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253章 清胃养颜

第253章 清胃养颜(2/2)

目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体顺应天地自然节律的生物钟规律,也是中医养生强调的“天人相应”原则。规律的作息和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各项机能平衡、修复受损组织细胞、保证皮肤健康与弹性、延缓衰老的根本基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人卧则血归于肝。”这意味着,当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肝脏便开始承担起重要的解毒、藏血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它会将白天运行于外周的血液收回,进行净化处理,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并储存血液以备次日之需。若长期熬夜,打破这一自然规律,不仅会耗伤人体宝贵的阴血与津液,导致阴虚火旺,更会令肝火因得不到休养而上炎,进一步灼伤肺胃之阴,助纣为虐,形成恶性循环。这直接反映在皮肤上,便是面色晦暗、黑眼圈深重、眼袋浮肿、皮肤松弛缺乏弹性、细纹增多,以及因内热加重而导致的皮肤问题反复。因此,强烈建议大家尽量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顺应自然界的阳气生发与潜藏规律。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运行、进行深度排毒和修复的黄金时段。确保每晚获得7到8小时连续、深沉、无干扰的高质量睡眠,是给身体最奢华的滋养,也是对肌肤最温柔的呵护。当身体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五脏六腑功能协调,肌肤自然能展现出水润、透亮、富有弹性的最佳健康状态。

注意防晒,保护皮肤——御外邪,固屏障,延缓衰老**

最后,我们绝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因素对皮肤造成的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众多环境因素中,强烈的紫外线(UV)是皮肤当之无愧的头号“隐形杀手”。它能穿透表皮,深入真皮层,直接损伤构成皮肤弹性和紧致度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光老化。光老化的典型表现包括:皮肤松弛、皱纹早现且加深、肤色不均、出现日光性黑子(老年斑)、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以及皮肤粗糙、失去光泽等。长期、过度的紫外线暴露,更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色素瘤等皮肤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晒绝非夏季专属或去海滩度假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应成为贯穿全年365天、无论晴天雨天、室内室外的日常护肤铁律。选择SpF值和pA值适合自己肤质和活动场景的广谱防晒霜(能同时防护UVA和UVb),并坚持足量、定时补涂,是基础防线。同时,应积极采用遮阳帽、太阳镜、防紫外线的衣物、遮阳伞等物理防护手段,为娇嫩的肌肤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保护屏障。尤其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做好充分防护。此外,现代城市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电子屏幕的蓝光辐射等,也对皮肤构成潜在威胁,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护肤品,也是综合防护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清胃养颜绝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速成之术或单一产品的神奇功效,而是一项需要我们保持耐心、恒心,从生活点滴细节做起,持之以恒的综合性身心养护系统工程。它是一场关乎生命质量的长期修行,要求我们从调整饮食结构、优化烹饪方式、选择天然食材开始,到学会深度觉察情绪、有效管理压力、培养积极心态;从坚持科学适度的运动、激活身体的生命活力,到恪守顺应自然的规律作息、保证深度优质的睡眠;再到重视并落实日常的科学防晒、全面抵御外界环境侵害。唯有将这些源于古训又契合现代科学的理念,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内化为一种健康、平衡、和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源上调理体质,净化内环境,实现内在脏腑的调和安宁与外在容颜的光彩照人。当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高效、洁净、充满生机的能量场,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活力与美丽,才是真正持久、动人且无法被复制的。愿我们都能在践行养生智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精进,最终遇见那个气血充盈、神采奕奕、内外兼修的更美的自己!

2.治痤疮:春饮芹梨汁,夏喝红豆薏米粥

从中医角度来看,痤疮的产生常与体内湿热、上火、气血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肺主皮毛,胃主消化,若肺经有热或脾胃积热,湿热之邪循经上扰头面,便易引发痤疮。因此,调理内在脏腑功能,选择具有清热、去火、利湿功效的水果和蔬菜,对预防和缓解痤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水果中的梨,其性寒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能够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生津润燥,尤其适合肺热型痤疮患者;蔬菜里的芹菜则性凉味甘苦,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利尿消肿的作用,对肝火旺盛、湿热内蕴者尤为适宜。

陈勇教授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将新鲜雪梨和芹菜各取一半,洗净去皮后切块,用榨汁机榨成混合果蔬汁,制成“芹梨汁”,每天早晨空腹饮用一杯(约200毫升),连续饮用两周以上,可显着改善面部痤疮、粉刺和油脂分泌过多的问题。尤其在春季,气候由寒转暖,阳气升发,人体易出现“上火”现象,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面部起痘等,此时饮用芹梨汁,不仅能清泄肺胃之热,还能润泽肌肤。雪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苹果酸、柠檬酸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滋阴润燥、缓解皮肤干燥;芹菜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黄酮类物质和芹菜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毒素排出、抑制皮脂过度分泌。二者搭配,不仅口感清甜爽口,还能协同发挥清热、解毒、通便、润肤的综合功效,真正实现“从内调理,由外改善”。

除了芹梨汁外,红豆薏米粥也是中医推荐的祛痘养生佳品。它特别适合那些肠胃湿热重、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面部油光满面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郁化热,蕴结于肌肤,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堵塞,形成炎性丘疹或结节性痤疮。红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心养血的功效;薏米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美白肌肤;再加上芡实性平味甘涩,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祛湿止带,三者合用,既能增强健脾祛湿之力,又能避免寒凉伤胃。将红豆、薏米、芡实按1:1:0.5的比例搭配,提前浸泡2小时,再与少量大米一同熬煮成浓稠适中的粥,每日早餐或晚餐温热食用,连续服用一个月,可明显减少痤疮复发。在夏天梅雨季节,尤其是七八月份,空气湿度高,外界湿气侵袭人体,中医称之为“长夏”,此时湿气最盛,最易困脾,导致湿热内生。因此,在此季节坚持食用红豆薏米粥,是预防和治疗湿热型痤疮的有效食疗方法。此外,日常还可多食冬瓜、苦瓜、绿豆、赤小豆、茯苓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配合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效果更佳。

然而,若湿邪深入,导致痤疮反复发作、皮损严重,甚至伴随皮肤湿疹、瘙痒、渗出等症状,仅靠饮食调理往往难以根治。此时应考虑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如湿毒清胶囊、龙胆泻肝丸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这些药物能加速体内湿热之邪的排出,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但需注意,此类药物多偏寒凉,不宜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应转为食疗调养为主,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3.中年长痤疮,病根在情绪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痤疮是青春期特有的问题,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便会自然消失。但实际上,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尤其是30至50岁之间的女性和男性,仍持续出现痤疮问题,甚至比青春期更为顽固。这往往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工作压力密切相关。现代生活节奏快,职场竞争激烈,家庭责任繁重,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医理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不只是辛辣油腻的食物能助火化热,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愤怒、悲伤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五志化火”。所谓“五志”,即喜、怒、悲、恐、惊五种情志活动,若长期过度或失调,皆可转化为内热,扰动气血,上炎于头面,引发痤疮。尤其是上班族,面对绩效考核、人际关系、经济压力等多重挑战,欲望难以满足,情绪无处宣泄,更容易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液,形成“肝郁化火型”痤疮。

在国外,这种情况被称为“成年女性痤疮”,特指女性在30岁、40岁甚至更年期前后仍持续长痘的现象。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大等症状,与内分泌紊乱和心理压力密切相关。女性由于生理周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加上社会角色多重,情绪更容易波动,因此“化火”的机会也更多。对于这类人群,除非痤疮处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红肿热痛明显的炎性丘疹或脓疱,可短期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或外用抗生素软膏控制炎症,否则单纯依赖“去胃火”或“清肺热”的药物效果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调畅情志入手,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着名中医美容专家陈彤云先生在养颜抗衰方面有着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她特别强调“养心”是美容的根本。她认为,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气色和细腻的肌肤,首先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做到内心平和,荣辱不惊,不为外物所扰。情绪稳定是维持脏腑协调、气血充盈的关键。如果一个人长期脾气暴躁、易怒吼叫,或者终日忧思焦虑、睡眠不佳,必然导致肝郁气滞、心火亢盛,进而反映在皮肤上——面色晦暗、毛孔粗大、痘痘频发。陈老本人就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她一生经历风雨,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从容淡定的气质。她常说:“相由心生,病从心起。”正是这种长期的情绪修养和内在修炼,使她在年过八旬后依然面色红润、皮肤紧致,成为中医养生美容的典范。

此外,关于护肤品的选择,陈老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本身具有天然的屏障功能,能有效阻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但同时也限制了外用护肤品中大分子营养成分的吸收。因此,市面上许多高价护肤品的实际功效往往被夸大,其作用更多停留在表层保湿或短暂改善外观。相比之下,内服调理更为根本。她自己在日常护肤中,从不追求奢华品牌,而是坚持简单实用的原则,常用的是价格亲民的雪花膏、甘油、维生素E乳等基础保湿产品。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出现胶原蛋白流失、表皮变薄、干燥脱屑等问题,此时更需注重内在滋养与外在保湿相结合。她有时会将家中做首饰剩下的天然珍珠磨成极细的粉末,过筛后按比例掺入面霜或蜂蜜中,制成天然面膜,每周使用一到两次。珍珠粉性寒味咸,入心、肝经,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功效,外用可提亮肤色、淡化色斑、促进创面愈合,对改善痤疮后遗症如痘印、色素沉着有良好辅助作用。

总而言之,要有效防治痤疮,不能仅停留在“治标”的层面,如使用祛痘产品或药物,而应树立“整体观念”,从饮食、情绪、作息、体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春季以清肺胃之热为主,可饮芹梨汁;夏季重在健脾祛湿,宜食红豆薏米粥;同时,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重视情绪管理,学会减压静心,保持内心平和。只有真正做到“内外兼修、身心同调”,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痤疮困扰,拥有健康、清透、富有弹性的美丽肌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