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656章 清朝(宫束班)之文峰造塔

第656章 清朝(宫束班)之文峰造塔(1/2)

目录

场景一:梁平坝上选址定基

时间:清道光八年春辰时

地点:重庆梁平老城以西三公里平坝(文峰塔选址地)

【平坝开阔无垠,油菜花田铺展至远山,晨雾渐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松软的土地上。三辆骡车停在坝中央,车帘掀开,“宫束班”班主赵开山跳下车,身着藏青短打,腰间别着墨斗,满脸褶子笑成菊花。身后跟着五个徒弟,一个个灰头土脸,却眼神发亮。】

赵开山(叉腰环顾四周,嗓门洪亮):都给我站好了!咱宫束班从京城一路南下,总算盼来了朝廷钦点的活儿——建这梁平文峰塔!往后百年,这塔就是梁平的眼珠子,咱的手艺也得刻在石头上流传!

【徒弟们纷纷应和,老三王憨子突然蹲下身,伸手扒拉地上的泥土,凑到鼻尖闻了闻。】

王憨子(嘟囔):师父,这土软乎乎的,能撑住三十多米的塔吗?我老家盖猪圈,都得用夯土砸三遍呢。

【大师兄李老实立刻踹了他一脚,眉头紧锁】:憨子!别瞎咧咧!这是朝廷督办的工程,选址是钦天监算过的,能有差?咱只管按图纸干活,别给师父添乱。

赵开山(摆摆手,捡起一块石子在地上画圈):老实说得对,但憨子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这塔高35.68米,底周长20米,12层塔身全用细石精砌,根基要是不牢,就是塌天大祸。看见那片松林了吗?(指向西北方)明日起,你带二柱、三喜去采石料,必须选最坚硬的细石,边角不能有一丝裂纹。

二柱(挠头,嗓门粗大):师父,咱要采多少石头啊?这么高的塔,不得用小山似的石料?

赵开山(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纸展开,图纸上塔的样式细致入微):每层塔身周长递减,底层石料要最厚重,光塔基就得埋入地下三丈。你们仨每天采的石料,得够二十个石匠加工才行。老实,你带憨子去周边村落找夯土工匠,塔基要夯得比铁还硬。

憨子(突然眼睛一亮,拍了拍胸脯):师父,我会夯土!我老家盖猪圈时,我能一口气夯五十下不喘气!

【众人哄堂大笑,李老实无奈摇头】:就你那点本事,别在这儿丢人现眼。夯塔基可不是盖猪圈,得用糯米浆混石灰,一层层夯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开山(脸色一正):都别笑了!开工后各司其职,谁要是敢偷懒耍滑,我直接把他逐出宫束班!今日先搭工棚,明日正式动工,三个月内必须完成塔基,半年内完成底层塔身,一年之内,我要让这文峰塔在梁平坝上拔地而起!

【徒弟们齐声应诺,纷纷动手卸骡车上的工具,远处传来村民看热闹的喧哗声,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这片即将竖起高塔的土地。】

场景二:采石场风波

时间:清道光八年夏巳时

地点:梁平城郊松林采石场

【松林茂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二柱、三喜正挥着铁锤砸向一块巨石,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浸湿了衣衫。王憨子蹲在一旁,手里拿着凿子,却对着一块石头发呆。】

三喜(擦了把汗,气喘吁吁):憨子,你倒是动手啊!师父说了,今日得采够十块合格的细石,你再磨蹭,天黑也完不成任务。

憨子(抬头,一脸委屈):三喜,这石头太硬了,我凿了半天,就留下一个白印子。你看二柱哥,一锤下去就能砸开一条缝,我怎么就不行呢?

二柱(停下手中的活,走到他身边,拿起他的凿子看了看):你这凿子磨得不够锋利,而且下锤的角度不对。砸石头得找纹理,顺着纹理凿,才能省劲。来,我教你。

【二柱拿起凿子,对准巨石的一道裂纹,让憨子挥锤。憨子憋足了劲,一锤下去,正好砸在凿子顶端,巨石应声裂开一道大口子。】

憨子(兴奋地跳起来):成了!成了!二柱哥,你太厉害了!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几个身着官服的人骑马来到采石场,为首的是梁平县令周大人,身后跟着师爷和几个衙役。】

周大人(勒住马缰,目光扫过采石场):宫束班的人呢?赵班主何在?

二柱连忙上前拱手:回大人,我师父在工地监工,让我们三人来采石。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周大人(翻身下马,走到一块刚采好的石料前,用脚踢了踢):这石料是给文峰塔用的?我听说你们宫束班在京城颇有名气,怎么采的石料如此粗糙?你看这边角,还有裂纹,要是用在塔上,出了纰漏,谁担得起责任?

憨子(上前一步,急道):大人,这石头是我们精心挑选的,刚才裂开的是自然纹理,不是瑕疵!我们试过了,这石头坚硬得很,用锤子都砸不碎!

师爷(冷哼一声,指着憨子):大胆狂徒,竟敢顶撞大人!周大人是奉命督查工程质量,这石料合不合格,岂是你说了算?

二柱(连忙拉住憨子,对着周大人拱手):大人息怒,憨子年纪小,不懂规矩。这石料我们确实仔细检查过,都是最坚硬的细石,只是刚才开采时不小心碰出了一道细纹,我们马上更换,保证每一块石料都符合要求。

周大人(脸色稍缓):文峰塔是梁平的文风象征,朝廷拨了专款,容不得半点马虎。你们宫束班要是敢以次充好,不仅要赔偿损失,还要治你们的罪!明日我会派人来复查,若是再不合格,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周大人说完,翻身上马,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三喜(看着他们的背影,担忧道):这下糟了,要是明日复查通不过,师父肯定要生气了。

憨子(低下头,自责道):都怪我,刚才不该顶撞大人,还让大人挑出了毛病。

二柱(拍了拍他的肩膀):事到如今,自责也没用。咱们今晚加个班,把所有采好的石料再检查一遍,有瑕疵的全部换掉,一定要让明日的复查顺利通过。

【三人对视一眼,立刻拿起工具,继续投入到采石工作中,夕阳西下,松林里的铁锤声此起彼伏,直到夜色降临,才渐渐平息。】

场景三:塔基夯筑意外

时间:清道光八年秋未时

地点:文峰塔工地

【工地一片繁忙,数十名工匠正在夯筑塔基,糯米浆混着石灰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李老实拿着木尺,仔细测量着塔基的尺寸,赵开山站在一旁,眉头紧锁地看着施工进度。】

李老实(走到赵开山身边,低声道):师父,塔基已经夯筑到第三层了,按照这个进度,三个月内完成应该没问题。只是……憨子那小子,今天又差点闯祸。

赵开山(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帮忙递工具的憨子):他又怎么了?

李老实:刚才夯土时,他觉得工匠们夯得不够用力,非要自己上去试试。结果他一脚踏空,差点掉进夯土坑,幸好被旁边的工匠拉住了。您说他,总是这么毛手毛脚的,真让人不放心。

赵开山(叹了口气):憨子本性不坏,就是太实诚,做事没分寸。回头你好好说说他,让他安分点,别再添乱了。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夯土坑一侧的泥土突然塌陷,几名正在夯土的工匠瞬间被埋在

“不好!有人掉坑里了!”

“快救人!”

【工地上顿时一片混乱,赵开山和李老实立刻冲了过去,憨子也跟着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惊慌。】

赵开山(大声喊道):都别慌!先把塌陷的泥土扒开,小心点,别伤了人!

【工匠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围过来一起扒土。憨子不顾危险,直接用手挖起泥土,手指很快被磨破,渗出血迹,但他丝毫没有察觉。】

李老实(拉住他,急道):憨子,别用手挖,用铁锹!

憨子(甩开他的手,眼眶通红):来不及了!多挖一下,他们就多一分希望!

【众人齐心协力,半个时辰后,终于把被埋的工匠救了出来。幸好塌陷的泥土不多,工匠们只是受了点轻伤,没有生命危险。】

赵开山(松了口气,看着塌陷的坑壁,脸色凝重):这是怎么回事?之前夯土时都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塌陷?

李老实(蹲下身,检查坑壁的泥土):师父,您看,这泥土里有不少碎石块,而且夯土时糯米浆拌得不均匀,导致泥土的粘性不够,所以才会塌陷。

憨子(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师父,是我的错。刚才我看到工匠们拌糯米浆时,为了省时间,没有搅拌均匀,我本该提醒他们的,但我却光顾着看热闹,没说出来。

赵开山(看着憨子,眼神复杂):憨子,这次确实是你疏忽了。但你刚才救人时的勇气,值得表扬。记住,干我们这行,不仅要手艺好,还要有责任心,任何一点马虎,都可能酿成大祸。

【憨子重重地点点头,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泥土。】

赵开山(站起身,对着所有工匠大声道):今日之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现在起,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拌糯米浆必须搅拌均匀,夯土要层层夯实,石料要仔细检查,谁要是再敢敷衍了事,我绝不轻饶!明日起,重新夯筑塌陷的部分,务必保证塔基的稳固!

【工匠们齐声应诺,夕阳下,文峰塔的塔基轮廓渐渐清晰,虽然经历了小意外,但所有人都更加坚定了把塔建好的决心。】

场景四:飞檐翘角的难题

时间:清道光九年春卯时

地点:文峰塔施工现场(已建至第六层)

【塔身已建至第六层,工匠们正在搭建脚手架,准备安装飞檐翘角。赵开山拿着图纸,站在脚手架下,仰头看着塔身,眉头紧锁。李老实、憨子等人围在一旁,神色紧张。】

赵开山(指着图纸上的飞檐翘角样式):这文峰塔的飞檐翘角,要求雕砌精巧考究,还要饰有精美浮雕,比我们之前建的任何一座塔都要复杂。你们看,每层的飞檐都要向外延伸三尺,翘角要呈流线型,还要在上面雕刻龙凤、花鸟等图案,难度极大。

李老实(忧心忡忡):师父,我们试过用普通的石料雕刻,但飞檐翘角的弧度不好把握,而且雕刻出来的图案不够精美,达不到图纸上的要求。这可怎么办?要是耽误了工期,朝廷怪罪下来,我们担不起啊。

憨子(突然开口):师父,我有个主意。我之前在老家见过木匠做房檐,他们会先用木头做出模型,再按照模型来雕刻石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做一个飞檐翘角的木模,再让石匠照着雕刻?

【众人眼睛一亮,李老实立刻道:“憨子,你这主意不错!木头比石头容易加工,做模型确实能把握好弧度。”】

赵开山(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憨子这脑子,总算开窍了!就按你说的办。老实,你带两个木匠,尽快做出飞檐翘角的木模,要和图纸上的样式一模一样。憨子,你跟着石匠们一起,学习雕刻技巧,争取把浮雕做得精美传神。

【接下来的几日,木匠们加班加点,终于做出了飞檐翘角的木模。石匠们照着木模,开始雕刻石料。憨子学得格外认真,每天跟着老石匠钻研雕刻技巧,手指被刻刀划破了好几次,却依然坚持不懈。】

时间:三日后未时

【憨子拿着一块雕刻好的花鸟浮雕石料,跑到赵开山面前,兴奋地展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