主及时喊住我……

赵老憨看在眼里,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陈先生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茶。

陈先生:赵班主,如今塔已建成,你可有什么打算?

赵老憨(喝了口茶,望着宝塔):咱就是匠人,除了垒石头,也不会别的。以后啊,就守着这门手艺,好好教徒弟,要是哪里需要修桥铺路、建庙修塔,咱宫束班随叫随到。

陈先生(点头赞许):难得你有这份匠心。如今世人多浮躁,能像你这样认死理、守手艺的匠人,不多了。

赵老憨(憨厚一笑):陈先生过奖了。咱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干活要实打实,做人要憨直诚。咱宫束班的人,虽然都有点“憨”,但憨得踏实,憨得心安。

【这时,一个年轻的石匠走到赵老憨面前,拱手作揖】

年轻石匠:赵班主,我叫刘石头,也是个石匠,仰慕宫束班的手艺,想来拜师学艺,不知您肯不肯收我?

赵老憨(上下打量着他,见他眼神真诚,手上布满老茧,知道是个肯吃苦的):学艺苦,又累又不挣钱,你怕不怕?

刘石头(坚定地说):不怕!我就想跟着您学真手艺,像您一样,建一座能传千年的塔!

赵老憨(哈哈大笑):好!有志气!从今日起,你就是宫束班的徒弟了。记住,咱宫束班的规矩:手艺要精,心要诚,做事要实,半点糊弄不得!

刘石头(重重地点头):弟子记住了!

【赵老憨抬头望着谢道山宝塔,塔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七层的高度直插云霄。他知道,这座塔不仅是海丰的地标,更是宫束班匠心的见证。往后岁月流转,风雨侵蚀,或许塔身会有磨损,或许世事会有变迁,但宫束班这群“憨货”用双手和匠心筑起的信念,将与这座宝塔一起,永远矗立在谢道山上,守望着一方水土,传承着一份手艺,续写着一段传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