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2/2)
巨型栉虫的触须失去活力,狄更逊水母状生物的身体逐渐透明,紫色藻类迅速枯萎,最终被黑暗吞噬。
地质学家立即确认:
这是2.9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地质数据显示当时96%的海洋生物因缺氧和酸化死亡,是地球生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绝事件。
紧接着,概念文字以“脑波投影”的形式浮现(AI将深海信号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文字,文字颜色随信号强度变化,从淡蓝逐渐变为深蓝):
“摇篮(地球)环境重置失败”(推测指二叠纪大灭绝后,深海网络曾尝试修复地球环境,但未成功)“守护者(深海网络自称)进入休眠,等待下一次环境窗口”
(深海网络在二叠纪后进入低活跃状态,直至人类活动引发环境恶化,才重新活跃)
“检测到摇篮环境再次恶化(大气?浓度480pp,较2025年422pp增长13.7%,年均增速1.2pp;
海洋酸化率0.02ph\/年,2100年表层海水ph将降至7.5;北极冰盖融化速度达每年13%),窗口即将永久关闭”“启动最终协议——‘归乡’:
携带3.2x10?种生物基因库(包含从二叠纪至今的主要海洋生物基因,其中92%的基因目前仍存在于地球生物体内)、
17套环境改造模组(推测可调节大气?浓度、海洋酸碱度等环境参数),逆溯时间线至2.52亿年前(二叠纪末大灭绝前夜),重塑摇篮生态,延续文明火种”。
最后,影像定格在混沌时空:
无数幽蓝光点(推测是基因库的“载体”)从深海升起,汇聚成100公里直径的能量漩涡(漩涡中心的能量密度达101?焦耳\/立方米,
是氢弹爆炸中心能量密度的10倍),中心撕裂出银色裂缝(裂缝周围的时空出现扭曲,光线经过时发生折射),光点涌入——
裂缝另一端,远古地球布满岩浆(推测是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场景),火山灰云笼罩天空,
几只似哺乳爬行动物(体长约50厘米,身体覆盖细密鳞片,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哺乳动物的祖先)在地面艰难爬行,它们在寻找能躲避灾难的栖息地。
“原来它不是要摧毁我们,是要‘回家’。”
周野喃喃道,手指颤抖着按下录像键——
他要将这段影像永久保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它把地球当文明摇篮,
现在要带基因库回过去重新开始,避免二叠纪大灭绝的悲剧重演。”
他的声音带着激动,
也带着一丝迷茫——
人类是否应该阻止这场跨越亿年的“归乡”?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
只有“深海魔方”的银色纹路微微闪烁。
但寂静很快被打破:
环保组织“深蓝守护”代表安娜?科瓦奇(匈牙利人,曾参与2069年“全球海洋保护公约”的起草,长期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
激动地喊道:
“这是地球的第二次机会!我们该支持它!
现在的地球环境已经濒临崩溃,
深海网络的‘归乡’计划能重塑生态,让海洋恢复生机——
难道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整个地球的未来?”
她还展示了一组数据:
2073年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较2025年减少27%,
若不采取措施,2100年将减少50%,“归乡”计划是唯一的希望。
美国国防部观察员马克?约翰逊
(退役海军少将,曾参与北约“三叉戟”舰队的行动规划)却反驳:
“谁能保证‘重塑生态’不会灭绝人类?
深海网络的‘环境改造模组’可能会调节大气?浓度至二叠纪水平,当时的氧气浓度只有现在的60%,人类根本无法生存!
而且它携带的基因库可能包含远古病原体,一旦释放,会引发全球瘟疫!
必须启动‘深海屏障’计划,用电磁脉冲摧毁所有深海网络节点——
我们不能拿人类文明冒险!”
他还提到,美国国防部已经在关岛部署了3台“超大型电磁脉冲发生器”,功率达200太瓦,可在10分钟内摧毁马里亚纳海沟的信号节点。
发展中国家代表的意见则更谨慎:
印度尼西亚代表拉赫曼?萨托诺(印尼海洋研究所所长,该国拥有全球最长的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和海啸灾害感受最深)建议:
“先进行小规模实验,比如让‘深海魔方’释放部分环境改造模组,测试其对当前地球环境的影响;
同时尝试与深海网络建立‘双向沟通’,询问它是否能调整‘归乡’计划,避免影响人类生存。”
巴西代表卡洛斯?门德斯(巴西亚马逊研究院研究员,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则担心:
“深海网络的基因库重塑生态时,可能会破坏现有生物多样性——
亚马逊雨林已经因为全球变暖减少15%,若再遭遇‘基因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陈砚沉默地
看着屏幕上的远古影像,
手指悬在通讯器上方——
她需在12小时内将建议提交联合国深海科研联盟。
通讯器的屏幕上,显示着全球主要领导人的姓名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数十亿人的命运。
人类读懂了深海信号,却站在了更艰难的十字路口:
是阻止这场跨越亿年的“归乡”,守护现有文明;
还是接受这个古老“守护者”的最终选择,为地球生态赌一个未来?
窗外,
深海的黑暗依旧深邃,仿佛在等待人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