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抉择乾清宫(1/2)
西北军中的疫病咨文,像一块冰冷的铁,压在苏晚晚的心头。她立刻召集太医院几位资深太医,包括李守仁,共同商议。
咨文在众人手中传阅,殿内气氛凝重。
“上吐下泻,高热不止……听来似是霍乱,或是痢疾重症,又或是……时疫伤寒?”一位太医捻须沉吟。
张明德皱眉道:“若是寻常时疫,随军医官不应完全束手。恐怕情况比咨文所述更为复杂。”
李守仁沉着脸,将咨文放回桌上,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有的保守:“西北边陲,环境恶劣,水土不服亦是常事。军中聚集,易生疠气。依老夫看,当以稳妥为上。即刻精选常用防疫药材,如黄连、黄芩、葛根、藿香等,大量配制辟瘟散、藿香正气散等成药,快马加鞭运往军中。同时,选派两名经验丰富、熟知军中情况的太医前往主持即可。”
他这话,看似老成持重,实则将风险和责任都推了出去。选派别人去,成了是太医院统筹有功,败了是执行太医无能。
立刻有几位依附李守仁的太医出声附和。
苏晚晚没有立刻反驳,她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明德身上:“张太医,你以为如何?”
张明德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回院使,下官以为,病情未明,盲目送药,恐如隔山打牛,难中要害。若真是罕见或人为疫病,寻常方剂恐怕无效,反而延误时机。需派精干力量,亲赴现场,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方能真正解军中之急。”
“荒谬!”李守仁立刻驳斥,“军中重地,岂是儿戏?病情凶险,若派去的太医也染病倒下,甚至将疫病带回京城,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再者,太医院院使职责重大,皇上龙体亦需时时看顾,岂能因边陲一隅之疾而轻动?”
他这话,隐隐将矛头指向了苏晚晚,暗示她若主动请缨,便是不顾皇帝安危,不负责任。
苏晚晚心中冷笑,李守仁的算盘打得响亮,无非是想将她困在京城,方便他们继续在太医院内搞小动作,或者,更恶毒地想,是希望她在西北出事。
但她不能被这番话拿住。西北之事,牵扯准噶尔,牵扯军国大事,更可能牵扯那个神秘的“同类”和“暗夜之眼”。于公于私,她都不能置身事外。
“李太医所言,不无道理。”苏晚晚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军中数万将士性命,关乎边防稳定,岂能等闲视之?皇上乃真龙天子,自有百灵护佑,且龙体已日渐康复,太医院人才济济,悉心调理,必无大碍。反倒是军中疫情,瞬息万变,拖延一日,便可能多死百人,动摇军心!”
她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本院使意已决,将亲赴西北,查明疫情,控制局面!”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连张明德都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觉得此举太过冒险。
李守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色,面上却故作担忧:“院使三思啊!您身份贵重,若有闪失,下官等如何向皇上交代?”
“本院使心意已定,诸位不必再劝。”苏晚晚语气不容置疑,“立刻着手准备,调配所有可能用到的药材,尤其是解毒、防疫之品。张太医,你随我同去。李太医,本院使离京期间,太医院一应事务,由你暂代。”
她直接点了李守仁代管太医院,既是遵循资历,也是一种安抚和平衡。让他暂时尝到权力的滋味,或许能减少他背后的某些小动作。
李守仁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苏晚晚会如此安排,眼神复杂地看了她一眼,躬身应道:“下官……遵命。”
散议后,苏晚晚立刻前往养心殿。此事,必须得到雍正的准许。
养心殿内,雍正刚服过药,正靠在引枕上闭目养神。听闻苏晚晚求见,他缓缓睁开眼。
苏晚晚将西北军情和自己的决定如实禀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