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水下巨物(1/2)
万吨级不明水下巨物的出现,像烧红的烙铁砸进零下2c的冰海。
那冰海表层还浮着零星碎冰,是昨夜寒潮过境留下的痕迹,烙铁落下的瞬间,碎冰应声炸裂成白雾,混着海面翻涌的浪花,让东海上的对峙蒸腾起令人窒息的焦灼。
这片海域本就因“海龙”小队失联而紧绷:
6小时前,“蛟龙-3”深潜运载器最后一次传回信号时,还在汇报“发现异常金属装置,表面有未知符文”,如今信号中断的空白区,正被这头巨物步步蚕食。
整个舰队像被拉到极限的弓弦,连“西宁号”舰艏切开海浪的声音都变得刺耳,每一丝水波的震动都可能触发致命的断裂。
旗舰“西宁号”(052d型导弹驱逐舰,海军驱逐舰支队的绝对主力,曾参与2023年亚丁湾护航与2024年中俄联合演习,标准排水量6000吨,满载时可达7500吨;
搭载的346A相控阵雷达绰号“海之星”,对空探测距离超400公里,可同时跟踪64个空中目标与32个水面目标;
连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都难逃脱其监测)的作战指挥中心内,冷空调的低吟与仪表盘的幽蓝微光交织,静得能听见针落的脆响;
那是操作员王锐不小心碰掉的钢笔,金属笔身砸在钢质地板上,回音在舱内绕了三圈才消散。h\/SJG-206型声纳关停后的残余嗡鸣还在舱壁间低吟;
那声音像被掐断喉咙的蜂群,从尖锐的2000hz渐至微弱的50hz,最终消散在密闭空间的死角里;
王锐的指尖悬在触控屏上,指腹沁出的薄汗在冷光下泛着微光,他的喉结每3秒滚动一次;作为曾参与2024年南海反潜演习的老兵,他清楚记得那次追踪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时;
声纳屏上的目标仅30米长,像条灵活的银鱼,而此刻屏幕中央的红色轨迹,长度超过150米,宽约25米,像一头沉睡的深海巨兽突然苏醒;
连呼吸都下意识压成了细弱的气流,生怕那屏幕上的光点会因一丝震动改变方向。
战术屏上,代表“利维坦”(路屿临时赋予的代号,取自《圣经》中象征混沌的海怪,暗合其颠覆认知的形态)的红色光点正以8节航速攀升(1节≈1.852公里\/小时;
8节约14.8公里\/小时,相当于我国039c型常规潜艇的巡航速度,既不疾不徐,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轨迹笔直如手术刀划过宣纸;
没有丝毫偏差,仿佛预设了精准航线,直指“海龙”小队失联的c-7区(坐标范围北纬30°00′-30°05′,东经122°40′-122°45′;
是东海大陆架延伸出的深海槽,槽底覆盖着200米厚的软泥层,最深处达2800米,平时只有科研深潜器会涉足)。
更诡异的是,这个体长预估超150米、堪比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舰长180米,标准排水量1.3万吨;
可搭载8架AV-8b垂直起降战机与6架反潜直升机)的巨物,转向时的回旋半径仅300米;
而我国2000吨级的056A型护卫舰(舰长89米,标准排水量1300吨,主要用于近海反潜),最小回旋半径也需450米,更别提万吨级货轮通常需要1000米以上的转弯空间。
这种灵活性完全打破了“体型与敏捷不可兼得”的海军常识:
常规水下航行器体型越大,水阻系数越高,转向需克服的力矩也越大,而“利维坦”像摆脱了流体力学的束缚,用钢铁躯体嘲弄着人类对“水下航行器”的所有认知;
路屿后来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它转向时甚至没有产生常规航行器的涡流,仿佛海水主动为它让出了通道。
陆衍之站在屏前,藏青色作训服的领口已被冷汗浸出浅淡的盐痕,那是过去半小时里,神经高度紧绷的生理反应:
他的心率始终维持在110次\/分,比平时训练时高20次,手心的汗甚至浸湿了腰间的对讲机。
但他的眼神却像淬了冰的刀锋,冷静地切割着眼前的混乱: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水温4.2c,盐度34.5‰,声速1520米\/秒);
通讯器里传来的细微呼吸声(那是各舰指挥官在屏息等待指令)、操作员手指划过触控屏的轻微声响,都被他纳入精准的判断。
他抬手按了按耳麦,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声音却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
“各单位执行‘蛰伏’预案——‘湘潭号’(054A型护卫舰,2021年服役,曾在钓鱼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后撤至北纬30°03′、东经122°40′,以3艘h\/SJG-208型反潜浮标为支点建立环形警戒圈。
注意,浮标投放深度100米,开启被动监听模式,灵敏度调至‘深海级’——
该模式下可捕捉5000米外磷虾群移动的噪音(磷虾群游动时会产生5-10hz的低频振动),而常规被动声纳仅能覆盖2000米内大型舰艇,务必确保没有遗漏;
防空分队启动红旗-16中程导弹3分钟预热程序,该导弹射程40公里、射高10-米,去年南海演习中曾成功拦截2枚模拟‘战斧’巡航导弹,命中率100%;
雷达天线转速提升至12转\/分钟(每5秒完成一次全空域扫描),低空补盲雷达重点监控500米以下空域的慢速目标;
去年演习中,曾有模拟无人机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低空突破,当时因雷达扫描间隙漏判,导致‘旗舰被袭’,此次必须杜绝此类漏洞;
舰队整体向西北方向机动,保持10节航速,舰体姿态调整为‘迎浪角5°’,减少螺旋桨空化噪音;
空化噪音会使潜艇暴露概率提升30%,上次追踪‘弗吉尼亚’级时,就是因为一艘护卫舰的螺旋桨产生空化,让目标提前察觉并逃脱。”
他很清楚,此刻的犹豫或冒进都可能致命。
根据海军研究院2022年修订的《深海未知目标应对手册》(该手册基于当年7月南海某不明水下目标事件编写:
当时一艘052d驱逐舰在北纬11°20′、东经114°30′海域发现80米长的水下目标,速度10节,跟踪3小时后目标突然消失,仅留下异常的电磁信号;
最终收录了17种非常规水下目标的应对方案),万吨级自主动力水下物体,其武器配置至少包含4具533毫米重型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射程50公里的重型鱼雷);
2座水下电磁炮(射速10发\/分钟,弹丸初速2000米\/秒),甚至可能搭载微型潜射导弹;
而“利维坦”的声纳反射截面显示,其外壳覆盖的多层复合装甲(推测含tc4钛合金与氧化铝陶瓷夹层;
tc4钛合金硬度可达35hRc,相当于普通钢材的2倍,陶瓷夹层抗冲击强度是钢材的2倍,能抵御常规鱼雷的直接命中);
常规鱼-7轻型反潜鱼雷(射程14公里,战斗部装药量60公斤,破甲深度仅50毫米均质钢)根本无法击穿。
更关键的是,“海龙”小队仍处于失联状态——
他们驾驶的“蛟龙-3”深潜运载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可搭载3人,氧气储备满负荷时能维持72小时)可能就在“利维坦”附近,贸然攻击极可能误伤:
运载器的钛合金外壳仅10毫米厚,若被鱼雷冲击波波及,瞬间就会解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