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06章 充满期待!

第206章 充满期待!(1/2)

目录

他无论是从荷兰引入乳牛,还是从瑞士引进肉牛,所需资金全未动用自己的腰包,而是从普鲁士借贷而来。

他相信,凭借未来的收益,足以偿还这些债务。

如此一来,整个项目无需依赖天朝本土的资金支持。

一旦产业成型,埃及将为天朝源源不断地输送财政收入!

当张之洞从欧洲归来时,他已经手握资金、牛种、市场,甚至连合作协议都已签署完毕,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实施。

“若非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竟能有如此成果!”刘永福对张之洞仅凭欧洲一行,便能无中生有带回如此多的资源与合作感到由衷佩服。

难怪汉王会派他来北非担任殖民地总督,此人确实才智过人。

“呵呵,这才只是个开始!”张之洞志在更高处。

他深知,汉王将他派到这里,绝非仅是为做一个地方长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地的原住民不可轻信。

要想将这片土地真正变为天朝的领土,而非仅仅一个殖民地,就必须从天朝本土大量移民过来。

然而,移民需要大量经费,移民抵达后还需安置,要让他们有地可耕、有屋可居、有工可做。

而且,这里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必须高于天朝本土,否则对国内百姓缺乏吸引力。

天朝百姓大多重乡土、恋故土,轻易不会远行,更何况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埃及。

除非是在家乡难以生存,或者新地带来更好的机会,否则无人愿背井离乡。

要将一个原本贫瘠之地建设成理想家园,其中困难可想而知。

但张之洞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对北非殖民地充满期待。

他坚信,在他的治理下,终有一天,这片土地将成为天朝真正的核心疆域,而非海外殖民地!

就在张之洞于北非大展宏图之际,天朝本土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如果说1865年的土地改革还只是局部试点,那么到了1866年,随着各地剿匪任务基本完成,汉军对全国的控制力大幅提升,土地改革的政策便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林文深知,这项政策牵动的利益极为广泛,因此调集了国内大部分军队,部署在各地关键区域,随时准备镇压地方豪族可能的反抗。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地主阶层的不满,林文有意引导民间资本转向兴办工厂、投资实业,希望将他们的目光从土地转向工业发展。

后世的历史学者曾有观点认为,若无蒙元入侵,南宋极有可能率先于欧洲爆发工业变革。

因为宋代商业高度发达,民间资本不仅依靠土地获利,更热衷于投入商业,这种趋势催生了经济繁荣,也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若这一进程未被打断,南宋或许能早于欧洲进入工业化时代。

对于这种说法,林文虽未明确表态,但他深知,若继续让民间资本依附于土地,靠剥削农民维生,势必严重阻碍天朝的工业化进程。

此时,欧洲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点,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天朝,决不能再落后于人。

唯有迎头赶上,奋起直追,方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而推动工业进步则需雄厚的资金支撑。

汉军虽在征战中积累了数亿两白银的资本,但这点钱想要在全国推动工业化仍显捉襟见肘!

要知道,日不落帝国仅本土的Gdp就高达30亿英镑,换算成白银超过100亿两,其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工业产出。

日不落已经完成了近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其积累的财富难以估量!

相比之下,汉军还远远不及。

不过,自明朝以来,欧洲商人与天朝贸易频繁,从南美和脚盆等地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天朝,使得民间白银储备十分可观。

虽然日不落通过贩卖大烟等卑劣手段,从天朝手中夺走了大量白银,但仍有相当数量留在百姓手中。

这些银钱大部分集中在商人、地主和贪官的手里。

如何将这些资金引导出来,成为摆在林文面前最头疼的问题。

松江,位于长江出海口南侧,自近代开埠以来,逐渐发展为天朝沿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汉军拿下松江后,也着力扶持并推动当地的建设。

1866年1月14日,松江府内张灯结彩,街道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城中每隔数步便设一处岗哨,处处可见全副武装的汉军士兵。

农历新年将至,林文亲临松江,为天朝首个经济开发区主持揭幕仪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