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闻所未闻!(2/2)
不过价格如何?如果比市面上便宜一些,那合作自然不是问题。”
反正是要买草料,谁家的不是买?如果从汉军手中购买,还能拉近两国关系,何乐而不为?
所以,对于张之洞亲自上门推销牧草,普鲁士方面不仅不排斥,反而非常欢迎。
当然,如果价格还能更优惠一些,那就更好了。
“这个当然,考虑到贵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我们愿意为贵国提供八折优惠!”
一听这个条件,威廉一世顿时心动。
十几万匹战马,每年饲料开销数百万英镑,打八折就意味着每年能省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英镑。
这笔钱,足够为军队添置一批新式武器了!
考虑到他们迟早要和西边的高卢人开战,多一分军备就多一分胜算。
而一旦战胜高卢,就能狠狠地敲他们一笔战争赔款。
之前没向奥迪利索要赔偿,是因为那是日耳曼同胞,家里的兄弟打架,总不能下狠手,只要夺得德意志地区的主导权就足够了。
但普鲁士人与高卢之间可没有这般情分,因此只要战胜高卢,他们不但要索取战争赔款,而且数目必定惊人。
在威廉一世看来,以高卢多年来对德意志和普鲁士造成的种种损失,索取五亿到十亿法郎应当合情合理。
这笔钱换算成英镑,竟高达两千五百五十万英镑,比日不落帝国整整两年的军费还要多!
这显然是笔巨资,所以只要打赢这场仗,就能从中大赚一笔,而此前投入的战费也都能收回。
于是,威廉一世立刻表态,愿意与北非殖民地签署合作协议。
张之洞见普鲁士国王已然松口,心中顿时松了口气。
有了这份协议,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拿到与普鲁士正府的协议后,张之洞便以北非殖民地的名义,将这份合同作为核心资产,以此为担保,在普鲁士金融市场发行了价值二百五十万英镑的殖民地债券。
十九世纪,欧洲金融业发展迅猛,各国皆有金融中心,债券种类繁多,包括战时债券、国家公债、发展基金、殖民地债券等,应有尽有。
因此,张之洞以北非殖民地身份在普鲁士发行债券并不显得突兀,普鲁士人对此也并未表现出过分惊讶。
相较市场其他债券,这种债券的回报率并非最高。
最高的是短期战债,例如斯拉夫人为了筹集军费,在普鲁士发行的对奥斯曼战争债券。
然而战债风险极高,加上斯拉夫人的信用一向不佳,万一战败,他们很可能会直接拒还债务。
所以这种债券可谓高回报、高风险,只有那些胆大妄为、想博一把的人才会冒险投资。
相比之下,普鲁士正府发行的国债收益虽低,但有正府背书,因而广受投资者青睐。
汉军发行的北非殖民地债券回报率居于两者之间,且金额不大,仅区区二百五十万英镑。
再加上投资者对大清充满信心,认为就算殖民地还不上,清廷也会兜底。
因此众人毫无顾虑,这种债券一经发售,便被一抢而空。
“早听说欧洲人在投资方面颇为热衷,没想到热情竟至如此地步,早知如此,就该多发一些债券才是!”
张之洞也没料到自己的债券会如此抢手,不仅没有出现他先前担心的无人认购局面,反而瞬间被抢购一空。
不过,二百五十万英镑对北非殖民地而言已足够使用。
他们拿着从普鲁士募集的资金,向荷兰人结清了购买奶牛的订单。
接着又与瑞士方面接洽,打算从瑞士引进夏尔牛。
与此前从荷兰进口的黑白花奶牛不同,夏尔牛属于肉用牛,顾名思义,是用来屠宰食用的。
欧洲人喜食西餐,尤其是法国人。
而牛排作为西餐中的经典菜肴,市场需求极为旺盛,因此肉牛在欧洲并不愁销路。
即便在欧洲卖不出去,也可以运回清廷本土销售。
清廷本土人口高达四亿,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民众生活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一旦收入增加,民间消费便会旺盛起来。
届时,奶制品和肉类制品都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牛肉自古以来便是昂贵之物。
清廷畜牧业并不发达,耕牛被视为农业命脉,严禁随意宰杀。
而且清廷并无专门的肉牛品种,无论是北方的黄牛还是南方的水牛,出肉率都不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别说普通百姓,就连权贵阶层也难得尝上一口牛肉。
像《水浒传》中动辄切几斤熟牛肉的情节,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私下宰杀耕牛一旦被官府查获,是要严加惩处的。
牛肉的滋味确实极为鲜美,尤其是六个月左右的小牛,肉虽不多,但质地细嫩,无论是运往西方制作高级牛排,还是输往天朝用于快火爆炒,都是上乘之选。
因此,在张之洞的蓝图中,畜牧业将成为埃及未来的重要经济支柱,是除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外,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