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龙宫基地的坚守与未知装置(1/2)
在2047年全球生态灾难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地表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北美大陆因电网瘫痪导致纽约、洛杉矶等大都市连续三周陷入黑暗,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街头暴力冲突频发;
欧洲多国因石油资源枯竭,交通系统彻底停滞,民众不得不依赖徒步出行;亚洲部分沿海城市则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没,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落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边缘、深度达
米的“龙宫”深海基地,如同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
凭借其独立于全球能源网络的闭环系统和灾前十年的战略储备,仍在勉强维持着正常运转。
这座耗费20年、投入超5毫克\/升,这种纯度的水被称为“超纯水”,其纯度相当于蒸馏水中杂质含量的1\/100;
剩余40吨则储存于两个容量为20吨的应急水箱中,作为突发状况下的备用水源,水箱配备了液位传感器和自动补水系统,确保水位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整套海水淡化系统自运行以来,故障率至今为零,为基地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保障。
然而,硬件设施的稳定却无法掩盖人员核心的缺失——
自陆衍之和路屿在一次深潜任务中离奇失踪后,项目组如同失去了大脑和神经中枢,多项关键研究陷入停滞。
陆衍之作为基地总指挥,今年35岁,拥有15年的深海科研和管理经验,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战略眼光,
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制定出最优的发展规划,更在三次重大危机中展现出惊人的决断力,成为了基地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
2042年,负责为基地传输能量的深海节点遭遇体长超过15米的巨型乌贼袭击,这种巨型乌贼是马里亚纳海沟特有的物种,其触手的吸盘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和破坏力,
节点外壳被乌贼触手的吸盘刮出深达3厘米的划痕,能量传输效率骤降40%,从原本的1秒以内,
相当于在1万公里的距离上误差不超过1厘米,远高于国际标准的1米误差要求,确保了后续深潜任务的安全进行。
2045年,基地的反物质发生器在运行中突然出现冷却系统故障,反物质发生器是用于产生和储存反物质的关键设备,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反应,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逆流方舟”计划的重要能量来源。发生器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至300c,而其安全运行温度上限为200c,若温度继续升高,反物质可能泄漏引发爆炸,
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吨tNt炸药,足以摧毁整个基地。陆衍之不顾众人劝阻,亲自穿上重达80公斤的深海抗压服,这种抗压服采用了新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能抵御600个大气压的压力,同时配备了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可提供4小时的氧气供应。
陆衍之下潜至6000米深海的发生器安装点,在高压(相当于600个大气压,足以压碎普通钢铁)和低温(海水温度仅2c)环境下,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和操作的困难,
耗时4小时完成了冷却管道的更换,成功化解危机。当他返回基地时,全身已被汗水浸透,手指因长时间操作变得僵硬,但他却笑着说:
“只要基地安全,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而26岁的路屿,作为基地的首席技术官,更是以“网络天才”的称号闻名于全球深海科研领域。
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拥有多项网络安全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2040年加入“龙宫”基地后,负责基地的网络安全和技术研发工作,为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43年,一场由未知黑客组织发起的病毒攻击席卷全球深海基地网络,这种病毒被称为“深海幽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能绕过传统的防火墙系统,入侵核心服务器,
窃取科研数据,甚至控制关键设备。“龙宫”基地的核心服务器也未能幸免,数据传输中断、监控系统瘫痪,甚至连反应堆的远程监控都受到威胁,
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危机。当时全球多数基地因无法破解病毒,只能选择断网自保,这导致了大量科研工作停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路屿却带领技术团队坚守在服务器机房,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他们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分析病毒代码,发现其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新型恶意程序,常规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系统完全无效。
在关键时刻,路屿创新性地提出了“量子防火墙”的概念,通过构建1024位的量子密钥,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实现了对病毒传播路径的实时监控和阻断。
他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地编写程序,不断优化量子密钥的算法,最终成功开发出“量子防火墙”程序,将其部署在基地的核心服务器上。
仅用72小时,就成功阻断了病毒的传播路径,修复了核心漏洞,恢复了基地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