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74章 海沟之眼

第74章 海沟之眼(1/2)

目录

她抬手摸了摸额头的电极,指尖能感觉到微弱的电流感,像是有细小的虫子在皮肤下爬。

“而且这种波动让我想起2022年那个潜水员描述的‘颅内震动’,只是强度更弱,却更有‘目的性’——它像是在‘引导’我的脑电波,而不是随机干扰。”

林晓则盯着隔离舱壁上的反光(舱壁材质是亚克力,有轻微反光),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茫然:

“我闭着眼能‘看到’几何图案,三角形套着螺旋线,每个螺旋有7个拐点,和多面体其中一个面的纹路一模一样。”

她伸出右手,在空中虚画着图案,手指的轨迹与脑海中的图案完全重合,像是在临摹一幅看不见的画。

“图案在缓慢旋转,每分钟转3圈,像是在‘展示’什么,而且每次旋转到特定角度(大概45°),我的视觉皮层就会有轻微的刺痛感,像是图案在‘刻’进我的大脑。”

说着,她突然站起来,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EEG显示她的运动皮层β波异常活跃,达到35hz,远超正常的20hz。她走到隔离舱的亚克力板前,用指甲在板上用力刻画——

指甲与板材摩擦发出“吱吱”的刺耳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她的指甲很快被磨破,渗出血珠,红色的痕迹在透明舱壁上格外刺眼,但她像感觉不到疼痛;

依旧机械地画着,刻到螺旋线的拐点时,还会停顿0.5秒,仿佛在确认位置,像是被某种力量操控的“绘图工具”。

“龙王”陈龙靠在舱壁上,双眼紧闭,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他正在使用特种兵的“感官剥离法”,这是他在深潜救援中练就的技能:

通过集中注意力,逐一“屏蔽”无关信号,精准锁定目标信号。他先在脑海中构建“声音坐标系”:

将舱内空调的嗡鸣(50分贝,频率50hz)定位在“左上30°”,船体与海水的摩擦声(35分贝,频率10hz)定位在“右下15°”;

然后在心中“关闭”这些方向的听觉,最终在“正前方0°”的位置捕捉到那股“拉扯感”。

“这感觉和2019年深潜救援时很像,”他对着通话器低声说,声音沙哑,“当时我以为是深海压力导致的错觉,现在才知道,可能是早就感知到了类似的信号。

”那股“拉扯感”像是有低频声波直接作用于内耳前庭,让他产生轻微的眩晕,同时伴随一种诡异的“熟悉感”——仿佛他曾经接触过这种信号,只是记忆被隐藏了。

他用力掐了一把掌心的旧疤(那是2019年救援时被潜艇舱门划伤的,长约3厘米,疤痕边缘还留着金属刮擦的痕迹),疼痛感让他短暂清醒;

但下一秒,那种“融入冲动”又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更强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试图将他的意识从大脑里“拽”出去,融入一片冰冷的、深邃的律动中。

赵凯则坐在椅子上,头轻轻晃动,嘴里反复念叨着“水在动,山在动,光在跟着动”,语速快得像在背诵密码,唾液顺着嘴角流下,他却毫无察觉;

EEG显示他的颞叶a波(8-13hz,与语言功能相关)异常紊乱,说明他的语言中枢受到干扰。他面前的便携式声纹记录仪(型号SR-800,采样率48khz;

能记录20hz-20khz的声音)正实时记录着周围的声音,屏幕上的声纹图谱显示,除了舱内的环境噪音,还有一条微弱的17.3赫兹声纹——

与他2018年记录的声纹完全一致,频率误差仅0.1hz。

“频率完全匹配,”他突然停止念叨,眼神空洞地盯着记录仪屏幕,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存在对话,“而且声纹的振幅在增强,从20db升到35db,和装置的共鸣指数同步上升……

它在‘呼应’装置,也在‘呼应’我们的大脑。”赵凯后来在任务报告里写道:“那不是邀请,是一种不容抗拒的‘吸附’,像黑洞对光的引力;

你越抵抗,拉扯力越强,仿佛你的意识本就属于那片深海,只是暂时寄存在身体里。”他还提到,当时他能“听到”声纹中隐藏的“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